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個如此發達的現代化國家,竟然會歧視自己的本土同胞?

2020-03-10   指點江山

賤,從貝從戔。以貝等戔,賈少也。形聲。從貝,戔聲。本義:價格低,便宜。雖然,這個字看似指代物品,但是,在這個字後面再加上一個人民的「民」字,它的意義就大不相同了。

日本社會就有一個較為隱秘的階層,叫做:賤民。

雖然,當今的日本政府沒有進行階層劃分,但是,如果你是賤民的後裔,那麼,在日本社會上還是會受到歧視的。如果,你想進入日本本土的優質大企業,那麼,公司肯定會調查你祖上的成分,若是賤民,基本不會被聘用。而且,如果你戀愛對象的家庭若稍有些守舊思想,那麼,你的婚姻肯定會被反對的。

這裡就有一個疑問了,被稱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日本,已經受到西方文明這麼多年的薰陶,怎麼還會如此歧視本國人呢?

對此,要先從賤民的起源和形成說起。

賤民起源於千年前的日本封建制時期,又被稱為「部落民」。據史料記載,最早源於德川家康建立的德川幕府時期。當時,日本的統治階層把所有的國人劃分為好幾個等級,由上至下:天皇——貴族——將軍——大名——武士——平民,農民——工匠——商人——賤民。

其實,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越南、朝鮮、日本、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皆在不同程度上沿襲了中國的「士農工商」四民的劃分。

賤民的人員構成,來自當時的兩種人:

「非人」和「穢多」。

「非人」指的是一些被人們所唾棄或瞧不起的從業人員,如:乞丐流浪漢,黑幫及小混混,部分低級的歌舞伎甚至是娼妓等;

而「穢多」是來源,主要是被打敗而做俘虜的人,還有勞改犯等。當時,這些「穢多」類似於中國古封建時期的奴婢。既然是奴,那麼,不管幹什麼,都要聽從主子的安排,從事的職業,都是一些當時有點身份的人不願去做的,如:送葬抬屍的殯葬人員,專職的清潔工,還有屠夫以及皮革製造者等。

那麼,為什麼會有屠夫這一類人呢?

因為,日本古人認為:豬牛羊此類四腳牲畜是污穢之物,不能吃,所以,屠夫就顯得下賤了。

除此之外,再說說當時賤民們的生活習性。

當時,日本政府把賤民們聚集在城市的某一個角落,或者邊遠的一些農村地區。而且,世代不能夠搬離這些地方,不能與其它階層的人通婚,連身份和職業都要世襲。由此可知,他們的生活是多麼艱苦。

但是,也並不是絕對或全部的人都過著艱苦的生活:

一、因為,他們能夠吃到大量的,當時大眾所不要的豬羊等肉食品,所以,營養上還行。

二、因為,從事的都是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作,且沒有其它階層和他們搶,所以,就業問題還行。

三、在當時封建土地制經濟的日本,由於,他們沒什麼田土和家產,不能從事農業、商業活動,所以,不必像平民或農民那樣去繳納苛捐雜稅。

在戰亂時代,其中有些從事皮革行業的人,還因戰爭期間皮革物資緊缺,發了大財成了大富翁。通過以上介紹,日本古時的階層劃分,非常類似於同時期的中國封建制階級。

到了近現代,1868年的時候,日本發起了明治維新運動,大量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以及文化政治制度。這次改革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逐漸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開端,也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

但是,即便是如此改革,「賤民」這個陋習問題卻為什麼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呢?

只要對世界歷史有所了解就會知道,當時的日本和俄國進行的資本主義改革是不夠徹底的,因為他們的不徹底性便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殘餘。但是,俄國之後的蘇聯以及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卻為什麼沒有產生類似的問題發生呢?

其實,蘇聯和新中國真得感謝馬克思和共產主義,因為,共產主義國家,奉行的是底層人民翻身當家作主。但矯枉過正的是,如:中國在文革前後,強調階級出身論,把以往越是底層、越窮的人奉為了最高級,所以說,如果賤民當時在中國,那可真是根正苗紅,紅得發紫。

當然,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就把這一錯誤糾正了過來,所有的中國人均成了平等的國家主人。

1889年的時候,日本天皇取消了日本「賤民」的身份,然而,日本人的性格卻是以保守、固執著稱。

所以,即使二戰戰敗,即使之後的資本主義經濟騰飛,但還是有不少人仍然在提倡武士道精神,崇拜天皇,參拜神社。因為,這些人認為:他們所做的事情是國粹,需要得到很好的繼承。所以說,日本的賤民問題,從其歷史發展來看,是日本封建殘餘因素存在的體現,而且,非常有生命力。

在當今的日本社會,賤民們不僅有了選舉權,還有一些議員出身於賤民,並且,在很多領域都有著傑出的代表。但是,這些人卻不能擺脫社會的歧視,最著名的當屬自民黨籍的親華派政治家野中廣務了。他曾是日本首相的候選人之一,但是,因為其出身於賤民,便遭到了自民黨內部很多人的反對。

再如,據調查日本的黑社會組織山口組,這個東亞乃至世界上最具歷史和規模的幫會組織之一。其早期由山口春吉於1915年在神戶市創立,本部位於日本神戶,主要活躍於日本的西部、南部一帶,勢力分布則涵蓋日本四島。在如此龐大規模下,其成員的一半以上都是「部落民」。

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日本大多數年輕人的思想還是比較包容的,對於以往的那種出身意識顯得淡泊了許多。

根據日本政府在1993年的調查報告顯示,日本有4533個同和地區,也就是被規劃來同化的部落民社區,主要分布於西日本,總共有298385戶、892751人。每個社區從少於5戶到多於1000戶都有,平均為155戶,大約有四分之三位於鄉村地區。這些人,對於部落民的歧視,各地區有所不同。

199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有約2百萬部落民,居住在約5千個社區中。但是,敢於表明自己真實身份的人,卻少之又少。

真的難以想像,一個如此發達的現代化國家,怎麼會有人去歧視自己本土的同胞呢?

參考資料:

【《部落民》、《日本書紀》、《日本人群的種族起源和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