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2093篇文章
結腸鏡下經常會看到令人哭笑不得的景象:患者檢查前進食的獼猴桃籽、菌菇、番茄皮,成為了內鏡檢查報告中的主要描述對象,真正的「罪犯」——息肉、腫瘤卻在食物殘渣的遮掩下悄無聲息的逃過醫生的偵查。
內鏡下的獼猴桃籽和菌菇菜葉殘渣
(圖片來源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結腸鏡檢查前的腸道準備是結腸鏡檢查的基礎,腸道準備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腸鏡檢查的病灶檢出率。那麼,如何進行正確的腸道準備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檢查前的飲食指導
檢查前二到三日起,請儘量進食含纖維較少的低渣食物,如米麵類主食,無籽的去皮的水果(如蘋果、香蕉),魚類,果凍,雞蛋製品,去皮的莖根類如土豆、山芋,流質食物等等。
儘量避免粗纖維食物,如帶籽的蔬菜水果(如獼猴桃、西瓜、草莓、番茄等),菌菇類,海藻,帶菜葉的蔬菜,雜糧(如玉米、麥片),竹筍、魚乾肉乾等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堅果、乳製品、豆類等易產生腸道積氣的食物,以及油炸食品等。
飲用品方面,茶,運動飲料等都是可以飲用的;帶果肉的果汁、果蔬汁、牛奶、各種酒類都應避免飲用。
二、腸道清潔劑的使用
使用腸道清潔劑的目的是促進腸道內糞便的排出,便於內鏡檢查。常用的腸道清潔劑有以下幾種:
1. 聚乙二醇電解質散 是目前最常用的腸道清潔劑,一般與水混合成2升或3升溶液後服用。方法一:配置2升溶液在結腸鏡檢查前4~6小時,每10~15分鐘服用250ml,2小時內服完;方法二:配置3升溶液,檢查前1天晚上8點服用1升,檢查當天檢查前4~6小時服用2升。特點是安全,除日常應用外,在慢性腎臟病、透析、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腸道準備中也可作為首選。
2. 硫酸鎂 在內鏡檢查前4~6小時,硫酸鎂50g加清水100ml稀釋後一次性服用,同時飲水約2升。特點是促排便作用較強,腸道準備較為充分。但因此年幼及年老及一般情況較差的患者難以耐受。
3. 其他 如磷酸鈉、匹可硫酸鈉、甘露醇、中草藥等,目前也有應用,但有些藥物使用較為局限,需要結合患者個體因素綜合考慮使用。
但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使用腸道清潔劑。消化道梗阻或穿孔,腸梗阻或胃瀦留、重度活動期炎症性腸病或中毒性巨結腸、意識障礙、對其中的藥物成分過敏、無法自主吞咽、迴腸造口術後的患者都是腸道清潔劑使用的絕對禁忌。另外,高齡、孕婦及有慢性腎臟病、心力衰竭、肝硬化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腸道準備。
三、具有腸道準備不充分的危險因素的患者的準備
肥胖、男性、年齡較大、既往結腸外科手術史、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帕金森病等)、服用抗抑鬱藥物等因素可影響腸道準備效果。此類患者需與醫師進行溝通,適當採取其他輔助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腸道準備情況,如增加口服瀉藥量並分次口服、內鏡診療前3天進食低渣飲食、使用促胃腸動力藥物等。
四、腸道準備的效果評價
怎樣自我評價腸道準備是否完善了呢?下圖-為排便5-8次後,排出糞便的性狀改變。有糞渣存在的情況都是不利於內鏡檢查的,當排出無色或淡黃色水樣便時,即達到圖的狀態時,腸道準備完成了。
為何要強調腸道準備要無渣、透明水樣便呢?因為在進行腸鏡檢查時,無渣的糞水便於醫師進行內鏡吸引和觀察,內鏡醫師在評價腸道準備清潔度的時候,是以糞便覆蓋腸道粘膜面程度來判斷的,大量糞渣聚集在腸道內,不但內鏡下難以清除,且會嚴重影響內鏡醫師的觀察和判斷。
圖A,B,C分別代表腸道準備非常好,較好,較差的情況,對應結腸鏡檢查時的圖像可以看出,在腸道準備欠佳的狀態下進行結腸鏡檢查,在大量糞渣的遮蓋下,容易遺漏病灶,嚴重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除此以外,由於視野欠佳,也會影響醫師的進鏡時間。進鏡時間越長,腸道內充氣就會越多,腸道過度伸展後,患者的檢查痛苦也越大,安全性也直線下降。所以做好良好的腸道準備,不僅對患者個人,對醫患雙方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
五、內鏡醫生小問答
01
Q:我想把腸道清理的乾淨些,提前吃瀉藥可以嗎?
A:請務必按醫囑服用瀉藥,服藥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腸道準備。
02
Q:我已經住院補液沒吃東西很久了,腸子裡應該沒有大便了,可以不做腸道準備直接來做腸鏡嗎?
A:就算沒有進食,腸道內也會有許多殘積的糞便,還是需要做腸道準備。如果處于禁食狀態無法口服瀉藥,可以經肛進行灌腸。
03
Q:我便秘很厲害,平時吃了瀉藥也很難排便怎麼辦?
A:務必將這一情況提前告知醫生,醫生會酌情增加瀉藥的量,以及告知提前開始進行腸道準備的相關事宜。
04
Q:別人告訴我吃完瀉藥拉4-5次就可以了,是嗎?
A: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主要看糞水性狀,達到無渣、透明水樣便才算準備完全了。
作者介紹
陳曄
腸子久安專欄特約編輯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內鏡中心主治醫師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科普專委會青年委員
衛計委醫苑新星講師團講師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研修醫
日本消化內鏡協會(JGES)會員
日本胃癌協會(JGCS)會員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