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約2%!中金認領首筆質押式回購交易

2024-10-21     證券時報

伴隨首次中標費率的落地,機構參與互換便利操作的成本也基本確定。

10月21日下午,央行公告稱,開展了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簡稱「互換便利」)首次操作。本次操作金額500億元。通過採用費率招標方式,20家機構參與投標,最高投標費率50bp,最低投標費率10bp,中標費率為20bp。

根據10月18日公布的業務細則,參與互換便利操作的金融機構應在中標後的10個工作日內,向中債信用增進公司提供符合條件且足額的質押品並完成交易。

中金公司隨後認領稱,當日達成了互換便利下的首筆質押式回購交易,質押券為2024年第一期互換便利央行債券。中金公司還表示,將繼續落實中央部署,發揮穩市作用,全力支持宏觀政策實施。

國泰君安證券也表示,已與中債信用增進公司簽署《債券借貸協議》,本周一完成首次交易相關的質押操作手續,以及交易前期相關配套工作,預計本周內可開展利用SFISF借貸資金的增持股票交易。據了解,國泰君安提交用於互換便利的首批質押資產為一攬子股票組合,後續將使用互換便利業務獲得的資金進一步增持股票和股票ETF。

伴隨著首筆互換便利操作的落地,三個此前市場仍有猜測的問題也逐漸明晰了答案。

一是互換便利操作的費率多高?

此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互換便利操作的費率可以參考CBS的經驗。我國央行在2019年操作時表示CBS是「固定利率數量招標」,其費率定在0.25%,可視之為永續債和央票之間的流動性溢價和風險溢價。其後所發行CBS期限均為3個月,對應費率為0.1%。

考慮到權益資產的流動性相較於銀行永續債更弱且風險更高,首次互換便利操作的中標費率為20bp,基本符合市場「不會太高」的預期。

二是中標費率是以什麼作為參考?

10月18日下發的互換便利操作業務細則中提到,質押品折算率=換入國債或互換央票面值/質押品市值*100%,且根據風險特徵分檔設置,原則上不高於90%。換言之,按照質押品種類和風險高低不同,同樣市值質押品換得的國債或央票面值也不相同,因此中標費率大機率是以換入國債或央票面值作為參考。

三是機構參與互換便利操作的成本有多高?

國金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舒思勤分析指出,機構用換入的國債或央票在銀行間回購融資,回購利率可參考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Wind數據顯示,10月18日R007為1.81%,10月15日R1Y為2.15%。

按照「互換費率+質押利率」估算,則首批機構參與互換便利操作的綜合資金成本約為2%~2.35%,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凱暢此前也預測,考慮到換券本身費率在20至30bps,質押回購融資成本在2%附近,預計機構參與互換便利的總成本低於2.5%,顯著低於泛紅利資產股息率,從套息交易角度來看,高股息、泛紅利品種中長期有望因此受益。

責編:楊喻程

校對:祝甜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444a21c301e737f39a2b920833e9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