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他在當兵時曾擔任過某位師長的警衛員,退伍之後又被這位師長召回。他作戰勇猛,並且掌握多項作戰技能,堪稱多面手。他既是一名合格的警衛員,同時也是一名排雷高手。在一次戰鬥中他為了搭救踩中地雷的戰友而被炸傷,導致右眼失明。
他因戰負傷,但他的殘疾證上卻印著因公負傷,一字之差,讓他為此奔波小半輩子。年過花甲的他在為戰友掃墓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座烈士碑上有他的名字。犧牲還是殘疾,為何這裡有他的墓碑?
宴禮根出生在建國後的江西農村的一個普通家庭中,當時他為了謀生,獨自來到洛陽。在69年,當時的解放軍正好在洛陽招兵,宴禮根就去報了名。在部隊中,他在日常訓練中的刻苦表現很快被127師師長張萬年所賞識,被他調來擔任自己的警衛員。
在他服完五年兵役退伍之後,張萬年聽說此事後認為這樣優秀的士兵退伍回家太可惜,又將他召回部隊。在1976年,由於部隊的需要宴禮根被分配到師部工兵營,在這裡他認真地學習了排雷和拆除地雷的技術。
在工兵營中,宴禮根努力鑽研排雷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成績在整個連隊中都是遙遙領先於其他人的。當時國內還留有許多戰爭遺留下來的地雷,這嚴重地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宴禮根在排雷任務中,通過他的高超的技術,每次都能圓滿完成任務。
在78年的年底,他被首長調往雲南昆明帶新兵。在第二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宴禮根也跟隨著上了前線。面對越南的入侵,我軍耗時不到一個月,就打到越南的首都門口,狠狠地打擊了越南囂張的氣焰。
在對越反擊戰中,越南方面使用了大量的地雷來為我軍製造麻煩。在一千多公里的邊境線上,有超過一百個雷區,而雷區的覆蓋面積超過了三百萬平方公里,其間分布著百萬顆地雷。
中越邊境叢林密布,山脈連綿,地形極其複雜。越南軍方為了阻止我軍的進攻,在邊境線上布置了大量的地雷,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非常恐怖。針對越南方面布置的複雜雷區,我軍將排雷部隊分為了搜索組、排雷組和警戒組。在我軍排雷過程中,敵軍還會在外圍對我軍實行干擾,這極大地增加了排雷的難度。
面對敵人的槍林彈雨,排雷勇士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形地物,匍匐前進。當他們逐漸靠近某高地後,遇到了棘手的問題。他們現在面臨著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面是百丈深淵,其他的地方密布彈坑,他們的位置距離高地只有一百多米,接下來的地方將是越軍的重點布雷區域。
宴禮根沉著冷靜,並提醒隊友要提高注意力,務必要搜尋每一寸土地。在這個時候,周圍的環境對排雷器造成了很大的干擾,宴禮根就帶領隊員們使用探針和肉眼觀察的方式一寸寸地搜索可能存在的地雷。就這樣,宴禮根帶領隊友們排除了一個個地雷,為進攻的士兵排除阻礙。
針對那些他們已經大概篩選一遍的雷區,為了徹底地排除雷區,宴禮根他們就採用手拉著手排成一排然後僚過雷區,以此檢驗路線的安全性。在後續進攻部隊到來之後,宴禮根就帶領戰友走在最前面,帶領部隊穿過雷區。
在1983年的一次排雷任務中,一個新兵不幸踩中地雷,宴禮根就大聲地安撫他,讓他站在那不要亂動,以防觸發地雷。當時的戰場上炮火連天,在宴禮根趕過去的途中,由於受到炮火的驚嚇,新兵觸發了地雷,被當場炸飛,宴禮根也被炸傷。
送往醫院搶救後,宴禮根脫離了危險,但還是有一些彈片殘存在他的大腦中,無法取出,這些彈片導致了他的右眼失明以及陣發性頭痛。在他退伍之後發現自己的殘疾證上寫著「因公負傷」而不是「因戰負傷」。一字之差,天壤之別。為此他多次去民政部門要求更正,但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總結:直到遇到他的老團長,在老團長的倡議下去為犧牲的戰友掃墓,一次意外地發現,才讓事情有了轉機。在墓地中,它發現了自己的墳墓。最後在老團長的幫助下,他最終得到了「因戰負傷」的殘疾證,為他在戰場上的付出得到了證明。這一天他足足等了35年。
現在國家越來越富強,對這些老兵的待遇也越來越好。在2014年,江西就率先出台了相應的政策,旨在提高軍人待遇。參戰老兵們將會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