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23名校分數大變局分析:外交北外隕落,兩電一郵逆襲

2023-08-02   星球數據派

原標題:2001-2023名校分數大變局分析:外交北外隕落,兩電一郵逆襲

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數據派

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今年20多年斗轉星移,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在時代進步的大背景下,中國名校的發展趨勢也難免不與時代同頻共振。中國從2001年人均GDP僅為1053美元的赤貧國家一躍成為人均GDP超過12500美元的中高收入國家,距離世界銀行高收入國家13205美元的門檻值只有一步之遙。雖不可與美國70000美元相提並論,但放眼全球,中國已不再是一無所有、需要無限仰望國外的窮國。

在此背景下,中國高校發展格局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從國家戰略上頂層設計到經濟社會發展潮流,多種因素都對中國名校發展之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98年5月4日,國家領導人在北大百年校慶上振聾發聵之聲不絕於耳,承載著中國人民擁有屬於自己的世界一流名校夢想的985工程橫空出世,成為繼1952年院校調整之後中國最重量級的高等教育國家戰略。經過20多年的落地實施,中國社會對985以及211的認知逐漸深入民心,從上到下全民開始意識到985、211 的重要性。也正因為如此,985工程推出後,某些非985工程開始走上沒落之路,而以前被中國人民忽視的985名校在國家意志力的背書下逐步被民眾認清。

2017年雙一流國家戰略的提出,進一步將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努力推向高潮,也對中國高校發展格局產生新的影響因素,我們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中國擁有將近3000所大專院校,限於時間和篇幅,我們無法對所有院校一一贅述,但對於最具有代表性的若干所名校隨時代的沉浮可以進行深入剖析,洞悉高等教育變革之本質,同時亦可服務於廣大高考學生志願填報,既具有情懷性也具有實際的參考價值。

序幕:總表

第一章:不同時代的天之驕子

從1990年代開始,中國的大門緩緩向世界打開,但尚處於工業化初級階段的中國一片赤貧。當1995年的日本人民享受著高達3萬美金的人均GDP時,中國人還在300美金的非洲水平線上掙扎。因此但凡和外語、涉外、國際沾邊的都是中國人民趨之若鶩的選擇,也流傳出了90年代初對外經貿和北大搶狀元的歷史傳說。雖然現在找不到數據支持這個說法,但也可見當年涉外類院校的火爆程度。於是1990年代到2000年前後,包括北外、上外、對外經貿、廣外,甚至北二外、北京語言大學等在內的各個外語類院校的招生都異常火爆,進入這些院校的學子堪稱當年的天之驕子,即使是現在看來雙非或者四非的部分院校,分數都高於不少985。其中最值得說的是鼎鼎大名的外交學院,2001年的錄取均分竟然高於理科高於北大、文科高於清華、人大、復旦,盛極一時。當然,那時候985剛剛誕生,尚未深入人心,老百姓還體會不到985的香。

2000年左右另一派火爆的院校是以北郵、南郵為代表的風口上的部分行業性工科院校。20多年前,北郵趕上移動通信大爆發的風口,其通信工程分數直逼清華,理科平均分數可以和同濟談笑風生,吊打清北華五以外的幾乎所有985。南郵也吊打一半以上的985。

另一類則是以中青政、外交學院(對外交學院又出現一次)等為代表的特殊性質學校。由於畢業出路等特殊原因,這類院校的分數也極為頂尖,常常與清北、華五華山論劍而睥睨天下。

由於當時的報考制度以提前估分填報志願為主,不確定性過多,包括清北在內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都常常存在各種偶然性,清北壓一本線招生也絕非罕見之事。回過頭來看,其實估分填報志願也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讓很多高分考生在偶然性下從名校跌落到野雞大學,但也為非名校提供了大量的優質生源。而現在平行志願之下,高分考生跌落野雞的機率極大降低,但也讓高校生源嚴重固化。時至今日,復旦交大的最高分也剛到清北的最低分,而中九的最高分也剛摸到華五的最低分。長此以往,格局日漸僵化,但這個話題在此不表。

第二章:外語類院校的沒落之路

1)外交學院:20多年前的外交學院,文理科錄取均分都與清北一比高下,其社會聲譽如日中天,畢業生也以其精英性聞名遐邇。民眾均以為考上外交學院,半隻腳就踏上了光鮮亮麗的外交官生涯之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985、211的深入人心,作為雙非的外交學院從2012年至今,幾乎每年下一個台階,短短十幾年,從比肩清北,到比肩南大浙大,到淪為中九,直到2023年文科被重慶大學超過、理科被重慶大學逼近,讓人不禁扼腕嘆息

2)北外:北外雖然與外交學院所屬部委略有區別,且培養方向也有所不同,但同樣被稱為外交官的搖籃。事實上,外交部的北外校友論人數,恐怕遠在外交學院之上。而且有211身份的保護,北外相對於外交學院的局限性來說,其就業普適性更廣。也因為此,當年北外的風頭不及外交學院,勉強和人大復旦談笑風生,而其衰落的速度則不亞於外交學院,截至2023年,北外以及上外的文理科錄取分數均已被重慶大學歷史性趕超,尤其是理科,北外2022年淪為次九,被大連理工超過,到2023直接跌出前50,被深圳大學這樣的雙非以及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這樣的末九暴擊,成為2023年最悽慘的一校。

3)廣外:廣外或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作為廣州版的對外經貿,廣外擅長外語與國貿,當年的就業也是不逞多讓。但作為雙非,近20多年來,已從985分數段跌落至塵埃里,而且永遠看不到再次崛起的希望。今年廣外分數暴跌的新聞層出不窮,在知乎的提問里也衝上熱搜,廣外和外交學院、北外、上外一起生動演繹了什麼叫時代的眼淚

第三章:財經類大學的沒落之路

財經類大學的餘韻還未走遠,經過2010-2016的巔峰狀態到2021年雖然只剩下上財一枝獨秀,但兩財一貿尚未涼透;但從2022年開始,苦苦支撐的上財再也繃不住,一瀉千里;到2023年,上財已淪落到中九的末尾,而貿大和央財直接一頭栽進次九里,目前看來,明年也看不到反彈的跡象。兩財一貿相對水平和巔峰期比確實已是今非昔比,但絕對水平尚可。

至於西南財經大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由於地處非京滬城市,確實已是明日之花,分別跌至51和63位,在表中幾乎墊底。更為讓人吃驚的是,曾經高調宣稱西南第一分數線的西南財經大學,從2020年開始文理科多個省份最高分均已夠不到川大的最低分,到2022更是如此。例如2020在湖北,西南財經大學理科分數線為615-630分,而川大為634-670,文科西南財經大學為591-604,川大為606-612。這意味著西南財經大學最引以為傲的傳統藝能金融學的最高錄取分數都已不及川大最差的專業了,文理科均是如此,讓人感嘆不已

東北財經大學,從沒進入211那一刻起已逐步淪為不入高分考生法眼的明日黃花了

經過疫情的衝擊,兩財一貿及其他三大財經繼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墜落,2024年形勢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下一期我們將繼續分析中國名校近年來的沉浮,尤其是2023年各大名校招生手段大揭秘,和全網一起見證工科大學的狂歡,以及狂歡背後的深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