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惹火的不只宅游市場,更惹火了仙劍粉絲

2023-11-19   娛樂資本論

原標題:《完蛋》惹火的不只宅游市場,更惹火了仙劍粉絲

作者 | 清羽

《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宛如一針強心劑,帶動短劇概念股狂漲的同時,也引來不少廠商的關注。

最近中手游官宣授權旗下IP《仙劍奇俠傳》系列給INTINY工作室(《完蛋》出品方),並將同河馬遊戲、奇樹有魚等合作方共同打造互動影像產品——《天吶!我被仙劍包圍了》(暫定名)。

消息一出,仙劍迷非但不領情,反而開始有人在微博上組織「抵制仙劍真人互動」,而且從評論來看,大多數玩家對於IP真人化較為牴觸。即使中手遊方面發文保證會認真審核,玩家也不買帳。

必須承認,仙劍IP早已不復當年:單機遊戲成績平平,難吸引年輕一代玩家入坑;手游出了一款又一款,連情懷黨都割不動了;影視劇開發餅畫了不少播出的不多,真正被大眾討論的,還是十幾年前的《仙一》和《仙三》;搭上「開放世界」「元宇宙」等概念的手游《仙劍世界》,則一直處於溜粉狀態,原定於今年夏天的公測,眼看入了冬還遲遲沒有消息。

《仙劍》也沒能帶給中手游預期中的回報。

伴隨著過去一年遊戲行業用戶規模的縮減,中手游的營收也受到影響:去年公司營收27.14億元,同比下降31.41%;年內凈虧損2.16億元,與2021年5.93億元的盈利相比,由盈轉虧。

所以從財務狀況,以及對旗下IP的依賴程度上,也不難理解中手游為何急吼吼地衝上真人互動這班車——握著《仙劍》這個有些雞肋的經典IP,確實需要點新概念和新故事,讓它重新激發大眾的注意。

大概正因為玩家不買帳的態度,中手游的股價並沒因此迎來瘋狂暴漲,股民也疑惑「這麼牛的新聞,怎麼還是不漲呢」。今天我們不聊股市的盤根錯節,而是來看看廠商預想中喜聞樂見的授權合作,怎麼就演變成粉絲集體抵制的「兵諫」了。

拒絕真人化,不要「媚男」

相信《仙劍》系列的老玩家,看到心愛的IP淪落到今天的地步,心中也有不甘與不忍,希望枯木能夠再逢春。雖然負責單機遊戲研發北軟團隊被關停,但坊間有傳聞,中手游並不打算放棄《仙劍》的單機系列,但做不做、怎麼做,主要是看研發經費以及市場預期反饋。

從這個角度看,攜《完蛋》當下的熱度,趁熱打鐵地推一款「仙劍真人遊戲」也不失為解決當下問題的辦法。玩家的牴觸情緒,從表面上看,是《仙劍》這個命運多舛的IP,在多次不負責任的授權改編後,傷害到了核心玩家——情懷黨們的積極性,而究其根本,則與當下越演越烈的男女對立情緒有關。

或許與當下連篇累牘關於《完蛋》的報道,放大了其中一些與肢體互動及女演員顏值身材方面的內容有關,很多玩家在沒有詳細資料的情況下,很容易以《完蛋》作為參照物去構想《仙劍》真人遊戲的呈現方式,比如一款頂著《仙劍》角色名字的「仙俠版《完蛋》」。

另外預言家通過問詢及小範圍調查發現,其實絕大部分玩家對這次合作都不看好,但不同性別給出的角度截然不同,男玩家雖然也不看好「仙劍真人遊戲」,但多是出於「IP題材與真人化不適配」的角度,認為兩者組合在一起只是賣概念而已。

女玩家則會從自身代入的視角去想問題,比如小枝。

AI製圖 by娛樂資本論

今年24歲的她,第一次了解《仙劍》這個IP,是小時候看胡歌劉亦菲版的電視劇,而後才陸陸續續補全了單機遊戲。大概因為幾十年前的遊戲價值觀與感情觀都與當下有所不同,她承認,越是發行時間早期的《仙劍》,越讓她的遊玩體驗中感到不適。

所以當聽說中手游把《仙劍》授權給INTINY工作室,這個女玩家心中典型的媚男遊戲工作室,她的腦子裡立刻有很不好的預感,認為最終端到玩家面前的,就是一款」仙俠版《完蛋》「,遊戲中男女感情糾葛的部分會被無限放大,做成趙靈兒林月如阿奴等女主圍著主控轉的遊戲。

回到1995年,那個《仙劍》誕生的時代,因單機遊戲主流玩家群體多為男性,且那時候也是武俠小說風靡的時代,基本上都是N女追一男的劇本,《仙劍》自然也有這樣的痕跡。

但這些時代局限性下的特定內容,如今成了《仙劍》這塊白璧上的瑕疵,那麼做成真人遊戲,特別是《完蛋》團隊操刀的真人遊戲,那不是很自然而然地做成趙靈兒林月如們集體「媚男」嗎?

中手游和INTINY工作室都沒透露「仙劍真人遊戲」的玩法及呈現形式,甚至很有可能這則消息都是出於提振市場而放出的,但在「男女對立」情緒越發尖銳的當下,玩家仍舊傾向於「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先抵制了再說。

尖銳的兩性對立,荒謬的魔法對轟

「冠姓權」「喪偶式育兒」「彩禮、房子問題」,社會新聞的狂轟濫炸導致性別矛盾成為當代網際網路的主要矛盾。而遊戲行業與網際網路關係密切,男女對立殃及遊戲或影視廠商的例子,在這幾年變得越來越頻繁了。

廠商想多賺錢,就需要把盤子做大,而從2018年開始通過《戀與製作人》等一款款國乙證明自己消費能力的女玩家,被廠商納入目標群體。這使得,過去所謂的單性向遊戲,開始向著全性向轉變,但無論是內容、建模還是立繪,一時很難從傳統男性視角下扭正,這就導致了矛盾的出現。

二次元遊戲,是男女對立情緒的重災區。

二游最初瞄準的,是宅男們。他們對女性的了解,大部分來自於動漫,二游為了持續收割阿宅們的錢包,根據他們的審美偏好設計了一系列角色形象。必須承認,這些角色為了掏空阿宅錢包,本身就充滿了男凝意味,也讓不少女玩家感到強烈不適,並開始有人喊話廠商要求多出某一性別的角色或修改角色外裝。

但站在阿宅的角度,他們也覺得委屈,自己玩得好好的遊戲,因為「外來者」的闖入而被要求整改,於是乾脆以牙還牙,進入到魔法對轟環節。

很快,不止是角色建模立繪等「表象問題」,強度、劇情等等任何與角色相關的話題,最後都會拐到男女對立上,演變成一場罵戰。

比如大眾向二游《明日方舟》,2019年開測以來圍繞著男女幹員(可抽角色)數量多寡的爭論就一直沒停過,男性幹員少、劇情參與度低以及限定男性幹員遲遲不登場等問題,更造成了玩家之間的對立情緒。

還有些遊戲,沒上線的時候就因為男女可抽角色比例問題造成好幾波節奏,比如《塵白禁區》公測前一個月刪除男性角色,就是一種無奈之下的自保行為——與其剛開服就因為性別問題內鬥,不如先顧好一邊。

男女對立的戰火,甚至燒到了相對封閉、且面向單一性別群體的乙游。

《光與夜之戀》的R18文案,讓不少女玩家臉紅尖叫,但也給了部分男玩家所謂的「舉報材料」,只是因為規模太小且並沒造成實際影響,才不廣為人所知。

乙游的女玩家們,則時刻警惕著這片凈土是不是被「媚宅策劃」入侵了,某國乙因女主的動態卡面有疑似胸部抖動的動作,而被指」製作組混進猥瑣男「,甚至有氪佬停氪以示不滿。

另外今年上線的《箱庭小偶》,一款品質不錯且從收費改免費的「雲養娃」休閒遊戲,因為老闆在知乎上發布的創業隨筆中有「泡妞成功率」「值得倒貼的男士」等言論被指厭女。品質還不錯的《小偶》受影響,還未起飛便墜落,九月底這款遊戲宣布因難以維持運營成本,選擇關停國服。

在這樣的氛圍下,理性討論幾乎沒有任何生長空間,那些害怕被罵「舔狗」和「嬌妻」的玩家,索性閉嘴,只剩下兩派魔怔人對轟,輕則組隊對罵,重則寫信舉報,主打一個誰都別想好。

《完蛋》橫空出世,再度點燃戰火

《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爆火,行業及股市都跟著一起「上頭」,已經有傳聞說《完蛋》第二部將投入製作,且有團隊打算照葫蘆畫瓢做女版《完蛋》,這些動作卻讓兩性對立的戰爭再次擴大化。

預言家通過走訪了解到,很多女玩家認為二次元和真人是不同的,紙片人媚宅始終還是「二游圈裡的事」,真人化則意味著「過界了」。

她們顧慮的第一個點,就是角色刻板化、臉譜化的問題。《仙劍》之所以幾十年經久不衰,總有新玩家入坑,與遊戲中角色,特別是女性角色性格各異有關。真人化的話,這些女性角色的多彩性格還能不能全盤保留,如果像乙游那樣簡單粗暴地按照霸總、奶狗進行劃分,那恐怕有些浪費了仙劍IP這些百人百色的女性角色。

第二點,則是表現形式的問題。《仙劍》的核心雖然是「情」,但它有一套架構完整的仙俠世界觀托底。目前我們看到的,特別是INTINY工作室的作品,似乎不太能證明他們有做出一套仙俠真人遊戲的能力,玩家的擔憂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點,則是真人演員有可能會和角色形成綁定。

在乙游賽道,CV有私德問題導致角色「失聲」的例子比比皆是。幾年前有李元韜因私生活問題被換,他配音的《光與夜之戀》男主陸沉多張卡牌沒有聲音,直到後來請到劉北辰救場事情才算圓滿解決;還有因為經濟問題被請走調查的姜廣濤,多款乙游因此遭殃,《未定事件簿》乾脆自強自立,用上了人工智慧配音系統,一勞永逸解決問題。

不露臉的CV塌房都會殃及角色,更何況露臉的真人?而且現在粉絲越來越嚴格了,塌房的方式也越來越多了,甚至幾年前的事情都會被拿出來作為「塌房證據」,這就讓人很防不勝防。再說真人演員塌房了,遊戲中的角色怎麼辦?又是個問題。

第四點,則是真人化有可能催生的其他潛在問題。

必須承認,真人互動遊戲的方向比較有限,特別是對於小團隊來說,做galgame是優解。而且有了《完蛋》女演員們飛升的先例,碼盤子也相對容易一點。於是女玩家會擔心,就像私房照、約拍等概念已經被污名化了一樣,那些心術不正的人會進入這個行業,並且把風氣帶壞。

這些觀點聽起來都很杞人憂天,有種虛空設靶的感覺,卻又自成邏輯,讓小枝們深信「真人化就是越來越壞的開始」。這或許怪不到任何一方或者任何一個具體的人的頭上,是時代的不確定性讓女性處境唯艱,而她們為了對抗這種不確定性只能讓自己變得強悍,在某些激烈聲音的裹挾下,向著互相對立一路滑去。

預言家無意為任何一方站台,只是希望這股男女對立的風潮別再繼續刮下去,這些不理智的子彈,最終射向的是廠商,也是每一個玩家,更是我們才剛剛走向百花齊放的大環境。

人是有情感需求的,就像2018年才在市場被廣泛關注的乙游賽道,已經發展為一個動輒破億的市場,上海四小龍之一的疊紙遊戲更是因此起飛,今年乙游市場雖然出現了增長停滯的階段性問題,但四大國乙今年的收入仍舊可觀,基本都在億元級別以上。

而在以阿宅為服務對象的、相對二游更輕量化的「宅游」,雖然目前僅僅3000多萬的盤子遠遠不及乙游市場,但在整個社會強調即時性滿足的大背景下,其實是有很大市場前景。

無論是已經成熟的乙游市場,還是亟待挖掘的宅游市場,如果因為性別對立的問題被毀壞,對於廠商和玩家而言,都是一種可嘆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