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風頻吹,全力拚經濟,這是2023年的中國場景。
作者:今綸
如果你注意觀察深圳的外資情況,你會發現它們是深圳經濟的重要建設者: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的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月底,深圳累計存續外資企業71752戶。這些外資企業每年為深圳創造約1/5的GDP,40%的進出口貿易,近三成稅收,為深圳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所以,外資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在全國層面來看,2022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2326.8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6.3%,摺合1891.3億美元,同比增長8%。
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怎麼辦?廣東怎麼辦?深圳怎麼辦?
01 西班牙交流會簽約10億歐元項目
2023年1月28日下午,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州召開,會議強調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接下來,我們就看到廣州市長訪問香港、澳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團到訪廣州和深圳,江門市市長吳曉暉訪港與李家超見面,以及近日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到訪廣州。
與廣州市長訪問香港、澳門同樣引人矚目的新聞(《市長訪問港澳,市府推「38條」,廣州目標很明確》),還有深圳市長覃偉中在3月中旬率深圳市政府代表團訪問西班牙、以色列。
這其中透露的積極信號值得回味,我們來仔細分析,同時講講出訪的成果。
當地時間3月16日至18日,市長覃偉中率深圳市政府代表團訪問西班牙,與此同時,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3中國(深圳)-西班牙(馬德里)經貿合作交流會」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
覃偉中在致辭時提到「全方位加強深圳與西班牙在投資貿易、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金融、能源等領域務實合作,拓展文化、體育和旅遊等領域合作空間」,這句話是乾貨。
而且在經貿合作交流會前,覃偉中會見西班牙貿易國務秘書西亞娜·門德斯,又有乾貨——「儘快推動實現兩地直航,強化在展會經濟、智慧城市、文體旅遊等領域務實合作」。
一次交流,一次互動,一共提到8個行業(投資貿易、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金融、能源、展會經濟、智慧城市、文體旅遊),看來雙方都做了充足的功課。
2023中國(深圳)-西班牙(馬德里)經貿合作交流會在馬德里舉辦。圖源:深圳市商務局
西班牙經濟發展情況如何?
2022年西班牙經濟較上一年增長5.5%,與2021年增速持平。不過,受新冠疫情影響,西班牙經濟2020年萎縮11.3%,隨後連續兩年以5.5%的速度增長,當前經濟仍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西班牙在歐盟並不是小國,而是歐盟第四大經濟體,旅遊、製造和農產品等行業實力較強。
正常年份,西班牙旅遊年產值約1500億歐元,占西國內生產總值的12%。2019年接待國際遊客8370萬人次,僅次於法國,居全球第二名。
所以,你懂的,西班牙希望和各國,尤其是遊客眾多的中國一定要把關係處好。
因為服務業占西班牙國內生產總值2/3,提供78%的就業崗位。
深圳是科技創新之城,西班牙也有類似的城市。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重點發展科技創新,擁有逾1000家國際科技企業和9000家創新企業,集中了全國26%企業研發中心。
首府巴塞隆納曾當選2015年全球第四大科技城市、2016-2017年歐洲第五大創新城市,全市有逾1000家生物醫藥企業,微軟、臉書、亞馬遜、思科和甲骨文等多家國際知名高科技企業在當地設立研發機構。
西班牙巴塞隆納
每年2月在巴塞隆納舉辦的世界移動大會和11月舉辦的世界智慧城市大會是相關行業最重要的全球展會之一。
所以,雙方強調要在科技創新、展會經濟、文體旅遊方面展開合作,絕不是一句客套話,真的是各有所長。
覃偉中一行訪問西班牙期間還考察了皇家馬德里俱樂部、巴塞隆納22@創新街區和超級計算中心,並調研相關企業。
媒體很快就傳出好消息:
皇家馬德里俱樂部中國首家室內綜合體驗樂園落戶羅湖。
本次經貿合作交流會共促成13個投資合作項目簽約,涉及商貿、新能源汽車、通信、金融、體育等領域,項目總價值約10億歐元。
所以說,深圳這次在西班牙舉辦經貿合作交流會還是很有看點的。
02 以色列之行追尋科技力量
接著,市長覃偉中率領深圳市政府代表團又飛越地中海回到亞洲,訪問以色列。
在以色列,覃偉中強調的重點是「推動深化與以色列科技創新交流合作」。
和在西班牙一樣,深圳在以色列也是有重要活動的:當地時間3月20日上午,深圳以色列科技創新交流活動暨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以色列分會在特拉維夫舉行。
圖源: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
以色列雖然是個小國,但卻是已開發國家,以創新聞名。
2020年以色列高技術產業吸納了大約10%的就業人口,貢獻了15%的GDP、25%的稅收以及43%的出口。
要研究科技創新,要在亞洲找科技創新的合作夥伴,以色列是最佳選擇之一。
以色列
因為以色列確定了三大前沿技術領域,並開始加大對這些顛覆性技術的研發投資,每一個都對深圳有強烈的吸引力:
量子技術:以色列國家量子技術計劃優先領域包括量子材料、量子傳感、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
人工智慧:以色列啟動了涵蓋大學、工業、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國家人工智慧計劃。
生物融合:以色列的願景是成為生物融合研究的國際科創中心,創建一個新的行業細分市場,在未來十年內培育6家獨角獸科技企業和數十家中小型科技初創公司。
然後我們去觀察新聞,以色列材料科學家、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謝赫特曼出席了活動。
1982年,謝赫特曼發現了介於晶體與非晶體之間的「准晶體」,2011年,他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獎頒獎詞說:「准晶體的發現徹底顛覆了我們對物質的看法,它促使一個新的跨學科的科學分支的形成。」
而深圳的新材料產業是盛產「隱形冠軍」的,比如:貝特瑞是全球行業領先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自2013年以來,公司的負極材料出貨量已連續9年位列全球第一。
而且深圳還專門出台了《關於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和《深圳市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
目標是:到2025年,深圳市新材料產業增加值達到550億元,培育出新能源材料、先進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百億級材料集群,電子信息材料、前沿新材料、綠色建築材料產業規模穩步擴大。
深圳市政府代表團的以色列之行確實是在追尋科技力量,而這也是以色列的強項。
03 各城市努力向外拓展
梳理新聞,我們發現從去年年底以來,各地尤其是江浙滬以及大灣區、華南的諸多城市、省份其實一直在努力做一件事——向外拓展。
先是出去搶訂單,尤其是放開之初。
接著是出去招商,或者在本地幾乎是不間斷地召開各種大型招商活動。行政資源相當一部分力量回到經濟建設上面來,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變化。
如果說第一輪的搶訂單還是以民間力量、民間團體為主,那麼第二輪的招商則是以各地政府的相關部門為重要推動力。
進入二月尤其是三月之後,各個城市的市長、市委書記,甚至省委書記都積極行動起來。
據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發布的消息:
2月17日,時任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如今是湖南省委書記)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行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推介會。這是「乙類乙管」後,省級黨委書記首次走出國門訪問,沈曉明重點宣介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優勢和投資新機遇,
2月19日到23日,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率團赴新加坡開展經貿投資促進與合作交流活動。蘇州工業園區14個產業投資、科技創新項目,16個專業服務、跨境投資合作項目集中簽約。
南京市長陳之常帶隊赴香港展開經貿合作交流,簽署了一批合作協議、產業項目。
寧波市委副書記、市長湯飛帆率寧波市政府代表團對奧地利、德國和英國進行工作訪問,5個重大招商項目順利簽約,投資總額12.9億美元。
煙台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德雁率團赴新加坡、韓國、日本開展經貿洽談活動,走訪世界五百強企業和跨國公司13家,簽約28個合作機制和項目。
市長、市委書記以及省委書記們都在「奮力趕路」,希望能夠把失去三年的損失儘量「搶」回來一些。
所以,中山的市委書記郭文海向企業家公開了自己的電話,他說:「企業有增資擴產需求,有總部建設需求,可以直接報給我,我和市長當好你們的服務員,當好你們的後勤部長,幫助你們以最快的速度落地項目」。
圖源:中山廣播電視台視頻截圖
所以,雲浮市委書記盧榮春在全市動員大會公布了自己和市長的手機號碼,他說:「將全力以赴為落地雲浮的企業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務,營造一年365天都是『企業家日』的氛圍」。
從杭州到佛山,兩位市委書記早在去年就力挺民營企業:
杭州市委書記劉捷說:「民營經濟是杭州金名片」,佛山市委書記鄭軻說:「企業家是推動佛山企業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低端到中高端的頭號功臣,是擦亮佛山製造品牌、叫響有家就有佛山造的擎天之柱。」
暖風頻吹,全力拚經濟,這是2023年的中國場景。
因為大家都很清楚「發展才是硬道理」!
此時此刻,又想起總理曾提到的江浙人的「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
共識已經形成,希望一切向好,因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值得最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