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團隊欲購磁懸浮汽車,設計者:浮舟是我設計的,但它屬於中國

2022-08-23     羲和奇談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逐漸擺脫之前的落後形象,以大國形象讓世界有了新的認知。最近逐漸興起的詞——中國速度,除了暗指中國創造力和執行力驚人之外,也表明了中國在科技發展上的成就,然而這些成就,離不開那些艱苦奮鬥的工人和科學家們。

雖然我們所熟知的只有極少數的名字,但是正是因為他們的付出與奉獻,讓我國在科技領域可以領先一頭,也正是他們的刻苦攻關,才讓祖國在科技封鎖的階段可以揚眉吐氣。

一、熱衷學習

2017年,在一場以未來科技為主導方向的汽車設計展上,一個雙圓形的未來汽車設計讓在場的人無不為之鼓掌贊同,那就是我國上海交通大學的大學生蔡雨辰所設計的The Float浮舟概念車。

我們向來對這些被用來命名的文字較為敏感,比如鴻蒙、天璣等等,這些帶有中國古典文化的符號生來就可以標示產品的定位,比如本篇講的浮舟。

浮舟,顧名思義,漂浮在空中的載體,用在汽車上就是現下比較火的磁懸浮科技,相信大家較為熟知的是作用在列車上的磁懸浮科技,此項技術最早由一位英國物理學家提出,逐漸地被完善、被假設、被實踐。

在二十世紀後期,隨著世界工業化的加劇為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以適應越來越高的社會需求,德、美、日等已開發國家率先將磁懸浮運輸研發出來。

當蔡雨辰的磁懸浮汽車浮舟在設計大會上過關斬將的時候,大家也開始慢慢地關注這個中國女學生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經歷才會有如此的奇思妙想。

然而讓大家大跌眼鏡的是,蔡雨辰一沒有顯赫的背景,二沒有特殊的待遇,她和中國萬千大學生一樣,都是普通家庭的子女只不過與之不同的是,童年時期的蔡雨辰比同齡兒童更為好學而已。

小時候的蔡雨辰,每次在大家都在玩耍的時候,她卻選擇讀一些少兒的科普讀物,那些星辰大海與奇思妙想從小在蔡雨辰的心裡構建起她自己的科幻星球,而不斷地學習與成長,使得這個只存在於幻想的星球逐漸變得真實起來。

二、圓夢巴黎

長大之後的蔡雨辰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學習,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學習汽車設計和機械理論知識。

來到了大學校園的蔡雨辰,看到圖書館仿佛久旱逢甘霖一般,在圖書館中瘋狂地汲取書中的知識,往往一坐都是到最後圖書館關門了才不得不出來,由於她的熱愛和好學,逐漸地對機械設計與汽車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

有一天,正在圖書館學習的蔡雨辰忽然想到,如果將磁懸浮技術應用到汽車上,是不是能有更神奇的化學反應呢?帶著這個問題,蔡雨辰來到了上海磁懸浮列車旁仔細觀摩。

蔡雨辰並沒有著急地去體驗磁懸浮的速度與魅力,而是站在列車旁邊仔細觀看和思索,列車一趟一趟地發出和經過,逐漸地對於磁懸浮列車技術應用到汽車上的這一想法有了新的論述和依據。

此時的蔡雨辰選擇和當時的老師進行初步的溝通,老師在聽取了蔡雨辰的設想之後大為讚嘆,並為之輔助設計草圖和完善理論,慢慢地蔡雨辰更為堅信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並且有希望實現的。

時值17年,巴黎即將舉辦關於未來科技車輛的設計大賽,蔡雨辰在導師的建議下將設計樣稿寄給了位於巴黎的合作學院,學院的老師們見到設計稿的時候如獲至寶一般,當即邀請蔡雨辰到巴黎交流深造。

來到巴黎的蔡雨辰,在合作學院老師的輔助之下,終於完成了浮舟的設計工作,最終浮舟的外觀被設定為兩個圓形球體的合體形狀,宛如一顆巨大的花生一般,全身用可調節透明度的玻璃製成,用於保護駕駛者的個人隱私。

由於磁懸浮的行駛速度極快,浮舟添加了360度無死角駕駛的技術,用於在特定環境內規避車禍的風險,而浮舟這一設計,成功讓蔡雨辰拿到了當時設計大賽的大獎。

三、報效祖國

蔡雨辰拿到獎項的第二天,行動十分迅速的德國團隊就已經找上門來,希望可以用五千萬美金的價格購買這項設計專利,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蔡雨辰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項建議。

蔡雨辰說:"我是中國人,浮舟雖然是我設計的,但它屬於中國,它是我們經過許多人努力共同研究出的結果,我會將圖紙和參數交給我的祖國,希望可以為祖國的長足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話一出,令人汗顏,在一個大學生面前展現的民族大義與祖國為先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同時也令人欣慰。

雖然時至今日,距離當年大賽已經過去了許多年,由於磁懸浮汽車在項目落地方面還存在許多的不足,猶如現在的無人駕駛一樣,雖然經歷了幾年的實際考驗,但是駕駛室依舊需要一位司機去掌握方向規避風險,並不能達到真正的無人駕駛,而磁懸浮汽車也是如此。

如何在道路上鋪設大量具有磁力的產品?如何保證磁力不被大地所稀釋,如何讓汽車通過磁力去控制方向與高度等等。這些問題擺在專家團隊面前也是讓人十分頭疼。

然而這只是諸多青年科學家的一個縮影,無論在電子領域,軟體領域還是基礎設施領域等各個方向,都有一個個挑燈夜戰的科學家。

他們放棄了以夢為馬仗劍天涯的生活,選擇與枯燥無味的數據作戰,他們失去了陪伴家人的時光,只為能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正是這些人的無私奉獻,才有我們現如今唾手可得的方便與快捷,我們在享受這些技術的同時,不應該忘記在幕後默默努力的人們。

雖然磁懸浮汽車不能在短期內大規模地實現量產,但是我們應該相信,在科學家不斷地努力之下,總有一天我們可以開著屬於自己的磁懸浮汽車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希望在那時,不要忘了曾經有這麼一個女孩,放棄了五千萬美元的誘惑,一心將"浮舟"帶回國,只為了讓祖國在科技上能領先半個身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292e25564a31e4f44d8d6c7c308c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