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er離職箱,奶茶泡麵杯,「魔改」在茶飲和咖啡圈大流行!

2023-11-01   咖門

原標題:Manner離職箱,奶茶泡麵杯,「魔改」在茶飲和咖啡圈大流行!

現在的年輕人,開始流行「玩」奶茶了。

霸王茶姬、奈雪、古茗、甜啦啦的杯子和袋子,被網友拿來泡麵、泡腳;Manner的外賣箱被當成「離職箱」,被冠名「職場骨灰盒」刷屏社交平台。

奶茶袋子泡腳、奶茶杯子泡麵、咖啡箱子離職,可以並稱當代年輕人的三大時尚。

這屆年輕人為何愛上「魔改周邊」?背後透露哪些消費真相?

霸王茶姬走紅「文創圈」

Manner「職場骨灰盒」火出圈?

最近,我發現一些茶飲品牌,總是在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意外走紅。

比如,霸王茶姬和古茗的杯子,靠顏值經常閃現「文創圈」;甜啦啦的大容量果茶杯子驚現「泡麵區」;奈雪的袋子靠結實保溫成為「泡腳區」寵兒。

就連咖啡圈的Manner也不能「倖免」,靠高顏值的外賣箱勇闖「離職區」,被網友喻為「職場骨灰盒」。

圖片源自小紅書博主@萊尼克斯

是的,這屆年輕人開始流行「玩」奶茶了。確切地說,是奶茶杯、咖啡杯以及各種周邊。

我注意到,繼「奶茶袋子泡腳」之後,#奶茶杯泡麵碗#、#用吸管收納化妝刷#、#一根吸管上全妝#、#甜筒殼收納化妝刷#等周邊改造話題,頻繁登上小紅書熱搜。

單講奶茶杯改造,就有許多熱門視頻和筆記,點贊量動輒上萬,「魔改」程度讓人目瞪口呆。

  • 比如,奶茶杯當漱口杯、筆筒、保鮮盒、桌面垃圾桶,甚至可以養花、養魚,抓蟑螂;
  • 杯蓋可以插牙刷、放肥皂、放雜物;
  • 小料碗可以分裝化妝品,奶茶簽子可以拆快遞;杯套可以別發卡,清潔並晾曬化妝刷和美妝蛋;
  • ……

小紅書熱搜截圖

而前面提到的Manner的外賣箱,也喜提熱搜:#離職人標配:Manner箱#。

從網友的曬圖和分享來看,Manner的外賣(外帶)箱有黑、白兩種顏色,上面印著Manner的logo,整體造型走簡約風,整箱12杯總容量,一層可以裝6杯,9杯起送,箱子不單賣。

這款箱子材質硬挺,容量差不多正好能夠收納一個工位的物件,因此成了離職人標配。

有網友評論:「是離職了請團隊喝咖啡,然後再用箱子裝東西走人嗎?Manner是懂場景營銷的。」

圖片源自小紅書博主@劉小i

而那些「精神離職」的年輕人,也會拼單買一箱咖啡,備註「給我一個離職箱」,作為心理安慰(身在工位,心已經跟著離職箱一起收拾走人了)。

為了一個箱子買一箱咖啡,為了改造杯子而去買杯奶茶,這種「為了一口醋,包了頓餃子」的現象,雖然聽起來有點離譜,卻在年輕人中屢見不鮮。

估計茶飲和咖啡品牌都沒預料到,這屆年輕人,突然愛上產品之外的「配角」了。

「魔改」爆紅背後

年輕人消費觀發生4大轉變

從這一波「魔改大流行」,我明顯感覺到,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和生活態度,較幾年前有了很大轉變。

1、「搞錢+省錢」趨勢下,年輕人消費更為理性。

以前高大上的「精緻感」正逐漸喪失吸引力,「精緻窮」反而成為流行。消費者更在意性價比和實用性。

奶茶袋子結實、便攜,用來通勤很合適。奶茶杯質量很好,扔掉可惜,當筆筒做收納理所應當。

2、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省事」才是正經事

以「吃」為例,不想做飯的直接點外賣;做飯的為避免多刷碗直接用鍋吃;有的一次準備一周食物;還有的更省事,每天吃「白人飯」、吃泡麵。

而用奶茶杯子泡麵,容量合適,吃完直接扔掉,又少刷一個碗。有的大容量水果茶杯子,既帶提手又帶蓋子,面泡好了拎著不燙手。

「省事」背後是年輕人追求鬆弛感的生活態度。

3、囤積、收集成常態,「反斷舍離」流行起來

後疫情時代,囤積和收集已經成為人們安全感的一大來源。一邊買,一邊囤,與此同時也激發出改造和再利用的慾望。

我注意到,這兩年,社交平台上湧現出許多收集奶茶杯子、袋子和周邊的帖子和視頻,熱度都很高。很多博主的奶茶杯子「多到可以開一個奶茶店」的程度,於是徵集廣大網友參與改造。

可以預見的是,這種收集和改造行為是並行的。年輕人不會因為杯子多而不再買奶茶,反而會一邊改造一邊繼續購買。

4、他/她們更願意為情緒和可愛付費

當代年輕人的現狀是:在職場「發瘋」,靠萌寵治癒。

想「發瘋」的心,帶火了奶茶「發瘋杯」和咖啡「離職箱」,年輕人買的不是奶茶和咖啡,而是一種情緒出口。

職場上吃的苦,靠「吸貓擼狗」治癒,對可愛沒有抵抗力。和小動物相關的產品周邊總能受到年輕人歡迎,比如星巴克、喜茶、茶百道等品牌的寵物門店成了打卡景點;1點點、滬上阿姨推出的貓窩周邊反響熱烈;LINLEE林里的貓鴨聯名,上市即熱銷。

——歸根結底,情緒價值和體驗感更重要了。

年輕人的需求點變了

品牌能做些什麼?

年輕人消費觀和生活態度的轉變,或將這股「魔改」風吹得更猛烈。品牌可以借這個機會,發掘產品周邊的自有特徵,引發消費者共情。

  • 提升設計感,增加出街、拍照的可能性

Manner「離職箱」出圈的原因,除了實用,外觀占了很大因素。大面積純色搭配極簡的品牌logo,簡約時尚,很符合工作黨和白領階層的審美。

尤其是「社交平台朋友圈化」的當下,高顏值「離職箱」發到網上也能形成社交貨幣,增加傳播度。

圖片源自小紅書博主@momo

我還注意到,一些展示奶茶杯再利用(如種花、收納)的筆記,經常有網友留言詢問,某個好看的杯子是哪個品牌的。把杯子做得有設計感,可以吸引一批「顏控」的新客。

  • 做足細節,提升安全性

前文提到的「奶茶杯子泡麵」,有人擔心不安全。

我從茶飲包材廠商那裡了解到,茶飲塑料杯的材質使用最多的是PP,耐高溫,可到120℃。紙杯用的是淋膜紙,與方便麵的紙桶工藝差不多,理論上用來泡麵都是可行的。

另外,我發現網友還很注意杯子的細節安全。有網友就反映,某些品牌杯子邊緣光滑,可避免劃傷,從而對該品牌產生好感。

保證包材的安全性,從細節見品質,可以俘獲一批品質消費者。

圖片源自小紅書博主@是三元啊

  • 善用場景營銷,提供情緒價值

抓住年輕人的品牌,都在提供情緒價值。

Manner「離職箱」的熱門話題下面,很多網友表示,「下個月離職就用這個」。

當箱子與離職場景形成強綁定,勢必會增加打工人的飲用場景和頻次:離職時請同事喝Manner;想「精神離職」的時候也湊單喝幾杯。

此時,Manner「離職箱」就成為一種符號,如「發瘋袋」「發瘋杯」一樣,給消費者提供精神撫慰。

以年輕人的情緒需求為出發點,品牌可以創造更多關聯日常場景的符號,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一個杯子、一個袋子、一個箱子,品牌在設計之初或許並沒有預想到,它能為消費者帶來如此大的情緒價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品牌和消費者的互相成就。

有了這一洞察,品牌可以順勢主動製造觸動消費者的產品周邊特徵,以此實現更多互動話題和轉化,最終與消費者建立起更深刻的情感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