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州區5戶家庭榮獲2019年重慶「最美家庭」稱號

2020-01-11   開州劉登平

王蜀川一家

馮啟會給母親梳頭

黃香英照顧丈夫

張家珍與公公

張曉玲一家旅遊合影
  近日,記者從區婦聯獲悉,我區王蜀川、馮啟會、黃香英、張家珍、張曉玲5戶家庭榮獲2019年重慶「最美家庭」稱號。
  此次活動經過自薦推薦、組織推薦、媒體推薦等,湧現出一批事跡突出、感人至深的先進家庭典型,經過評議產生10戶重慶十大「最美家庭」、200戶重慶「最美家庭」,他們中有的家國情懷一脈相承,有的孝老愛親家風淳樸,有的自強不息脫貧致富,有的敬業奉獻克難攻堅,有的紮根基層振興鄉村。
  本報記者用筆觸和鏡頭,帶市民領略我區5戶「最美家庭」的風采。

  漢豐街道駟馬社區王蜀川家庭:
  侍奉老人盡享人生最美風景
  家住漢豐街道駟馬社區的王蜀川,家有4口人。2002年,因企業改制,王蜀川夫妻倆雙雙下崗。
  上有老下有小,夫妻倆全靠在外做零工維持生活。2008年,王蜀川的父親不幸患肺癌,用光家中積蓄還借了10多萬元,最後父親還是去世了。幾個月後,母親因悲痛患病住院,被查出患慢性腎衰竭、間歇性精神分裂症、心臟病、三級高血壓、老年性痴呆等疾病。
  為照顧母親,王蜀川夫妻倆把門市騰出來,作為母親的休養場所,並在門市上賣信鴿飼料。期間,夫妻倆系統學習人居環境學,對有需求的個人和單位提供居住環境設計和諮詢服務,深受好評。
  2019年,母親兩次中風,王蜀川夫妻倆第一時間將她送到醫院搶救,並在出院後嚴格按醫囑照顧,每天扶著她散步、喂飯、吃藥,讓母親得到良好的治療和恢復。現年87歲高齡的母親,每天能自己穿衣、吃飯、走動。
  「人都會老的!」看著老人一天天好轉,王蜀川切實感受到侍奉老人的快樂,他覺得盡孝是人生最美的享受!

  高橋鎮曉陽村馮啟會家庭:
  悉心照顧兩位母親報答養育恩

  高橋鎮曉陽村馮啟會家庭在當地家喻戶曉。一直以來,馮啟會家庭都是鄰里心中的模範家庭,全家溫馨和睦、尊老愛幼、與鄰里團結融洽,無時無刻不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家庭美德。
  在馮啟會家中有兩位年過九旬的老母親,婆婆95歲,母親96歲,兩位老人年老體弱且都患有慢性病,生活無法自理。
  為方便照顧老人,馮啟會夫妻倆主動把兩位老人接到家中照顧。在生活上,馮啟會每頓都要用勺子一勺一勺地給兩位老人喂飯,像呵護小孩一樣;每到換季時,夫妻倆會到集市為老人購置新衣,保證老人每季都能穿到乾淨整潔的衣服。夏季天熱,馮啟會每天都會給兩位老人洗漱、細心擦拭身體。在早晚涼爽時,與丈夫一起推著坐輪椅的兩位老人外出散步,呼吸新鮮空氣。
  夫妻倆對老人十幾年如一日的照顧毫無怨言,他們認為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讓老人有個快樂安詳的晚年生活就是最好報答養育之恩的方式。

  大進鎮紅花村黃香英家庭:
  無怨無悔給丈夫當一輩子「特護」

  「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難;做一天好媳婦容易,做一輩子好媳婦難。」大進鎮紅花村1組居民黃香英就是這樣一個人。
  2003年,黃香英帶著對愛情的美好憧憬與丈夫鄭代富組成家庭。當真正成為家庭一分子時,才知道維持一個家庭是多麼得不容易。2011年,丈夫在煤廠務工時不幸發生事故造成高位截肢。
  面對需要照顧的丈夫、年邁的公婆、年幼的孩子,黃香英成了家裡的頂樑柱。丈夫住院,她不分晝夜地忙前忙後,喂飯喂藥、擦洗身體。回到家中接送兩個孩子,安慰年邁的公婆。通過醫生的全力救治,丈夫總算保住了性命,但生活不能自理。
  「以前你給了我幸福的生活,以後我也會給你幸福的生活,我們不是還有兩個孩子嘛,我們的幸福日子長著呢!」就這樣,黃香英成了丈夫的私人助理,照顧他的日常起居,一年365天從未間斷。
  沒有經濟來源,黃香英自強不息。每年要耕種近10畝的土地,飼養100多隻雞和幾頭豬,但是她從來捨不得吃,都是在集鎮上換成錢供一家大小開銷。公婆看到兒媳這樣為這個家著想,也力所能及地幫她。
  2018年2月,婆婆被確診食道癌晚期,黃香英悉心照顧直到老人去逝。鄰里鄉親都看在眼裡,對她的表現更是讚不絕口,紛紛以她為榜樣。
  滿月鎮甘泉村張家珍家庭:
  帶著公公改嫁將「孝道」進行到底

  家住滿月鎮甘泉村的張家珍,今年46歲,她樂觀開朗,從不向困難低頭,對長輩的孝心,對家庭的默默付出和堅守,讓她成為一個受人敬佩的人。
  2009年,張家珍丈夫孔令松在車禍中喪生,留下一雙未成年的兒女和年邁的父親,她強忍悲痛,以一己之力挑起生活重擔。
  「兒子沒了,可還有我,有我在,這個家就不會散!」張家珍勸說悲痛萬分的公公,並把這句承諾踐行到底。
  「誰要娶我,就要接受我的公公。」後來,她這個不變的「條件」贏得好心人文付友的青睞。兩人組建新的家庭,在共同努力下,生活逐漸好起來。
  「我公公也是個可憐人,婆婆二十幾年前就去世了,後來兒子也沒了,我就是他的女兒。」在張家珍的精心照料下,公公活得有滋有味,雖然73歲了,仍精神矍爍,容光煥發。
  張家珍孝順公公、敬重公公的舉動,深受鄰里的好評,她的事跡在滿月鎮廣為流傳,大家紛紛把她作為孝老敬親的榜樣,教育孩子。
  三匯口鄉金山村張曉玲家庭:
  身殘志堅帶領百餘農戶增收致富
  張曉玲是三匯口鄉金山村人,行走不便,卻有一顆比普通人還要熱愛生活的心。她和當時很多擁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一樣,懷揣著「南下淘金」夢想,在一家網絡銷售製衣廠工作。
  倦鳥思家。後來,張曉玲有了孩子便回到家中。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農村淘寶,她認為網上土特產銷售市場潛力巨大,何不藉助自身優勢,創辦一家農業特產淘寶店,讓大山裡的土貨走向世界,讓更多農民實現增收致富。
  目前,張曉玲通過自己的淘寶店鋪,以給天貓商城店、微信分銷商供貨等渠道銷售「開縣春橙」、土李子等應季水果和臘肉、香腸等土特產,年銷售額達500餘萬元,直接或間接帶動鎮安、趙家、長沙等多個鄉鎮百餘農戶增收致富。
  (記者 向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