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日益提高。隨之而來,生活方式和消費環境也在發生改變。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通過自身的努力,人民群眾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2019年,這種美好在我省體現在諸多方面,烘焙、鮮花、鮮果為生活增加甜蜜,綠化美化讓居住環境更加優美,道路的修建和改善讓出行更便捷,豐富的鄉村旅遊業態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姿,電子商務的發展讓農牧民有了更多選擇……
鮮果讓生活更甜蜜。
逛夜市。
乾淨的人居環境。
賞一片花海。
為豐富百姓菜籃子而努力。
關鍵詞:
品質生活
新聞事件:
如今,甜品、鮮花、鮮果等成為人們高品質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儘管青海地處內陸高原,隨著消費的疊代升級,我省人民的生活品質也在不斷提升,可以享受到同發達地區一樣的高質量產品和高品質生活。
慕真就是在青海本土烘焙圈小有名氣的烘焙師,他所選用的都是來自頂級廠家的烘焙材料,他的工作室做出來的麵包、蛋糕等口味都特別棒。就在2019年末,他推出了一款生巧,經過朋友圈的口碑發酵,廣受好評,食客們紛紛盛讚比日本出產的某款著名生巧還美味,讓青海的老百姓不出國門也能吃到世界頂級品質的甜點。
除了慕真致力於高品質甜品開發,還有呂涵譯這樣的水果直郵群群主,致力於把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高品質水果帶給青海老百姓,讓身處高原的我省群眾也能吃到來自遙遠地區的價格合適的新鮮水果。這些水果有來自廣西的沃柑、甘肅的沙漠人參果、四川的丑桔、湖北秭歸的中華紅橙、越南的西瓜、澳洲的西梅、泰國的山竹和龍眼、智利的車厘子等等,極大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
點評:
除了烘焙甜品、直郵水果,還有鮮花盆栽、鮮花空運等,都讓地處內陸高原的我省老百姓緊跟時尚消費潮流,不斷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感受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紅利,讓他們更有信心去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關鍵詞:
國土綠化
新聞事件:
開展國土綠化,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通過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極大地提升了我省上下綠化國土的積極性、創造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旋律越唱越響,大美青海的畫卷越來越靚。
我省在2019年圓滿完成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劃,累計完成營造林1242萬畝,森林覆蓋率增加近1個百分點,有效改善了區域氣候和生態環境,綠色成為大美青海最靚麗的底色。
在每個季節的綠化造林現場,記者見證了我省綠化人是如何讓大地鋪上綠妝,如何用雙手托起綠色的家園。
冬日的湟中縣蓮花湖畔,已沒有了夏日裡的鬱鬱蔥蔥,在白雪覆蓋下,顯得靜謐、美麗,展示了蓮花湖勝境的魅力。這得益於2019年湟中縣對湖畔展開的景觀綠化提升工程,以花灌木對荒山荒坡進行綠化,突出美化、彩化。
在海東市平安區大沙溝,記者聽聞了綠化人的深情回首。在他們的講述中,腦海里的畫面從泥沙俱下到一株株樹苗隨風搖曳,開始讓老百姓享受到生態綠化成果。這樣的講述太多,無一不體現出我省多年來持續不斷綠化造林的成就。
點評:
美好的生活,是離不開美麗大自然的陪伴的。我省多年來持續不斷地開展植樹造林,尤其是2019年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向黨和政府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也讓老百姓收穫了滿眼的綠意和彩色。大家生活的環境具有了更多的綠樹紅花,空氣更加清新,鳥鳴更加清脆,獲得感不斷提高。
關鍵詞:
夜經濟
新聞事件:
2019年的夏天,不管是當地居民,還是外來遊客,都暢享了一番西寧夜生活的美好滋味兒。
歡聲笑語,絢麗霓虹,滿足夜晚味蕾的各種美食,嗨翻夜晚的電音節……「夜經濟」這一概念正借著人們的舌尖,熱烈地鋪開,完成一次線上線下的廣泛融合,對於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逐步顯現,正在成為提升城市活力、拉動發展的一個新引擎。
西寧的各個區縣都以各自的特色對夜經濟進行了詮釋,並發揮出它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從城東區的新千觀光夜市到城北區的景岳公寓美食一條街,從湟中縣的電音節到唐道637的夜遊,城市夜間的活力和氛圍不斷增強,延長了遊客的停留時間、豐富了群眾的夜間生活,為涼爽的高原古城增添了熱度,也提升了城市發展的軟實力。
點評:
夜經濟是城市的煙火氣,也是城市生動鮮活的一面,更是人與城市在夜晚發生關聯的重要載體。約上三五親朋好友,在落日餘暉中,在月亮高懸下,來一口冰鎮啤酒,擼上幾個串,一天的疲憊便在談笑中融化消散,讓人們更加去感受和銘記生活的美好。
關鍵詞: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新聞事件:
2019年,對於農村的老百姓而言,有一件大事值得記上一筆公式人居環境整治。
記者的腳步從西寧市的湟中縣到海東市的平安區,從一個村莊到又一個村莊,見證了我省從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等方面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所做出的努力,也看到了一個個村莊所發生的的美麗嬗變。
漫步村中,可見農房庭院錯落有致;鄉村道路蜿蜒整潔;廣場遊園歡聲笑語……一幅美麗鄉村的新圖景展現於眼前。
鄉村要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鄉村是重點之一,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就是為了達成這個目標。
「政府投資,鋪設管道,很多人家都用上了水沖廁所,我們也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乾淨、衛生的生活了。」
「以前街邊都是柴火堆、垃圾堆,車在前面走,塵土後面揚,一下雨,更是泥濘不堪沒法走。現在每天有專人打掃衛生,環境跟以前大不一樣了。」
「馬路可以直接通到家門口,文化廣場上的百姓大舞台和健身器材、籃球場、桌球檯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這些是村民最直白的話語,也是我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最鏗鏘有力的註腳。隨著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湧現,成為廣大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新家園。
點評:
隨著黨和政府多年來持續不斷地推進三農工作,我省農民不斷增收,農業不斷增效,農村的變化也是一年一個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開展,讓村民的生活環境更加舒適舒心。
關鍵詞:
菜籃子
新聞事件:
近年來,我省蔬菜新品種引進示範、展示鑒評和推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年至2019年,引進茄果類、瓜類等七大類30多個種類共計838個蔬菜新品種,篩選出適宜在我省種植的優良蔬菜品種128個。
2019年,蔬菜新品種引進展示項目共建立蔬菜新品種展示基地51.2畝(1畝≈0.067公頃),其中,設施15.7畝,露地35.5畝。通過引進、試驗、示範蔬菜新品種341個,專家們分別從農藝性狀、品質、口感、抗性、商品性、產量等各方面進行了現場品鑑,篩選出適宜我省推廣應用的優良品種62個。
這些新品種既包括百姓日常菜籃子必不可少的蔬菜,比如大蔥、辣椒、番茄、黃瓜、茄子、大白菜、甘藍、蘿蔔等,也包括木耳、靈芝等新品種的小範圍試驗種植,刷新了人們對於蔬菜新品種的認識,打破了人們的常規思維,讓人驚嘆之餘,不禁要稱讚地處西北高原的青海在農業新品種引進、試驗、推廣方面書寫了新的一頁。
我省在推廣應用優新蔬菜品種的同時,集成應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生物反應堆、合理輪作套作、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一系列技術,實現蔬菜綠色高質高效發展,不斷豐富百姓的菜籃子,讓百姓吃上放心蔬菜。
點評:
菜籃子關係到百姓的餐桌,也關係到我省蔬菜產業的長遠發展。2019年開始,我省開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建設,蔬菜產業也結合這個工作,加大蔬菜良種的引進、示範、推廣力度。記者走訪了大蔥、木耳、辣椒等試驗種植基地,切實感受到了相關科研人員為豐富百姓菜籃子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關鍵詞:
快速路
新聞事件:
2019年6月30日,經過3年多的建設,西寧市首條貫穿城區的快速路
鳳凰山快速路全線通車,10多分鐘就可以從通海路直達湟中路。這條快速路的全線貫通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人們紛紛感受到了出行快速度。
鳳凰山快速路作為西寧市道路交通網中的一條城市快速路,是西寧市委、市政府「緩堵保暢」三年攻堅計劃的重點項目之一,對於構成西寧市「外環內網」的城市交通格局,緩解西寧市城區交通壓力具有重要意義。
崑崙路作為西寧市的最重要的東西方向主幹道之一,連接著城東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海湖新區,是市民出行的必經之路。
但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和汽車保有量的猛增,原有的崑崙路已不能滿足城市交通的需要。長期以來,崑崙路交通通行壓力與日劇增,既有的崑崙路已無法為城市交通承擔和提供高效的服務,在早晚高峰期間排隊長度大,交通延誤時間長,很容易造成交通擁堵,對市民的出行產生了較大影響。
為打通交通瓶頸,提升城市形象,2016年以來,西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在省交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適時啟動了鳳凰山快速路的建設工作。
點評:
一條路的全線貫通,不僅方便了市民出行,更是連通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心路」。這是一件黨和政府為人民群眾謀福利的大事,是惠及民生的實事,更是辦進了群眾心裡的暖心事。
關鍵詞:
鄉村旅遊
新聞事件:
得益於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優勢,近年來,我省鄉村旅遊發展態勢迅猛,環西寧200公里範圍內,已建成較為成熟的鄉村旅遊片區或精品鄉村旅遊接待點30餘處,成為西寧、蘭州及周邊城市市民周末休閒度假的主要去處,也逐漸成為外地遊客來青觀光旅遊的目的地。鄉村旅遊在助推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傳承民俗文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最初的「用花海吸引客人」到如今青海獨一份兒的「科技元素加身」,湟中縣千紫緣農業科技博覽園走出了一條「特色種植+觀光農業+休閒採摘+科普教育」的鄉村旅遊發展新路子。2019年4月28日,千紫緣的太空植物博覽園開園,是我省首個、也是惟一一個專利授權航天高新技術農業產業項目,內部設計包括農業簡史、現代種植、景觀農業、太空植物種植,融合現代3D光影科技增加其科技性,配合航天科技與太空植物知識科普提升其教育功能,是集休閒觀光、科普教育、親子娛樂於一體的科技生態綠色樂園。
其他的一些鄉村旅遊景點也推出了燈光秀、七彩滑道、鮮花採摘等項目,以期豐富鄉村旅遊業態。
點評:
隨著發展的深入,我省鄉村旅遊景點開始尋求差異化發展,賦予景區不同的內涵,讓鄉村旅遊多些新鮮感,不斷吸引遊客前往遊玩,以期實現更持續更良性的發展。
關鍵詞:
電商
新聞事件:
空間上的「萬水千山」正在變為網絡里的「近在咫尺」,蓬勃發展的農村牧區電商讓工業品下行,農民們享受到更豐富的商品,也讓農畜產品出村進城、農牧民脫貧增收。我省以深度貧困地區為工作重點,以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為抓手,強化政策引導和工作舉措,完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建設,助力城鄉經濟發展、促進農牧民就業增收。
在電商的助力下,我省的氂牛肉、藏系羊、氂牛奶、枸杞雞、洋芋粉條、馬鈴薯等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從青海走向全國市場。
被譽為世界第三極、世界四大無公害超凈區之一的青海,蘊藏著豐富的特色動植物資源。數據顯示,我省氂牛肉、藏羊肉每年銷往省外近10萬噸,約占牛羊肉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通過農畜產品深加工,依託便利的交通條件以及巨大的產能支撐,構築農產品安全標準化、信息服務網絡化、一站式供應為主的運營模式,打造了現代化農畜產品供應鏈體系。
截至目前,全省已通過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建成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20個,鄉村級綜合服務站點1389個。
點評:
電商在促進我省農牧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改變了人們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人們主動擁抱電商,擁抱發展,源源不斷的快遞件、訂單就是電商帶動發展最有力的說明。
作者: 潘 玲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