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小米又「槓」上了

2024-07-10     國際金融報

格力電器再次舉起專利「大棒」,這一次的對象是「老對手」小米。

7月9日晚間,格力文傳(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傳媒中心官方帳號)發文稱,「針對小米官方旗艦店所售米家小米電風扇BPTS01DM侵犯我司專利權案,2022年12月22日,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做出一審判決【(2021)粵73知民初1399號】,判決其行為已經構成侵權,並賠償格力電器經濟損失和維權費用。」

根據該文內容,近日,格力電器收到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6月18日出具的【(2023)最高法知民終1123號】法律文書,該文書要求本案涉及侵權的米家小米電風扇不得再製造和銷售,侵權人向格力電器支付185萬元。格力電器正告各侵權主體,立即停止生產、銷售侵權產品,否則將採取法律措施堅決維護公司合法權益。

格力斥小米侵權

7月10日,小米公司發言人在微博上回應稱,「經查,我司並未收到任何環境電器相關訴訟。」

隨後,格力文傳也進一步回應,釋放出了更多細節:「小米官方旗艦店」銷售的產品「米家小米電風扇BPTS01DM」侵犯了格力電器相關專利,該侵權產品的委託方為「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製造商為「浙江星月電器有限公司」。製造商已更名為「造夢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已向格力電器支付185萬元。

格力文傳發布的「BPTS01DM」型號的米家直流變頻塔扇產品信息圖顯示,該產品的製造商浙江星月電器有限公司為小米生態鏈企業。另外,格力文傳還備註稱,「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100%控股的「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造夢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8.0439%的股權。

愛企查官網顯示,造夢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造夢者」)成立於2013年,屬於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經營範圍包括家用電器研發、機械設備研發、家用電器製造、製冷、空調設備製造等,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為其第五大股東。

對於格力電器上述透露的信息,小米相關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造夢者是小米投資的公司。小米委託造夢者製造的產品不僅限於上述「BPTS01DM」型號的塔扇,小米商城中多款塔扇、循環扇、落地扇的產品介紹頁面顯示,產品數據由「造夢者研發實驗室」提供。

多次因爭議「出圈」

在此次事件之前,格力電器與小米「淵源」已久,其中最受外界關注的當屬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和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的「十億賭約」。

2013年12月12日,在央視財經頻道主辦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雷軍稱五年內小米營業額將超過格力,如果超過的話,雷軍希望董明珠能賠償自己一元錢,董明珠則將賭注提高至10億元。隨後的五年間,隨著小米在大家電市場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小米進軍空調市場,兩家企業持續被外界進行對比,直到兩家公司2018年業績出爐,格力電器以總營收1981.2億元擊敗小米1749億元。

「十億賭約」結束後的次年,小米在2019年的全年營收則首次超過了格力電器,兩家企業隨後也在不同的方向進行多元化布局。如今,董明珠和雷軍依舊是備受大眾關注的明星企業家,他們的公開言論也經常引發諸多爭議和討論。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誰是空調行業第一」的問題,格力電器和小米再度被捲入輿論場。

據媒體此前報道,近期網傳小米空調銷量超過格力,董明珠隨即在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最近網上編造的謠言較多,「我們不斷在打假」。

她質問道:「小米說自己(空調)第一名,全靠別的廠家做產品,你的技術是什麼?誰是第一,消費者心裡有桿秤。」

7月5日,小米集團CMO許斐在社交平台上發布的一條視頻中稱,小米的空調業務在全國排名第四,目標是儘快進入前三,疑似隔空回應「空調第一」的傳聞。根據小米集團此前發布的年報,2023年小米空調產品的出貨量超過440萬台,同比漲幅近50%。得益於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產品在中國內地市場出貨量的增加,小米智能大家電2023年收入增幅近40%。

作為國內老牌家電企業,格力電器在專利訴訟方面經驗頗豐,曾多次與美的空調、奧克斯空調、飛利浦空調進行專利「大戰」。

其中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2019年6月,格力電器公開舉報奧克斯生產銷售不合格空調產品。2020年4月,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奧克斯利用能源效率標識進行虛假宣傳作出「責令改正」和「處罰款十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但兩家公司的專利糾紛一直持續到去年才畫上階段性句號。

而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董明珠也多次提交關於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建議。今年兩會期間,董明珠提交了《關於儘快設立國家智慧財產權法院的建議》,建議在現有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基礎上組建國家智慧財產權法院,即獨立審理智慧財產權終審案件的專門法院。該法院應聚焦發明專利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智慧財產權民事、行政案件二審上訴審理的職能,以解決目前存在的職能定位問題,並充分保障智慧財產權審判的專業性和專門性。同時,推進智慧財產權審理專門化、管轄集中化和法官專業化,以減少維權成本,提高審判效率。

記者 蔡淑敏

編輯 馬傑克

責任編輯 孫霄

—— / 好文推薦 / ——

  • 全球債務遭遇「大選年」
  • 美國經濟到底如何
  • 中國新能源車,海外市場受青睞
  • 愛奇藝急需新「爆款」
  • 「A股100萬點可期」衝上熱搜,中泰資管回應
  • 亞太及中國區換帥,能否救普華永道於水火?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5a0049f0f8540a2c2610528db05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