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毛體書風奔放流暢,一氣呵成

2020-03-04   紅鯉魚文化


成忠臣是蜚聲海內外的毛體書風領軍人和毛體書風組織者、倡導者。是拋開臨摹而寫出毛體風格的第一人。他的毛體書風作品在面貌上是毛澤東字體,法度上是顏真卿、蘇東坡、王鐸、鄭板橋等古人元素。他完美地演繹了如何在毛體基礎上去追求新的美學,把毛體書法提升到學術高度。




成忠臣:出生於1964年3月,山東煙台人中國美協會員,系當代著名畫家、書法家、美術理論家、鑑賞學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成忠臣小時候愛好廣泛,對紅色人物畫尤其熱衷,少年時代曾拜師畫家楊奎林學習國畫,青年時代赴濟南得到名畫家於希寧、黑伯龍的教導,後又進京有幸受名畫家葉淺予、劉繼卣、董壽平諸位老師悉心指導,對中國畫熔詩書畫印於一爐的綜合性藝術特點有正確的認識,對中國繪畫意象性「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及「遷想妙得」創作原則有較全面的把握。



14歲開始練習書法,臨了大量顏真卿、鄭板橋等古人的書法,80年代中期轉攻毛澤東書法。1993年開始,成忠臣的毛體書風作品在國內外引起較大反響,並成為第一個提出毛體書風並有較深造詣的人。



成忠臣先生紮根書法繪畫創作幾十年,在國畫、書法、美術評論等領域都有獨到見解,他提出用「以融為本」的思想來探索毛體書風,在書法界掀起了一股新的學術指向,也產生了巨大的學術魅力。



在繪畫方面他「以書入畫」不斷實踐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繪畫風格。將書法線條轉化為繪畫的造型語言,激盪出雄強豪邁的氣場與高昂奮進的精神。



成忠臣先生的毛體書風在創作上是利用毛體結體後的布局再創造;在面貌上是毛澤東字體,法度上是顏真卿、蘇東坡、王鐸、鄭板橋等古人元素。近年來他又在毛體書風作品裡融入了懷素元素,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



毛體書風是精神的外化,是意識形態,是人的性格體現。一句話概之,是胸懷的產物,其需要在傳統文化上紮下很深的功底,然後融化到自己的性情當中。成忠臣的書法就是在毛體書風基礎上創造性發展起來的,有他自己的藝術特色。



他說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法度極高。沒書法基礎的人去學他的字體很難掌握其筆法規律,如一味地照貓畫虎,畫不像不講,確實很容易將初學者帶進死胡同。



這是因為毛體涉及的書法知識面廣,初學者不但不能掌握,而且還會誤入歧途。原因是毛澤東書體是與其自小苦練分不開,同樣也與其超越的藝術天賦緊密相關。



成忠臣講他在少年時學書是從古人基礎入手,在基礎扎牢後才學的毛體。他按董壽平老師告誡的用古人法度去融毛體的結體,從而形成了一個科學的訓練模式。



毛體是草書,草書從嚴格意義上講不是學來的,因為它的生成原始狀態就是一種極度情緒化的東西,草書要寫出氣勢和特色,要寫出情趣,一要有淵博的知識,二要有非凡的精神氣質,不同尋常的經歷,過人的悟性以及時代的底氣來支撐。



另外草書還必須要有很高的技巧水平,我們知道草書書寫往往要一氣呵成,書寫要一直保持中鋒用筆,而中鋒用筆必須熟練掌握捻管技巧,所謂捻管就是轉筆調鋒,通過捻管來回鋒調鋒,上一筆法結束時,把筆調到中鋒書寫狀態,以便更好地適合下一筆書寫。



談及毛體書風的深遠意義,成忠臣講毛體書風是毛澤東思想的一部分,是一種紅色文化精神。相信精神理念,即紅色精神初心,相信紅色精神是唯一的康莊大道。這就是毛體書風的深遠意義。



在他看來,藝術不是循規蹈矩,應打破常規。如今,他找到了傳統水墨在當代的切入點,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尋找新的可能,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生命力,並時刻反思創作。

他的毛體書風奔放流暢,一氣呵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