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這個時間排便的人更長壽!醫生:上完廁所後的一個動作很關鍵

2024-07-15     醫學原創故事會

55歲的老吳最近兩個月的時間排便習慣變得一點都不規律,用他的話說,有時候一天要去很多次廁所,都沒有固定的時間點,拉出來的大便不成型,有時候是稀糊,有時候又是稀水。有時候很多天才去一次廁所,同樣沒有固定的時間點,大便特別乾結,用力都排不出來。

拖了兩個月的時間,見症狀始終沒有好轉,在家人的陪伴下,老吳於是來到醫院,通過檢查,很快明確為大腸癌。

醫生說,老吳這屬於典型的便秘與腹瀉交替,在腫塊的刺激下,排便也變得毫無規律,其實,腸道健康的人,往往能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什麼是規律的排便習慣?舉例說明,到了該排便的時間點,我們的腸道就會發出信號,提示我們該去廁所了,一般而言,正常的排便時間是3-10分鐘,整個排便過程是非常順利的,排便時間過短或過長都不好。

良好的排便習慣,是漫長時間裡,人體形成的腸道生物鐘,這和睡眠生物鐘相似,所謂的睡眠生物鐘就是睡眠規律的人,到了該睡覺的時候馬上就能睡,到了該起床的時間馬上就能起來,甚至不需要鬧鐘。

良好的排便習慣是有利於腸道健康的,原因是大便屬於代謝廢物,大便里含有有害菌和各種毒素,如果排便不規律,大便里的有害菌和毒素就容易刺激腸粘膜時間長了,出現腸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問題來了,一天時間裡,究竟哪個時段排便更有利於健康,更能長壽呢?

一般而言,最佳的黃金排便時間是在早餐後,晨起以後,交感神經興奮,加上起立反射,所以腸道蠕動會明顯增快,再加上早餐後,由於胃充盈,能反射刺激結腸的蠕動增快,這樣的現象,被稱為胃結腸反射。

正因為起立反射和胃結腸反射,讓早餐後成為最適合排便的時間,養成這個時間去排便的人,往往能很快建立起規律的排便生物鐘。

一天之計在於晨,早上起來是最不能憋大便的,及時排出大便,可以給腸道減負,也有利於進食,如果一個人排便不好,再進食後人的腹部就會變得特別脹。

不過,良好的排便習慣並不是衡量腸道健康的唯一標準,作為醫生,我常常建議我的病人,上完廁所以後一個動作很關鍵,只是,很多人都忽視了這樣的一個動作。

這個動作就是不要著急去按沖水馬桶,建議留點時間回頭觀察一下自己的大便。

為什麼要觀察大便?

大便雖然是腸道的代謝物,但是當腸道出現嚴重病變的時候,大便往往也會有明顯的變化。

第一,大便帶血,很可能是腸道發出的異常信號

血,其實是最刺激感官的,但是如果你不認真觀察大便,你就可能會漏掉這一個重要的信號,有些人看到了不重視,簡單認為是痔瘡,同樣不可取,要提醒大家的是,直腸與肛門比鄰,所以並非便血都是痔瘡導致,直腸的惡性腫瘤、直腸炎、直腸腺瘤性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都可以引起便血。

第二,大便稀糊樣或稀水樣,次數多,很可能是腸道發出的異常信號

正常的大便是圓柱形,成形,柔軟,如果大便稀糊樣或稀水樣,次數多,那麼也要警惕疾病的來臨。

像腸炎、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腸癌、腸易激綜合徵等疾病,都可能引起大便的異常。

第三,大便乾結,像羊屎顆粒一樣,排便特別費力,很可能是腸道發出的異常信號

大便乾結,像羊屎顆粒一樣,這往往屬於便秘,也是腸道發出的異常信號。

像腸癌、腸息肉、克羅恩病、腸結核等疾病,都可能引起便秘的出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9b7c8fd1af6fdb93d2d4864599ca8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