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預警發布「秒級」反應,開闢直升機空中救援通道!斗門開創災害救援新局面...

2019-11-29     珠海應急管理


災害預警發布邁入「秒級」反應大關,斗門區可視化綜合平台實現「一個大平台、一張網絡圖、一根指揮棒」,幫助應急救援決勝千里之外;以蓮洲通用機場和九洲機場互為犄角,斗門開闢直升機空中救援通道,服務半徑覆蓋珠中江,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空中救援體系;機構改革「三委三部」六支應急救援力量合流,斗門應急救援工作進入專業高效通道。


今年以來,斗門區全面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組建專業化應急救援力量、採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大聯合、大應急格局,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和水平,織牢安全網,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使群眾安全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災害預警發布「秒級」反應


11月26日,走進斗門區應急管理局指揮中心,一面2米高、6米長的電子大屏映入眼帘,這是斗門應急綜合指揮平台。


螢幕上是按1:5000比例尺顯示的巨大遙感電子地圖,雄偉的黃楊山系形如斗門大地上的一隻飛鳥。隨著值班人員在電腦前滾動滑鼠滑輪,地圖不斷放大縮小、變換著清晰度,斗門的山川、河流脈絡愈發清晰可見。


地圖上密布著綠、灰、紅三色圓點。綠點代表正確的疏散路徑和避難所;灰色圓點表示黃楊山上的高位蓄水池;紅色圓點上則躍動著一簇火苗,代表著一處模擬火災警情。


據了解,該平台接入了以前斗門區三防辦、公安、教育等部門安置在黃楊山區域各重要節點的5000餘個監控攝像頭,隨時偵查監控險情;同時,救援力量放飛的無人機,抵近火場高空拍攝,所獲畫面和信息也能聯網及時傳回指揮中心。


「火場瞬息萬變,處置時要爭分奪秒,一旦發現火情,群眾通過110或119報警後,指揮中心會在5-10秒內發布信息。通過情報和信息的監控和收集,火災1公里範圍內分布的風向、水流、公路、高位蓄水池、植被、疏散路徑、救援人馬的動向等,都會轉化為數據信息,形成災情簡報,向各責任人及時推送,從而實現任務快速下發、救援力量快速集結、最終快速處理的『三快』效果。」斗門區應急管理局負責人說。

應急綜合指揮平台

猶如一位盡職盡責的「參謀」

為指揮部救災決策提供大數據參考

救災總指揮可以總攬大局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

11月16日,蓮洲鎮發生山火,通過斗門綜合指揮平台的調度指揮,實現了市、區、鎮、村四級救援力量的快速響應,各級應急部門負責人一線指揮、迅速到位;並聯合江門市新會區實現了跨區域大聯動救援。最終山火撲滅,實現了零傷亡。


據了解,斗門應急綜合指揮平台還會對突發事件提供事前、事中和事後全流程的覆蓋,不僅是森林防火,還可以提供颱風、暴雨、危化品運輸、突發事件等防控功能。


應急綜合指揮平台的建立,充分整合了斗門區現有各單位應急資源,構建起「一個大平台、一張網絡圖、一根指揮棒」智慧化綜合指揮體系,實現各類突發事件報告及時、流轉及時、處置及時。


這套智慧化綜合指揮體系的建立,是斗門區推進應急管理改革,構建大應急格局的具體成果之一。


根據中央、省、市部署,今年2月18日,斗門區委、區政府印發《珠海市斗門區機構改革方案》,明確組建斗門區應急管理局,將斗門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職責,以及斗門區政府辦公室的應急管理職責、市公安局斗門分局的消防管理職責、斗門區民政局的救災職責等進行整合,組建斗門區應急管理局。


「機構改革後,斗門區應急管理局承擔起了斗門區應急委、安委會、減災委、防汛防旱防風指揮部、森林防滅火指揮部、抗震救災指揮部(『三委三部』)的日常工作,六支應急救援力量『合流』,實現了統一組織、指揮、協調,理順了應急指揮體制機制,斗門應急救援管理工作進入專業高效通道。」斗門區應急管理局負責人說。


開闢直升機空中救援通道


11月26日16時,斗門北部蓮洲通用機場空闊的停機坪上,一架白藍相間的直升機盤旋降落。這架編號B—7358、最大起飛重量達11噸的大型救援直升機,此前駐紮在九洲機場,隨著蓮洲通用機場指令下達,僅僅15分鐘,這架16米長的「空中神鷹」就出現在斗門的天空。



「我們的直升機最大飛行距離1000公里,可以外掛3噸的水艙,飛機航速最高到90節(相當於180公里/小時),可輕鬆參與百公里半徑內的救援滅火任務。」交通運輸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成員李超介紹,九洲機場也是該飛行隊的總部。


這也意味著,一旦周邊區域發生森林火災,李超的機隊從蓮洲通用機場起飛,斗門區範圍內,10鍾內就可以完成吊艙取水,然後直飛火災現場;15分鐘內即可抵達珠海任意一座山頭開展空中滅火和救援。


直升機參與森林火災救援快速高效,不僅能直接以『中心開花』的方式參與滅火,而且能給予地面滅火隊伍強力的空中支援。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應急救援白天科目的訓練,正在加緊進行夜間科目的訓練。

——交通運輸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成員李超


綿延的黃楊山在斗門區形成九峰連環,每年的秋冬季節,黃楊山林地就成為全市森林防火的重點。根據市裡安排,今年5月16日,斗門區在蓮洲通用機場配備了一大型、一中型兩台直升機,每個機組配備5人。目前機組已完成了為期3個月的應急救援培訓。

——斗門區應急管理局負責人


該負責人透露,這支直升機救援隊伍被賦予多重使命,不僅參與周邊森林火災的救援,還擔負起遠程海上救助、陸島轉運、醫療救援等任務,「珠海市正擬以斗門區直升機救援隊為主力,組建珠海市森林消防第二機動大隊。」



「目前,斗門蓮洲通用機場和九洲機場兩個民用機場已互成犄角,形成珠海空中救援的兩個支點,搭建起一條空中救援通道,此舉不僅填補了斗門區空中救援空白,還可以服務珠中江,也是斗門區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空中救援體系的具體實踐之一。」該負責人表示。


全面加強災害防控


車間「起火」、濃煙翻滾、

警鈴大作、人員疏散

消防車輛迅速趕到

撲滅「大火」…


11月19日,斗門區斗門鎮消防安全辦在珠海海壹水產飼料有限公司組織開展消防安全演練,以進一步提升企業火災防控綜合能力,增強員工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該企業近100名一線員工參加了演練。


斗門鎮消防安全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斗門鎮將進一步狠抓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繼續組織企業、學校、村居開展消防演練,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方式,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圍,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為企業安全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場走進企業的消防演練,是斗門區提升民間應急演練能力的一次生動實踐。


災患猛於虎

需織密牢籠,防患於未然


今年1-10月

斗門區共舉辦涵蓋安全生產、

防汛防旱防風、森林防滅火等

各類應急演練逾600場次

參演單位628家次,參演人數達51135人


消防部門的一組數據

也證明了災害預防所產生的良好效果


近年來,斗門區消防安全形勢平穩向好。2017年以來,斗門區的火災起數同比呈逐年下降趨勢,未發生較大以上火災,實現火災事故「零傷亡」,3年來共搶救財產價值逾6900.8萬元。


今年以來,斗門區還緊緊圍繞「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三防工作方針,逐步健全斗門區防汛防旱防風指揮部機構建設,並切實落實好汛前備汛、強化預警響應、提前部署力量裝備等工作。


隊伍建設上,斗門區積極落實各級防汛責任制,切實把三防責任落實到人;技術手段上,斗門區以提升三防信息化水平為主抓手,解決基層最後一公里的防汛問題為出發點,全力以赴做好各項防汛搶險救災工作。

截至目前

斗門區共啟動57次防汛應急響應

6次防風應急響應

有效防禦 「5·27」「6·13」「8·2」紅色暴雨

和7號「白鹿」颱風

斗門區範圍內實現「零傷亡」目標


來源:珠海特區報

編輯:珠海應急管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By7tm4BMH2_cNUg-20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