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底價從33.5元降至3.69元,發行底價調整不能太隨意

2023-07-19     皮海洲

原標題:發行底價從33.5元降至3.69元,發行底價調整不能太隨意

近日,擬在北交所發行上市的華洋賽車對發行上市方案中發行底價的調整,引發行業關注。該公司將發行底價從33.5元降至3.69元,相當於發行底價打一折。此前,華洋賽車北交所IPO於今年6月成功過會,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為光大證券。

對發行底價進行調整,這種情況在北交所還是比較普遍的。面對北交所新股發行的低迷,以及新股上市後的連續破發,進入今年以來,北交所掀起了一股調整發行底價之風。為了新股發行成功,一些發行人大量調低發行底價。

以錦波生物為例,錦波生物曾兩次調整發行底價。公司最先公布的發行底價為117元/股,創下北交所歷史最高發行底價。而在上會前,錦波生物將發行價格大幅下調至50元/股。過會後,錦波生物二度調整發行底價,發行底價調整為49元/股。兩次操作後,錦波生物發行底價的調降幅度達到了58.12%。

當然,也有發行人走在了華洋賽車的前頭,將發行底價調低至每股凈資產的。如歐福蛋業、田野股份、百甲科技、保麗潔、利爾達、新贛江等企業就是如此。這次華洋賽車將發行底價調低到每股凈資產3.69元,之所以受到關注,除了華洋賽車發行底價是每股凈資產值的新軍之外,更是因為其發行底價打一折的緣故,這個下調幅度未免令人吃驚。

北交所發行人調整發行底價有一定的合理性。根據目前的制度規定,北交所發行人股票的發行底價是在企業申報之前確定的,但從申報到真正發行至少還有半年時間,在這一段時間中,可能宏觀經濟環境、二級市場以及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導致最初的底價設置過高,為了順利發行,不得不調低發行底價。

而就華洋賽車來說,調整發行底價似乎更有理由。數據顯示,華洋賽車2022年-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持續下滑。華洋賽車主要從事非道路越野車的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2020年至2022年的營收分別為3.18億元、7.11億元和4.2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753.45萬元、8987.63萬元和6612.71萬元,2022年公司業績下滑嚴重。今年公司的財務表現受到各方面原因表現得仍顯疲軟。2023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為2600萬元至3000萬元,同比下降31.78%至21.28%。在這種情況下,該公司調低發行底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用華洋賽車公告中的說法就是「根據證券市場的變化情況和維護股價穩定的需要」。

但儘管如此,華洋賽車在確定發行底價與調整發行底價的問題上,還是過於隨意。雖然發行底價不等於發行價,但發行底價對發行價有約束性,即發行價不能低於發行底價。也正因如此,一些公司為了達到多圈錢的目的,隨意提高發行底價,導致發行底價完全脫離了公司的投資價值,為後來的調低發行底價留下了伏筆。如果發行人與保薦機構,能夠切實對市場負責,對投資者負責,切實按公司股票的投資價值來確定發行底價,那麼即便是後來調整發行底價,其調整後的發行底價也不會出現打一折的情況。這也足見發行人當初的發行底價是胡亂定下的。

華洋賽車的情況更是如此。據北交所官網顯示,華洋賽車申報材料於2022年5月26日獲北交所受理。當時公司的一季報應該已經出來,公司業績下滑的情況應該有所體現,其發行底價不應該報得太高。讓人詫異的是,去年8月,華洋賽車居然將原方案中的發行底價由19元調整為33.5元。去年8月的時候,該公司半年的業績基本上已經明朗了,公司業績下滑的大勢基本上可以認定了。在這種情況下,該公司為何要將發行底價由19元調高到33.5元呢?這是不是過於隨意了呢?完全就是一種想當然。如果不將發行底價提高到33.5元,也就不存在當下的打一折了。這一切都是該公司在對待發行底價問題上太過隨意造成的。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就需要對北交所的發行制度加以完善。一是要求發行人與保薦機構要嚴肅認真地對待發行底價,規定發行底價的調整,一次性的調整幅度不得超過50%,出現發行價低於發行底價情況的,應視同發行失敗,以此來促使發行人高度重視發行底價確定事宜。二是發行底價的調整,尤其是發行底價的調低,影響到老股東的利益,尤其是老股東中的公眾投資者利益,因此,發行底價的調整需要徵得老股東中的公眾投資者的同意。如果沒有大多數老股東中的公眾投資者同意,則發行底價不能調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35c13f3e2413a6686a008d75c5088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