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水果要20元錢一斤?買一盒嘗嘗!」「上班這麼累,還是給自己買杯奶茶吧」……最近,「沒福硬享」成了網上年輕人間流行的熱梗。
所謂 「沒福硬享」,指的是年輕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他們喜愛即時反饋,「先甜後也甜」,樂於時不時獎勵自己,買點好吃的、找點好玩的,就算這一天過下來平淡無奇,也要自己給自己找福享。
在短視頻平台,「沒福硬享」話題有1.9億次播放量,而在小紅書,相關標籤則有1589.5萬瀏覽量。
網友紛紛在這類帖子下分享自己「沒福硬享」的行為。
忙碌之中,就要對自己好點
上班族小莫剛入社會,多數時候都是在省錢,但忙碌一周後,她跑到超市買了個257元的大榴槤。「我覺得沒福硬享是個很正面的詞語。」她說,「我的快樂不僅是買到愛吃的水果,還是『犒勞自己一下啦』的滿足感。」
而95後謝小姐更願意把「沒福硬享」理解為生活中給自己製造的驚喜瞬間。平時她忙著上班前段時間她難得旅遊一趟,行程超過五小時,她又從沒坐過高鐵商務艙,就特意花錢進行了體驗。一趟下來,她拍了照、睡了覺、吃了好吃的,覺得「值回票價」,也開了眼界。
偶爾「沒福硬享」一下是一種難得的體驗,讓生活過得更有意思和舒適。
是被拿捏還是享受?需要考慮清楚
「前提得看消費多少」
97年的小廖對於「硬享福」表現得有些謹慎。前兩天為了喜歡的歌手,她特意向公司請假去看演唱會。她覺得如此偶爾一次還可以,但如果價格超支過多且頻繁這樣,那對她而言就會很吃力。
「感覺要是花過頭,就會變成另一種『沒苦硬吃』。」她說。
是沒福硬享,還是消費煽動呢?
大三學生張成對「沒福硬享」的生活態度有另一種看法。他也曾試過「既然奶茶外賣兩杯起送,那就買兩杯一人享受」,但兩杯奶茶拿到手後,完全喝不下了。結果算下來,多花了錢還浪費了食物。
「到最後是奶茶店享福還是我享福啊。」他吐槽說。
專家:「沒福硬享」要適度
怎樣看待年輕人間流行的「沒福硬享」?上海心理諮詢師蔡海超認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隨著時代的進步,個人的思想觀念正變得越發多元化和多維度。適度的「沒福硬享」是件好事,能幫助年輕人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緩口氣,保持個人的平衡。
當然,蔡海超也指出「沒福硬享」的程度把握問題。她表示,「如果沒有相應的承擔力,卻老是說我來犒勞自己的話,背後可能潛入了某種觀念,最終是在為自己花錢找個好藉口。」
對許多年輕人而言,「不苦當下,用力幸福」的理念能為生活帶來美好的小點綴,但就在前段時間,老一輩「沒苦硬吃」這一話題也衝上了熱搜。
兩代人的觀念碰撞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你家有「沒福硬享/沒苦硬吃」的情況嗎?一起在評論區聊聊吧~
來源:青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