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溫帶回台灣,孫權卻不滿殺掉他,為何後人給他極高評價

2022-08-04     張生全精彩歷史

原標題:衛溫帶回台灣,孫權卻不滿殺掉他,為何後人給他極高評價

孫權派衛溫以及諸葛直找到台灣,回來後,孫權為什麼殺他們?

台灣納入中華民族的版圖,最重要的節點時間,就是三國時期的孫權派衛溫和諸葛直下海。結果衛溫和諸葛直找到夷洲(台灣)。在那裡呆了一年的時間,但是他們回來後,卻被孫權給殺了。那麼,孫權為什麼殺他們呢?這件事成為歷史之謎。

關於孫權派衛溫、諸葛直下海的事情,《三國志》里是這樣記載的:「(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三年春二月,遣太常潘浚率眾五萬,討武陵蠻夷。衛溫、諸葛直皆以違詔無功,下獄誅。

這段話說得無頭無腦,既沒有說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去幹什麼,也沒有說他們回來後,孫權為什麼要殺他們。因此才成為歷史之謎。

今天咱們來分析一下這兩件事。

雖然史書上並沒有說孫權派衛溫和諸葛直去的原因,但是從上面一段行文所體現出來的「微言大義」中,我們或可以找到這個原因。

裡面特別提到秦始皇派徐福去蓬萊仙山尋找「不死藥」的事情。這其實就傳遞了一個信息:孫權派衛溫和諸葛直是去尋找「不死藥」的。

實際上,雖然當時孫權才五十來歲,但是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很老了。孫權的身體也比以前差多了。所以,孫權想要尋找不死藥,讓自己多活一些時間,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儘管孫權有這樣的想法,他卻不能說出來。為什麼呢?

一者,孫權是外來戶,在東吳那個地方搞統治,本身就不太容易。尤其是當地的一些豪強貴族,對孫家是不信任的。如果孫家能夠做勵精圖治的事情,他們對孫家還能給予支持。但如果孫家統治者搞秦始皇搞過的那一套,當地豪強肯定就不會支持的。孫權當然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不會對衛溫、諸葛直明說這個話。

二者,當時雖然曹丕和劉備都先後稱帝,但是孫權卻沒有稱帝。當然了,也是他沒有稱帝的理由。曹丕稱帝是「禪讓」,劉備稱帝是承接漢室血脈。孫權有什麼理由稱帝呢?所以他始終不敢稱帝。不敢稱帝,意味著連皇帝都不是。一個連皇帝都不是的人,卻尋找什麼「不死藥」,這不就是昏君的作派嗎?

總之,這個話孫權不敢說,但他通過提醒諸葛直和衛溫秦始皇的事情,實際上已經把這個意思向他們兩人傳達了。

第二個目的,可能是尋找兵源。

實際上,在冷兵器時代,軍隊人數對於一個軍事集團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足夠的兵源,就能夠打更多的勝仗。古代軍隊在出征的時候,為什麼總是虛誇軍隊人數?比如曹操率軍南下的時候,本來只有十幾萬兵力,但是他卻虛誇說,自己有八十萬兵力,這就是一種「炫耀武力」,在氣勢上壓倒對方的表現。可見,兵力就等於武力值。

當時,東吳因為所管轄的地盤有限,因此兵力確實很有限。畢竟除了打仗,還需要生產。而且打仗還在不斷減員。哪怕是加油生育,也來不及。更何況把娃養大,還需要花費太多時間。所以尋找兵源十分重要。

實際上,上面那一段話,也體現了孫權想要尋找更多兵源的目的。而且這話,應該是孫權當時告訴衛溫和諸葛直的主要目的。我們看孫權說話,是拐著彎說的。他先說秦始皇當年派徐福帶著三千童男童女去尋找「不死藥」,因為沒有回來,留在那裡繁衍生息,因此已經有很多人了。「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既然已經發展到了數萬家,因此肯定有很多人。因此可以說,那裡是一個極好的兵源庫。

當然了,拓寬地盤和增加戰略緩衝,也是孫權派衛溫和諸葛直前往的一個重要目的。儘管那時候的人,對於海島並不是很重視,他們最想做的,還是「問鼎中原」。但是有這一方地盤,還是不錯的。再說了,有海上地盤,一旦打不贏的時候,還有一個戰略緩衝。

只不過,這個目的是最小的一個目的。

可是等衛溫和諸葛直回來的時候,孫權卻把他們殺掉了。孫權為什麼要殺他們呢?我覺得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是衛溫和諸葛直根本沒有帶回來什麼「不死藥」。孫權給他們講那個話,就是讓他們意會。因為不敢說出來。但是結果他們根本就沒有意會。所以,孫權非常生氣,才把他們給殺掉。

二是讓他們尋找兵源這個主要目的,他們沒有實現。

孫權給了他們一萬「甲士」。注意,是「甲士」,也就是說,給他們的是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但是他們帶回來的是什麼?是幾千殘兵。而且原先帶去的「甲士」,十之八九得病死了或者戰鬥死了。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還有一點,當時孫權其實對夷洲(台灣)還是亶洲(日本)是沒有什麼概念的。孫權給衛溫、諸葛直描繪的是去亶洲。徐福帶著三千童男童女,流落的地方也是亶洲。但是他們因為路途遙遠,並沒有去。也就是說,孫權希望他們把日本搞回來,結果他們把台灣搞回來了。假如他們去了日本,一定能找到更多的兵源。沒有去,也是他們沒有找到更多兵源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衛溫和諸葛直在夷洲呆了長達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呆這麼長的時間,實際上也引起了孫權的猜忌。畢竟當年秦始皇派徐福帶著三千童男童女去尋找「不死藥」的時候,徐福沒有回來。而且還利用這些童男童女,在一方稱王。那麼,衛溫和諸葛直在那裡呆了那麼長時間,是不是也是這個目的呢?

這樣的人,自然是不能夠留下來的。所以孫權把他們倆都殺了。

不過,儘管孫權的目的沒達到,他也把衛溫和諸葛直殺掉了。但是,不得不說,他們當時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是負責任的。他們沒有一味地對夷洲進行剿滅,而是和當地居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穩定了當地的統治,也使得當地受到了中原文化很好的「懷柔」薰染,讓他們從那時候,就真正地對大陸實現了「文化認同」。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台灣算是真正納入了中華民族的版圖之中。就這一點來說,衛溫和諸葛直所做的歷史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37f540a1558bc88c70e24f00d450b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