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富春 通訊員 肖惠林 王麗軍 程麗紅
一噸銅杆,能拉出5萬米的銅線,韌性十足;
一爐銅渣,能提煉出金、銀、鉑、鈀、碲、錸等30多種稀貴金屬,變廢為寶;
一台冰箱,能回收銅、鋁、鐵等多種金屬廢料,再造一座「城市礦山」……
中國有色集團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色大冶」),以2021年9月6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通報為契機,聚焦主業,加快轉型,構建全產業鏈,走出了一條浴火重生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中色大冶旗下的晟祥銅業、稀貴金屬分公司、博源環保等企業,感受三年來的巨變。
精雕細琢一根「杆」
中色大冶擁有兩座冶煉廠,年產陰極銅近百萬噸,經上海期貨銅交所和倫敦金屬交易所銷往國內外市場。
作為國際大宗商品,銅精礦和銅價均受國際資本控制。原料和銷售「兩頭在外」的國內冶煉廠,只能賺取微薄的銅加工費。今年以來,銅加工費急劇下滑至個位數,兩個冶煉廠形勢嚴峻。
如何應對?唯有延長銅加工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黃石致力打造「華中銅谷」,即依託中色大冶發展銅杆、電線、銅箔、印刷電路板等下游產業,將高純度的陰極銅就地消化。
晟祥銅業就是這條銅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8月22日,晟祥銅業生產車間內,一塊塊銅板被加料機輸送至1100℃的豎爐熔化為紅色銅液,緩緩流入保溫爐,通過澆包澆鑄至鑄輪,再經過預整、粗軋、精軋……變成了直徑8毫米的低氧光亮銅杆。
晟祥銅業總經理吳展介紹,公司消化了中色大冶近三分之一的陰極銅。銅杆是生產微細銅絲、電機漆包線、新能源汽車線束,以及儲能電池銅箔等戰略性新型產業的重要原料。今年1月至7月,晟祥銅業的銅杆產銷量均達到歷史同期最高值,同比增長超過20%。
數據顯示,國內銅杆年產能2200萬噸,市場需求僅1000萬噸。參與激烈的競爭,產品質量至關重要。「質量標準越高,客戶滿意度越高,加工費率就越高。」吳展說,近年來,晟祥銅業產品質量穩步提升,今年1月至7月優等品率創歷史最好水平,為晟祥銅業在紅海市場中保持競爭力以及持續開拓高端客戶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噸銅杆,能拉成5萬米的銅線,對產品的延伸率、表面缺陷控制等要求極高。晟祥銅業將技術人員下放至車間擔任輪值副主任,歸納總結標準操作手冊,嚴格工藝流程;圍繞微細絲用高性能銅杆生產的關鍵技術,與行業知名高校合作,持續優化生產技術指標和操作標準化水平,不斷降低產品的斷線率和空心率。
「過去,我們的市場主要以電線電纜客戶為主,漆包線、微細絲等高端客戶占比很小。通過持續提質量、走高端,目前我們的電線電纜以及漆包線、微細絲等客戶齊頭並進,客戶結構不斷優化。」吳展說,晟祥銅業今年有望實現24萬噸的產銷量,明年產銷量還將進一步提升。
淘盡廢渣中的稀貴金屬
銅礦,往往伴生有金、銀、鉑、鈀、硒、碲、錸等多種稀貴金屬。
進口銅精礦中的金、銀等貴重金屬,早在選礦時大部分已被國際礦業巨頭提取,只有少量殘留。至於其他含量很低的稀有金屬,因提取工藝複雜,往往被放棄。但稀有金屬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在工業領域,尤其是高科技、航空航天等國防領域無可替代。
今年初,中色大冶成立稀貴金屬分公司,此前他只是冶煉廠的一個車間。「今年,我們將處理中色大冶兩大冶煉廠的7000多噸陽極泥,產值將突破70億元。」稀貴金屬分公司工程師張磊鑫說,高純金、銀、硒、碲、錸等十餘種稀有金屬提取工藝已經成熟。
經過嚴格安檢,走進稀貴金屬分公司生產現場,巨大的銀色儲罐內,液碲回收項目攻關實驗正在緊張進行。張磊鑫介紹,今年3月份,公司聯合國內知名高等院校啟動了該項目,經300餘次反覆實驗和持續優化,8月份達成攻關實驗目標,形成了工業放大實驗方案。如今,公司碲金屬年產量已突破30餘噸。
金屬碲具有良好的光電性能,能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廣泛用於光電器件,還能製造電子射線探測器等,現在市價達60萬元/噸。稀貴金屬分公司總經理助理王亞東說,銅礦伴生的稀有金屬含量大多很低,加之不同金屬提取工藝各不相同,對技術和工藝要求極高,對於小金屬的認識,理論研究目前還不算透徹。分公司與科研機構深度合作研究有價金屬的含量、性能及提取工藝技術,「隨著半導體產業和軍事科技的發展,小金屬價值會愈加凸顯。」
對於中色大冶來說,通過科技創新將資源吃干榨凈,既避免了重金屬污染,又為企業賦能提質增效。
掘金「第五座礦山」
中色大冶在黃石域內擁有四座礦山,經年開採,儲量日漸減少,年產能近百萬噸的兩大冶煉廠,如今銅精礦需大量海外進口。
解決原料問題,中色大冶將目光瞄準「城市礦山」。博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再生資源回收拆解利用,是中色大冶循環經濟板塊的主體企業,也是再生原料供應基地。
走進位於大冶湖高新區攀宇工業園的博源環保公司,倉庫內廢舊家電堆積如山,拆解線上一片繁忙,一台台冰箱從流水線上進入破碎機後,經過磁選、色選、比選……塑料、玻璃、金屬各落各袋。該公司副總經理劉國平說,公司年處理廢棄電器150萬台,僅今年「五一」期間,黃石首屆家電「以舊換新」消費展就一次性回收舊家電5000台,交由博源環保公司拆解處理。
經過10餘年發展,博源環保公司形成從報廢電器、機電產品、汽車和工業廢棄物中回收銅、鋁等有色金屬,進行綜合利用的完整產業鏈。2015年,大冶有色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園被評為國家第六批「城市礦產」示範基地,躋身國家49個示範園區行列。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銅精礦煉銅總共1298萬噸,利用廢銅煉銅約395萬噸,市場中四分之一的銅都是廢銅煉的再生銅。從全球看,美國廢銅占精鍊銅的比重約為一半。目前,國內再生資源利用規模約為3萬億。預計到2036年,將達到15萬億規模。
劉國平介紹,今年1月至7月,包括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和電腦在內的「四機一腦」共拆解57.85萬套,廢舊汽車回收拆解509台,小家電拆解6283噸。去年,企業拆解舊家電超過100萬台,產出金屬銅3000噸,「相當於中色大冶的第五座礦山」。
作為有著71年歷史的銅冶煉「共和國長子」,中色大冶依託銅冶煉產業鏈優勢,以中國有色集團「1+4」發展戰略為引領,走好改革創新、項目支撐、國際業務「三條路徑」,不斷延伸銅精深加工,發展循環經濟,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將中色大冶打造成為中國有色集團國內銅產業核心基地。
記者手記
傳統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是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性因素,也是新質生產力發揮作用的主陣地。中色大冶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為契機,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銅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