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肥胖日 | 如何防治肥胖?超重兒童如何運動?這些知識事關健康,一定要重視

2024-05-11     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世界防治肥胖日 | 如何防治肥胖?超重兒童如何運動?這些知識事關健康,一定要重視

今天(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前不久,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成人、兒童青少年肥胖食養指南》,指南指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趨勢,兒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

怎樣判斷自己是不是肥胖?如何做到合理飲食、科學運動?青少年減重要注意哪些問題?和小編一起來了解~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肥胖?

醫學上對肥胖有明確的衡量標準——體重指數。

BMI(體重指數)等於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數字。例如一位女性,體重60公斤,身高1.60米,體重指數約等於23.44。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張忠濤介紹,BMI正常的範圍是18至24,24至28為超重範圍。如果BMI大於28,就應該積極干預。

肥胖人群怎麼吃?這些誤區要避免

《成人、兒童青少年肥胖食養指南》建議, 成人肥胖患者膳食飲食要注意——

應全面均衡多樣化、限制總能量攝入;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嚴格控制脂肪、鹽、糖及酒精的攝入。

兒童青少年肥胖患者是減重管理的特殊人群,管理模式不同於成年人。建議在食物多樣、營養均衡的原則上,保證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對優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素的需求。

同時結合肥胖兒童青少年控制體重的需要,限制總能量攝入,推薦攝入谷薯雜糧、蔬菜水果等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 膳食飲食要注意——

應做到吃飯八分飽;

提高魚類、蔬菜、大豆及其製品的攝入量;

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過每天總能量的10%;

晚上9點以後儘可能不進食。

減重過程中,建議肥胖兒童青少年的膳食能量在正常需要量的基礎上減少20%左右。

誤區一:光靠運動就能減肥

減肥80%靠飲食,20%靠運動。專家提醒,光靠「邁開腿」減不了肥,關鍵要「管住嘴」。比如,一個中等身材的人在跑步機上勻速慢跑30分鐘,消耗的熱量只相當於喝一罐可樂。

誤區二:採取吃素食或不吃主食的方法減肥

吃素食或不吃主食的方式減肥,雖然能讓人在短時間內掉秤,但難以持久,還會帶來副作用。

比如,長期不吃主食容易引發低血糖、腸道功能異常等症狀。如果只吃素食不吃肉,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肌肉衰減等症狀。另外,部分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並不比米飯低多少,比如土豆、芋頭、山藥、蓮藕,可能讓你越吃越胖。

如何防治肥胖?

日常飲食、生活習慣規律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控制熱量的攝入。比如在保持營養均衡的前提下,限制每日攝入食物的總熱量,養成食物的合理搭配以及科學飲食的習慣,包括進食時間、次數以及進食速度等科學性。

及時補充水分

及時補充水分,能夠很好地促進血液循環以及提高基礎代謝。

不僅能提高脂肪的燃燒率,同時還可以讓身體變得易瘦。每天喝溫熱的水在2升左右,既能夠有飽腹感,還可以限制飲食和改善代謝。

無論是否在減肥瘦身期間,每天多喝溫熱的白開水,還能夠起到美容護膚的效果。但是要注意,一次性不能夠喝得過多,飲水的時候可以分次慢飲。

定製一份適合自己的運動計劃

每天運動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可以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定製適合的運動方式。在剛開始的時候,運動量不要太大,可以慢慢地循序漸進提升訓練強度,同時要做到每天堅持。

保持作息規律和充足的睡眠

保質保量的睡眠能促進肌肉高效生長。我們睡覺的時候,身體會分泌很多進行肌肉建設的激素。人在熬夜後會觸及食慾相關激素,從而會偏向於渴望吃高熱量的飲食,同時還會失去人體寶貴的肌肉,讓人進入易胖體質。

管住嘴,邁開腿,睡好覺,是預防肥胖的重要法寶。只有健康飲食、合理運動,才能收穫健康。

對於已經超重的青少年來說,如何幫助孩子科學、合理地減重是家長關心的事兒。超重肥胖兒童的運動目的是降低體脂水平,提高心肺功能和糖脂代謝能力,提高對身體的自信心。

小編為您帶來針對超重肥胖兒童的一套完整的運動方案,請收好~

適合孩子的完整運動方案,請收好

1

熱身這樣做

學齡前兒童:可選擇有節奏的動感音樂搭配徒手操,進行熱身。

學齡兒童:可做5分鐘動態拉伸,包括頭部運動、擴胸運動、腰部運動、弓步壓腿、活動手腕和腳腕,5分鐘跑步機上配速為6千米/小時的快走運動,或距離為500米的快走運動。

2

正式運動這樣選

步行:速度為80~100米/分鐘。從第1次步行30~40分鐘,逐漸增加至60分鐘,時間安排在晚飯後。每天一次,每周堅持5天。心率控制在85~110次/分鐘。每晚睡前,可以適當地做操課練習。

慢跑:速度為100~110米/分鐘,每天慢跑20~30分鐘,每天一次,每周訓練5天。時間可安排在每周一至周五下午3時半至5時。心率從90次/分鐘開始,逐漸達到120~130次/分鐘,並保持這一運動強度5~10分鐘。另外,每天可配合拍球運動或做操一次。

跳繩、踢毽子:每天5組,每組連續跳或踢5分鐘,組間休息1分鐘,每周跳或踢6天。心率控制在120~130次/分鐘。

3

運動後這樣放鬆

學齡前兒童:家長可以帶領兒童,通過模仿動物的姿勢或日常活動的動作來放鬆和伸展身體。家長也可使用輕柔的按摩手法,幫助兒童放鬆肌肉。

學齡兒童:停止運動後慢走至心率降到靜息水平,再對緊張的肌肉進行拉伸,可採用坐姿前屈摺疊、站立單腿前屈、仰臥脊柱扭轉,放鬆股四頭肌、膕繩肌、腓腸肌等。

小編提醒:

選擇正式運動項目時,要根據兒童的喜好和身體情況,不能過分追求運動強度。

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中要注意保護好膝關節,並且要及時適量補充水分;運動結束前要調整強度,待心律恢復正常再停止運動,進入拉伸環節。

本文綜合 | 央視新聞、健康中國、健康八桂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6f839897a2d0a2a18e0c5fb71c2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