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枕書聽雪、江左梅娘
作家馬德在《當我放過自己的時候》中說:
「有的路,是用腳去走。有的路,要用心去走。絆住腳的,往往不是荊棘和石頭,而是心。」
是的,沒有眼光,容易走彎路;沒有理智,容易走到絕路。但只要我們的心,足夠通達與理智,終會把死局走成通衢大道。
這段話用在董潔身上再合適不過。
她曾大紅大紫,享受過萬丈榮光。她也曾走過彎路,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爛,從雲端跌落到無底深淵,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幸好,她的心不在絕路上,生活也沒有給她絕路走。
如今,她不僅口碑逆轉,還賺得盆滿缽滿,親手把當年打爛的牌打出了王炸。
被問起曾經的醜聞時,董潔最常說起的詞就是「現實」和「命運」。
然而,就像叔本華說的那樣:
「人們泛稱為命運的事情,通常都是自己做出來的蠢事。」
一開始,她的起點很高,備受命運的寵幸。
2000年的春晚,因為檔期衝突,她代替周迅成了「世紀婚禮」的主角,只不過是驚鴻一瞥,便聲名鵲起,成了炙手可熱的新星。
那一年,她才20歲。
隨後,一系列的好運砸向了她。
先是被張藝謀選中演了電影《幸福時光》,又在三年後演了國民劇《金粉世家》。
從此,「冷清秋」這個角色,成了無數人的白月光。
2005年,她與潘粵明因戲生情。
2008年,兩人承認戀愛,並舉辦了婚禮。
2009年2月,她生下了兒子頂頂。
同年5月,潘粵明在拍攝《為你而來》時受傷,肺部大出血,性命垂危。董潔立刻跑到醫院照顧他,一照顧就是一百多天。
後來在接受採訪時,潘粵明感激地說:
「當時我心裡就在想,我不管成什麼樣,有一件事我做對了,就是我娶了一個最好的老婆。」
然而,正應了錢鍾書說的那句話:
「生來是個人,終免不得做幾樁傻事錯事,吃不該吃的果子,愛不值得愛的東西。」
她與潘粵明之間的問題我們不是內部的人,並不清楚,大機率的原因是:婚姻令她失望,於是她開始做傻事、錯事。
她指責潘粵明爛賭、xing無能、撒謊成性……卻唯獨不提自己背叛了婚姻,找了王大治。
很快,她的謊言被揭穿,她曾經的美好形象瞬間崩塌了。
失去了好口碑,董潔也失去了很多的工作機會,只能在娛樂圈裡艱難求生。
她拚命為自己爭取機會,無論角色大小,人設是否討喜都接了下來。
比如《虎媽貓爸》中對有婦之夫死纏爛打的綠茶單親媽媽唐琳。
比如《如懿傳》中佛口蛇心的富察皇后。
比如《加油!媽媽》中被婆婆逼著生二胎的全職主婦何曉涵。
為了事業,她不惜把自己的隱私完全袒露在觀眾面前,還帶著兒子參加了《媽媽是超人》的綜藝節目。
只是,「口碑」這種東西,就像一個信用銀行,一旦破產,想要再修復極其艱難。
十年過去了,「出軌門」留下的負面影響,依然在繼續。
大家惦記著她與王大治的「醜聞」,她對潘粵明的無情詆毀,對她不由自主的厭惡和排斥。
就連她作為母親的育兒方式,也成了反面教材。
大家指責她控制欲爆棚,母愛畸形,把兒子當男友養,跟兒子拍婚紗照還要和未來兒媳比美,離婚後不讓兒子見爸爸……
甚至在她去年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時,大家還在喊著「董潔滾出娛樂圈」。
很多女明星經歷這樣的輿論風暴後,往往都會一蹶不振,比如姚笛和李小璐。
但董潔卻並沒有被自己的不堪往事所擊倒,這是她的韌勁兒,這韌勁兒終於讓她有了逆風翻盤的機會。
而同樣是婚內背叛,李小璐至今還深陷在泥坑,而董潔卻成了某書的金字招牌,一場直播,輕輕鬆鬆就賣了3.3個億。
她到底做對了什麼呢?
第一、她完成了從內耗到自洽的完美轉變。
醜聞發酵以後,董潔整個人處在內耗狀態,憤憤不平,滿是不甘。
好像內心有無盡的空洞,那空洞裡有無盡的敵意。
韓國作家韓江在《植物妻子》中寫道:
「一生的怨恨釀成了我一身的病,我這一生都是心裡懷著刀活過來的。」
董潔心裡懷著刀子,滿腔憤懣,面相也變得刻薄了起來,大家自然更不喜歡她了。
然而所幸董潔並沒有沉迷於內耗,當內耗到達一定程度後,她被逼著尋找到了出口。
她看了很多書,學會了圓融和變通,整個人變得舒展了、鬆弛了。
誰都是第一次結婚,誰能不犯點兒年輕人犯的錯呢?犯了,改過就好,難道要讓自己一輩子被釘在恥辱柱上嗎?
女人和男人相比,最大的問題就是,太會反思與譴責自己,然而實際上,過去就讓它過去吧,更何況自己也付出了應有的代價,那就努力放過自己吧。
董潔一定是想通了,所以,她完成了從內耗到自洽的完美轉變,轉變之後,她終於可以坦然地面對自己的問題,擁有了能和痛苦共生的自洽。
第二,董潔學會了享受「媽媽」這個身份。
母親不僅僅是生物屬性,也是一種身份認同。
很多女性只是生理上成為母親,心理上卻並沒有認同自己母親的身份。
所以,董潔才在綜藝節目中反過來喊頂頂「爸爸」,經常向他索取情緒價值。
隨著頂頂一天天的長大,加上外界對她教育方式的譴責,她開始反思自己,儘量減少自己對兒子的控制,也接納了自己作為母親的身份。
她開始在視頻中分享自己和兒子的相處日常。
在視頻里,她衣著樸素,幾乎素顏, 說話輕聲細語,但做事麻利,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
她沒有說過自己多愛兒子,但心裡始終裝著兒子,經常說的一句話是:「這道菜是頂頂特別愛吃的」。
大家看到了她對孩子的付出,開始對她改觀。
再到後來,她為了頂頂放下了執念,選擇了與潘粵明冰釋前嫌,完成了世紀大和解,這樣的做法,真是太難得了,也為她帶來了更好的口碑。
做「媽媽」,這是很多現代高階職場女性不太喜歡的「職務」,因為「媽媽」這個詞,似乎天然地就承載著「被辜負」的職能。
可是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的女人來說,生了孩子以後,縱然以前是多麼不想做媽媽,但在見到孩子的那一刻,都會「母愛爆棚「,會情不自禁地親親他的小手、小臉,會因為他無意中向我們綻放的笑臉而熱淚盈眶。
所以,董潔的「媽媽」做得讓我們太有代入感,她的深愛、大度,和努力為兒子所做的種種改變,都讓我們覺得她配得上「好女人」的稱號。
第三、董潔找准了自己的賽道。
董潔選擇了女性用戶偏多的某書平台,成功將「媽媽」打造成了一個容易共情的標籤後,她給自己進行了一個準確的定位:我不是女明星,也不是女演員,而是一個稍有閱歷的朋友,一個曾經犯下大錯,跌落谷底,而後又逆風翻盤的大女主。
亦舒說:
「靠自己,累是累一點,不過收穫可貴,漸漸扭轉一些人對她的看法,人家想什麼其實不重要,不過是額外收穫,錦上添花,自力更生才是正經。」
是的 ,董潔的運營策略其實很簡單,就是真實地做自己,靠自己。
她的做飯視頻,食譜簡單,複製性強。
她的日常分享,品味高級,濾鏡用得克制,非常實用。
她的直播選品,質感不錯,並且是她真正會穿,會用的東西。
每場直播,她都做足了功課,不僅有貼心的商品預告還做了美觀高級的宣傳海報。
她的直播風格是舒服的、真誠的,不吵不鬧,不卑不亢,不疾不徐,沒有劇本演繹,沒有裝腔作勢,沒有9塊9上車,沒有三二一上連結,沒有自己掏腰包補貼了幾千萬的套路,就是安安靜靜地講,講得很全面,很專業,堪稱直播界的一股清流。
比起其他不食人間煙火的女明星,她的優勢在於,從穿衣到吃飯,她的生活態度,她美好的生活方式,都能讓普通人產生代入感。
過去,她不是「冷清秋」,大家都以為她是「冷清秋」。
現在,大家都以為她不是「冷清秋」,她卻成了真正的「冷清秋」:冷靜、清新、有著秋的成熟與篤定。
董潔的經歷曾讓我想到了一個人——章小蕙。
當年,她聲名狼藉,被媒體說是「克夫」、「白虎」、「yindang成性」、「奢侈拜金」,
就連她那位營造「寵妻狂魔」人設的前夫鍾鎮濤也指責她不是好母親,是紅顏禍水,說自己因她而破產,把所有責任一併推到她身上。
可不管外界如何妖魔化她,她都沒有屈服。
她認真地買衫,寫時尚專欄,做生意,照顧孩子,最終實現了口碑逆轉。
她曾經在專欄里寫道:
「人生路上,即使象牙塔里公主也得接受現實,面對生活上大小衝擊,跟她有多美、多大名氣、多少大蓬裙、玫瑰鑽沒什麼關係,重要的是她怎樣面對承擔解決問題困難……流露出公主高貴尊嚴。」
這段話放在董潔身上同樣合適。
她們告訴我們:
對待生活,要有觸底反彈的勇氣和能力。
不用執著於別人的認可,不用太在意別人的評價,要學會課題分離,就像阿德勒在《被討厭的勇氣》中說的那樣:
「縱使被說壞話、被討厭,也沒什麼好在意的,因為『對方如何看待你』那是對方的課題,而不是你的課題。擅自背負別人的課題,只會讓自己感到痛苦。」
認真生活的人,總有機會翻身,無論何時,都要在烏雲周圍,尋著浪漫的微光活下去。
人民日報上有一段話寫得特別好:
「命運給你一個低的起點,是想看你翻盤的精彩,而不是讓你自甘墮落。」
與所有女性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