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年是「寡婦年」?不適合結婚?

2023-12-25     微智先峰

原標題:來年是「寡婦年」?不適合結婚?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就到了今年的最後一個月,小夥伴們是否也聽到了一個關於明年的「禁忌」——明年(農曆2024年)是「寡婦年」不適合結婚

那麼,咱們今天就好好聊聊什麼是「寡婦年」,明年又真的不適合結婚嗎?

01 / 什麼是「寡婦年」?

老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農民也要開始安排農事勞動了。在古代,農民農事活動的安排,都是依據農曆24節氣為依據的。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有著特別的意義。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在傳統觀念中,立春代表著吉祥。

咱們再說回「寡婦年」。寡婦年來自於「寡年」,寡是少的意思,少了什麼呢——立春。

因此,「寡年」也被稱為「滑頭年」、「無春年」、「盲年」,其判斷的依據就是農曆年是否有立春

起初人們只是把沒有「立春」的年份稱為「無春年」,或稱為「寡年」,後來有人又根據「寡」字,演繹出了「寡婦年」,才讓「無春年」變了味。

2024年的「立春」去哪了?答案是被2023年借走了,這就導致了2023年兩個「立春」,所以雙立春的年份也叫作「雙春年」。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會出現「寡婦年」、「雙春年」?

這其實是不同曆法的時間差所造成的。農曆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周期計算時間,一個月約29.53天,一年是354天或355天,平均比根據太陽活動計算的公曆(365天或366天)少11天。

而閏月的設置,就是為了解決陰曆與陽曆之間的時間差問題。因此為了和公曆「找齊」,會在19個農曆年中加入7個「閏月」,補齊與公曆相差的209天。

但有閏月的年份,一年就是13個月384天,遠遠超出兩個立春之間的跨度,即一個回歸年的365.2422天,這樣也就出現了在有些年份有13個月的情況,於是有些年份的「立春」會被相鄰的閏年「私吞」,也就成了「無春」年。

就拿2023年來說,「閏二月」的出現,導致了二十四節氣的農曆時間節點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因此2023年就出現了兩個「立春」節氣,這也導致了2024年沒了「立春」節氣。

02

寡年無春 不宜結婚?

寡婦年的出現,是正常的四季輪迴,並不會影響到農作物的播種和農民的生活。那麼,為什麼會有「寡年」不適宜結婚的說法呢?

這是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陽是天,是男,而陰是地,是女。而一年四季也是與陰陽相配的,並且古人的觀念是「春生、夏養、秋收、冬藏」,如果當年沒有了立春,那就沒有「春生」一說,因此就有了寡婦年不適宜結婚的說法!

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所謂的「無春」年在我國農曆其實很常見。

俗話說:「三年一閏和十九年七閏」,意思是說每十九年里會有七個年頭沒有立春,平均二三年就會出現一次,換言之就是,在這19年中會出現7個「雙春年」和5個「單春年」。

2000年至2016年間,17年間有7年是「無春年」、6年「兩頭春」,只有4年是「單立春」。比如,2000年龍年、2002年馬年、2005年雞年、2008年鼠年、2010年虎年、2013年蛇年、2016年猴年、2019年豬年、2021年牛年、2024年龍年、2027年羊年都是無春年。

按照民間流傳的「無春年不能結婚、雙春年結婚要二婚」的說法,17年里有13年都不宜結婚。

另外,從民政局公布的數據看,在「無春」年結婚的新人不在少數,特別是2013年,幾乎是近20年來的結婚峰值。

03 / 雙春之年 適合結婚?

好的,現在我們知道了,「無春年」和「適不適合結不結婚」沒有必然聯繫。那麼,如果說沒有立春的年份不適合結婚,那有兩個立春的「雙春之年」是不是成了結婚的好時候呢?

與「無春」年對應的,則是搶走「立春」的閏年,又稱「兩頭春」。古人認為「春」、「閏」代表萬物新生、生長繁衍。在立春之年結婚能夠幸福長久、好事成雙、子孫綿延。

當然,民間也有人認為,「春」代表桃花,兩次立春意味「第二春」或「梅開二度」,有「二婚」的寓意,如果在這樣的年份結婚,婚姻會不穩定,很可能會離婚,一輩子要結兩次婚。因此,「雙春年」又叫「桃花年」,不宜嫁娶。

由此可見,「兩頭春」既可以理解為雙倍的幸福,也可以是婚姻的隱患,只是不同人的一面之詞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紀的100年中,兩頭春的「桃花年」有38次,無春的「無春」年有38次,假如這兩種年份都不宜結婚,那麼這100年中就只有24年可以結婚了……

看到這,估計您也知道了,其實「無春年」和「雙春年」與適不適合結婚都沒有必然聯繫,想要結婚,只要感情好,哪一年都是可以的!

04

未來連續5年 沒有大年三十?

既然說到節氣,今天咱們再來說個有意思的。有的時候一年到頭沒有「立春」,有的時候一年到頭沒有「年三十」,哇塞不?

就好比2022年,就是臘月二十九日後面緊跟的便是春節,大年三十「憑空消失」。

為什麼有的年份沒有年三十?這還是要從曆法規則說起,其實都是月亮「惹的禍」

中國農曆曆法是根據月相的圓缺變化來計算一個月的天數的,在天文學上被稱為「朔望月周期」。

「朔」所在日為初一,是人們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時刻;「望」所在日為十五,就是滿月的時刻。

由於月球、地球、太陽三者之間的相對運動並非一成不變,因此「朔望月周期」有長有短。農曆一年中就出現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分法。

為了保證農曆每月的初一必須是朔月,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不是固定的。

2022年農曆臘月恰逢小月,就沒有年三十,除夕則為大年二十九。這種情況大約三到五年就會出現,有時甚至連著幾年都會出現。

順便說一下,上一次沒有年三十的情況出現在 2022年,再上一次是2016 年,下一個沒有大年三十的春節將會發生在 2025年,而且自2025至2029年,連續5年都沒大年三十,炸裂不?

看到這,也許有小夥伴就會大膽猜想了:那啥時候閏正月了,不就可以過倆春節了?

好消息是——確實如此!壞消息是——閏正月最近的一次將發生在2262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1a533b970c249e64de8cc8047766119.html









陽宅形煞風水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