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好消息不斷,國際排名不斷上漲。
不久前,人民幣在融資貨幣排名上超過了歐元,成為了全球第2大貨幣。現在Swift公布的數據又進一步表明,人民幣的支付份額占比神奇的遠超日元,進占全球活躍貨幣第4位。
受到眾多的利好消息提振,人民幣在最近的一個多交易日時間裡,從7.15快速上漲至7.0876,累計最大漲幅達到了629點。
Swift組織每月公布的數據中,上個月人民幣的支付份額占比達到了4.6%,與2010年剛開始時只有0.1%相比,人民幣在這13年以來的進步神速,不僅獲得了46倍的增長,而且還成為了全球第四大活躍貨幣。
上個月日元的支付份額占比為3.41%,也就是說我們不但超過了日元,還一舉將差距拉大到接近1.2個百分點。
其實在2021年的12月份,人民幣占比就曾經一度超過日元,當時日元的份額是2.58%,我們達到了2.7%,略微超過一點點。但隨後日元的份額快速增長,我們的份額也在增長中,不過略有波動,又回到了第5位的位置。
即使在今年10月份,我們的份額還曾經略有回落至3.6%。但想不到11月卻從3.6%一舉提升至4.6%。
人民幣對日元的反超應該與兩個國家的經濟基本面有很大的關係。
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1月數據中,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同比增長高達29.5%。雖然在今年上半年經濟復甦遇上了一定的困難,導致利潤出現了下跌,但現在累計跌幅正持續的縮小。
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同比下跌4.4%,與1~10月份同比,下跌7.8%相比,降幅縮小了3.4個百分點。
這一點充分的表明,我們的經濟復甦力度越來越強勁。
與此同時,我國的物流運行數據也表明了工業和消費等領域都正在持續的恢復中,導致對物流的需求不斷的擴張,截止11月,物流增長了5%,與前一個月的累計值相比,增速加快了0.1個百分點。假如只看11月的單月數據,同比增長率高達6.7%。
另一方面我們來看日本,雖然日元的支付份額也在增加中,但是增長速度卻比人民幣低了不少。
日元今年的貶值幅度比較厲害,兌美元的匯率最低的時候跌破了150。這可能與日本的態度反覆變化有很大的關係,包括了對待美債的態度,以及對待去美元化的態度。
舉個例子,我們從日本購買美債來看,今年的6~8月連續三個月的增持,表現比較奇怪。9月份突然間進行了拋售,與國際社會保持了一致。但想不到10月份又再次增持118億美元。
日本對美債買了又賣,賣了又買,看起來並沒有清晰的既定策略。
日本的經濟表現也有點類似。日本央行不斷的刺激通貨膨脹,雖然過去這麼多年都失敗了,但最近這兩年總算突破了2%,甚至達到了3%。但其實真正的原因並不來自央行的放水,主要是來自於國際通貨膨脹對日本的輸入。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央行變得非常猶豫,既覺得需要通過加息來避免通貨膨脹越來越高,又擔心加息之後通脹回落過快,重新陷入通縮。
所以整體來說,日本並沒有對未來有更清楚的計劃。
國際社會對日元的信心顯然不如人民幣,因此現在樂於使用人民幣進行國際支付的國家越來越多,自然也促使我們前進一步成為全球第4大貨幣。
既然看到了這裡,如果覺得還不錯,請順手點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9f081a87df6de298da011504a0607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