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個通電的村落,如今變成網紅街,比南鑼鼓巷還熱鬧

2023-02-13     旅行看風景

原標題:北京第一個通電的村落,如今變成網紅街,比南鑼鼓巷還熱鬧

作者:蕭漢

文章來源:公眾呺《旅行京人》

在北京,古老的街巷並不罕見,但有一個地方卻別有一番風情。百年老街,千年古道,駝鈴聲聲,在老舍先生筆下,祥子從這裡走過。

模式口大街古稱駝鈴古道,原名「磨石口」,始於西周,聞名於明清,因盛產磨刀石而得名。明清時期,作為運送京西煤炭的交通要道,游商往來穿梭,駝鈴聲綿延不絕。這裡也是北京最早通電村,早在1922年,京師華商電燈公司為整座村莊通電,成就了北京電業發展史上的重要一步,也成為農村用電最早的成功範例。電的出現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磨石口村的發展路徑也成了一個可借鑑的優秀「模式」,於是便改名為「模式口」。

2016年,石景山區啟動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修繕改造工程,經過5年的整治提升,這裡已經開始重新煥發活力和光彩,古往今來老街依舊繁華,曾經發愁沒有消遣逛街的場所,現在卻是堪比南鑼的鱗次櫛比,一時間有點眼花繚亂,顧盼不暇。

模式口大街全長1500米,東西橫貫,呈九曲龍形,有著悠久的歷史。置身其中,是古韻與新生的奇妙碰撞,一些老房子的屋脊和門檻,任時光斑駁,沒有修飾的痕跡。法海寺炸糕新鮮出爐,冒著熱氣,人手一個,邊走邊吃。

這裡擁有法海寺、承恩寺、田義墓、京西書局、冰川遺址、龍王廟古井等古蹟,是潛龍在田的寶藏地。法海寺始建於明朝正統四年,至今完整保留有10幅完整的明代壁畫,均為國寶級別。承恩寺也名燕京八絕博物館,收藏了包括金漆鑲嵌、花絲鑲嵌、景泰藍、牙雕、玉雕、雕漆、京繡、宮毯在內的燕京八絕工藝作品。田義墓是中國的第一座以宦官歷史為題材的專題博物館,是全國範圍內唯一保存最完好、規格最高、石刻最精美的明代太監墓。模式口過街樓為選址修復建築,為青磚與石塊壘砌而成。京西書局位於古道入口處,高顏值、文藝氣息滿滿,非常適合讀書休閒。

整條街上有很多高大的國槐樹,每逢節假日,樹上會掛滿紅燈籠,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紅艷。文化街中不但好吃、好玩,更有書局、咖啡和各種精緻有趣的美陳,各式各樣的駱駝玩偶塑像,妙趣橫生,絕對是周末出行好去處,名副其實的文藝范兒拍照聖地。

夕陽溫暖的餘暉灑在街上,正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光,街上的古樹參天,人流熙攘,雖然各色店鋪雲集,卻又覺得並不想走進去,而是就在這街上觀望,看雲聚雲散暮色四合,看華燈初上行色匆匆,仿佛穿過歷史的煙雲,重回古道駝鈴。

【景區名稱】駝鈴古道

【詳細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模式口大街

【門票價格】免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1f129fec0488b44e7eddfc71347d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