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出口寒冬:印度跌9%,越南跌8%,韓國大跌11.5%,中國呢?

2023-11-20     財說得明白

原標題:亞洲出口寒冬:印度跌9%,越南跌8%,韓國大跌11.5%,中國呢?

不得不說,美國的這一招挺狠的。

前幾年大量的把生產訂單發給亞洲的各個國家,現在卻突然間縮減訂單,導致多個國家的產能過剩,工人失業,工廠關閉。

最近的數據表明,亞洲國家的製造業出口都出現了大幅下降的情況,今年前三季度,越南下跌了8%,印度更是下跌了超過9%,韓國甚至下滑11.5%,亞洲的製造業巨頭們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寒潮。

這種局面究竟是短期的寒冬還是轉折點的開始,亞洲製造業該何去何從呢?

印度作為新的製造業熱門目的地,基礎設施不足和勞動力市場的剛性一直阻礙著印度製造業的進一步發展。

印度曾承諾低廉的勞動力和逐步改善的製造設施,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但實際上看硬度的改變並不大。

如今印度出口大幅度減少,只好努力的吸引更多的外資加入。最近傳聞特斯拉將在明年1月獲准在印度開設工廠,以目前印度的產業鏈分布來看,很難說,此舉可以拉動印度的出口。

雖然近年來越南的製造業逐步發展,優化投資環境,簡化企業設立流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物流效率,但仍然面臨著自身的局限性和外部的壓力。

雖然在2022年的上半年,越南的出口大幅度的增加,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出口的萎縮就非常明顯了。尤其今年的前三季度,出口下跌幅度達到了8%以上。

越南的製造業基本都是低成本勞動力和簡單的組裝加工,核心技術和品牌價值的提升是其製造業的一大痛點。即使政策上多有努力但似乎都無法擺脫全球經濟陣痛的影響。

韓國在這場變動中最為被動。

韓國一直以對高科技產業的投入而聞名,尤其是在半導體和電子領域占據了全球的領先地位。

但現在,由於歐美的不斷加息,韓國的出口市場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半導體和汽車等一些主導產業也面臨著市場飽和和競爭加劇的問題。

在此境況下,中國在全球經濟浪潮下,展現了其韌性以及對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的不懈追求。中國由製造大國成功轉變為製造強國,強調堅持發展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大企業踏遍全球,進入到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獲取新的市場和機會。

也正因為這樣,我國在今年前10個月的出口達到19.55萬億元,同比增長0.4%。雖然增長率非常低,但與其他亞洲國家大幅度的下跌相比,顯示了我國製造業的韌性。

PS:第一時間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覺得文中資訊和觀點對您有幫助——

——請給本文點上「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9d9d80433607f36f859ee80b8fb5c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