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的安全事故是否無法避免

2022-06-24     科技觀

原標題:城市裡的安全事故是否無法避免

水、電、氣、熱、交通,是維繫城市正常運行、滿足居民生產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設施,這一條條給排水管道、一根根高壓電纜、一束束網絡光纖、一座座橋樑隧道被稱作城市的生命線。一旦這些設施出現問題,不但會給居民造成諸多不便,更可能造成巨大的經濟財產損失,從天津港爆炸事故到鄭州特大暴雨災害,再到湖北十堰燃氣爆炸,這些慘痛事件造成的嚴重影響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人們——安全領域無小事,必須保護好城市的生命線!

面對城市安全事件,是否只能亡羊補牢

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超過64%,大規模的建設雖然讓城市的基礎設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很多安全隱患。地下管網老化、各類管線布局缺乏統一規劃、現有通行規模滯後等突出問題,也是各地區城市管道泄漏、暴雨內澇、雨天觸電、地面塌陷、燃氣爆炸等災害事故頻發的風險隱患,加上管線類型複雜,涉及職能部門多、缺乏統籌規劃等因素,更讓城市生命線領域的維護難度陡增。僅靠以往人力巡查的方式檢測,不僅缺乏效率,而且很多隱患難以及時被發現。飽受風吹雨打的城市開始變得千瘡百孔,亡羊補牢式的修修補補終是治標不治本,真正宜居的城市正在呼喚更加高效、智慧的安全保障體系。

物聯網時代,城市生命線安全的突破點

城市安全是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環節,提升城市安全能力對於整個社會發展的幫助作用巨大。只有建立監測預警平台,才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將危險消除在萌芽中,切實有效地保護城市生命線。

監測預警平台的基礎是依靠物聯網技術,在給排水、燃氣管道、供熱管線、綜合管廊和橋樑隧道等設施上安裝各種傳感器設備,再將全方位、全天候的運行數據建成數據監控網,通過數據分析和預判,實現對城市生命線各種設施的實時監控和智能提醒,真正實現由「以治為主」向「以防為主」、由「被動應付」向「主動監管」的轉變,防微杜漸根除隱患。

目前國內很多城市都陸續採用這種平台式的方法來保衛城市生命線的安全,也有很多物聯網公司在提供這方面的服務,其中以氣體傳感器起家的漢威科技,不僅自主研發生產智能感知儀表,硬體優勢突出,而且在落地應用方面案例眾多,北京、廈門、蕪湖、興義、烏魯木齊等地均有部署,其城市生命線監測預警平台經過多年發展疊代,已經實現了超前的預測、預知、預警、預控,可以為城市管理部門提供完善的感知、預警、應急指揮等服務。

防患於未然,大數據讓安全保障立體化

保障城市生命線的安全,除了需要對設施進行監控,更需要提升不同領域的感知能力,建立全方位的立體化防護體系。漢威科技的這套運營平台可以將管道信息、監控數據、預警數據、城市基礎設施等數據與地理信息系統結合,實現城市生命線工程的各類數據直觀化、可視化及資源共享,實現公共安全領域、生產安全領域、自然災害領域的網絡全覆蓋。此外,還可以利用大數據的特點將上述領域的信息與城市治理政務大數據實現整合,實現監測城市安全運行狀態實時化,形成統一標準和統一管理模式,最終形成數字化生態網絡與推動城市治理創新的城市生命線保障數據中台,讓守護城市生命線落到實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7ee168aa5199af8ed3749b50e7042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