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天氣水產養殖應對技術措施

2022-08-12     壟上行

原標題:夏季高溫天氣水產養殖應對技術措施

長江中下游各地出梅後,全省各地相繼出現持續晴熱高溫天氣。此時,水產養殖動物和部分藻類生長代謝旺盛,有機質分解快速,水體環境變化大,易引起水產養殖動物缺氧,應激反應加劇,暴發各類疾病。為切實減少夏季高溫或極端天氣對水產養殖業造成不利影響,提出以下養殖技術建議。

一、水溫調控。夏季持續高溫,經常出現水溫分層現象,即水錶層的溫度較高,下層水溫較低,易導致水產養殖動物出現應激反應。通過設置遮陽網、加深池塘水位、用低溫水(井水)降溫、機械攪動等措施,可減少水體溫差,保持水體溫度相對穩定。

二、水質調節。高溫時節,水體晝夜溫差變化大,水體生物代謝旺盛,水質變化快,要注意加高水位,並經常換水。一般每7-1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註新水15-20厘米,每隔10-20天潑生石灰一次。堅持每天巡塘3次,白天觀察活動情況、攝食情況及有否有殘餌,一旦發現缺氧徵兆,要及時加註新水,並開動增氧機。增氧機的使用堅持「三開兩不開」的原則,「三開」指晴天中午開增氧機、陰天次日清晨開、連綿陰雨半夜開,「兩不開」指傍晚不要開增氧機,陰雨天中午不要開增氧機。水質不穩定時,要及時換水或使用微生物製劑調控水質,保持養殖水環境穩定。

三、科學投飼。按照「四定」(定質、定量、定位、定時)原則投放飼料,同時補充適量適口的天然餌料和免疫增強劑。一般餌料日投餌量為存塘魚量的3%-5%,具體投飼量根據水溫、水質狀況、魚類的攝食情況而定。夏季投喂以7-8成飽為宜,每次投喂的時間掌握在1-2小時吃完為宜。每天投餌2-3次,飼料應新鮮,無霉變。天氣晴朗多投,陰雨天少投,悶熱、雷雨天氣不投,上午、中午多投,傍晚少投,晚上一般不投。魚類爭食激烈正常投餌,攝食減少、爭食不激烈減少投餌。病害治療期間控制投餌量。

四、病害防治。夏季是水產養殖動物寄生蟲(如錨頭鰠、魚鯴等)、細菌性疾病的發病高峰期,此時病害防控應遵循「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於治」的原則。做好水體消毒預防,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含氯、含碘等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平時應經常投喂大蒜素、中草藥、維生素等內服藥物,增強水產養殖動物體質,降低水產養殖動物發病幾率。

五、災害防範。高溫季節易出現暴雨天氣,應做好漁業及電力設施設備的維護工作,保證暴雨發生後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轉;儲備防逃網片等物資,對可能存在風險的塘堤、養殖設施進行檢修,加強養殖防逃設施的檢查、整固;水產養殖人員要做好夏季高溫室外作業時防暑降溫、防雷電大風冰雹強對流等惡劣天氣應對措施,謹防漁業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來源 |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

編輯| 程天潔

編審 | 許蓓

監製 | 楊斌

壟上行視頻號

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351a00f10371bfcc270be9a7d59e0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