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述帝國:「向戰而生,因戰而亡」,發展的路豈能靠剝削鋪平?

2023-12-31     花西亦花心

原標題:亞述帝國:「向戰而生,因戰而亡」,發展的路豈能靠剝削鋪平?

在公元前10世紀,亞述王國崛起於一個廣闊而穩定的亞歐非交界地區,經歷了兩百多年的征服戰爭,最終建立了龐大的亞述帝國。然而,這個帝國的興起和衰落,以及統治者在征服和治理過程中採取的不同策略,都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記。

亞述帝國在早期的征服戰爭中展現出原始性的暴力和掠奪,尤其是對文明較為先進的國家和民族。沙爾馬納塞三世的殺戮和掠奪戰爭成為亞述帝國的一大特點,但隨著勢力範圍擴大,受到先進文化的影響,這種行為逐漸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時期的改革更是對帝國軍隊行徑的有力糾正,使得征服戰爭逐漸趨向文明。

然而,這種糾正並沒有被後續統治者所延續,薩爾貢二世反而加強了對人口的掠奪。帝國的經濟建設需要大量勞動力,導致統治者放棄輕易屠殺民眾,而將他們轉變為奴隸。這種奴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帝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但也埋下了後來危機的隱患。

帝國的興起與鐵器的廣泛應用密不可分。鐵器的推廣在農業和軍事方面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改變了奴隸的命運。然而,鐵器的運用也使得勞動力短缺,戰俘逐漸避免被殺害,演變為亞述帝國社會中的一部分。

帝國時期,亞述成功統治了先進文明地區和落後文明地區,促進了生產力向落後地區的傳播。然而,帝國對待戰俘和被征服地區的民眾採取了歧視政策,導致社會矛盾不斷加劇。民族矛盾、階級矛盾以及中央與地方的矛盾,都在帝國內外交織成複雜的紛爭。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的文明戰爭和移民政策嘗試緩解民族矛盾,但並非完美解決方案。政策中的強制性和不受移民接受的問題使得矛盾未能真正化解。亞述帝國在內憂外患中走向滅亡,鎮壓起義和外部民族入侵成為帝國建設時期的常態。

奴隸制度和錯誤的民族政策使得亞述帝國內外矛盾尖銳。統治者對奴隸和被征服地區民眾的剝削,導致內憂不斷。亞述帝國的解體也與帝國統治者對待地方民眾的民族歧視政策有關。這使得亞述帝國最終在反抗和內部鬥爭中滅亡。

從亞述帝國的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統治者在抓住國際發展機遇和利用內部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管理征服地區和處理社會矛盾的嚴峻考驗。原始性的戰爭行為,對戰俘和被征服地區民眾的無情對待,最終成為帝國滅亡的導火索。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的改革和調整是帝國曆程中的一次有益嘗試,但缺乏後續的延續,使得帝國內外的問題逐漸積聚,導致最終的覆滅。

亞述帝國的興亡,是一個曠日持久的歷史過程,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教訓。從其經驗教訓中,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國家統治者在征服和管理過程中的挑戰,以及如何在內外矛盾中尋求平衡,實現持久穩定的國家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58d7a1af97ffb1a140059a985d1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