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菲律賓開啟了一項名為聖塔 芭芭拉(Santa Barbara)的火箭/飛彈計劃,該計劃由海軍主持,旨在打造菲律賓國產的彈道飛彈、空地飛彈、地空飛彈、火箭炮等系統的武器裝備。
從世界範圍來看,有能力獨立完成如此全面火箭/飛彈研製的國家至今也就這些傳統的軍工大國,當年的菲律賓在相關方面毫無經驗,連仿製經驗的幾乎沒有,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在時任總統的支持下,該項目仍舊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菲律賓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所以一開始的並沒有直接上馬飛彈項目,而是在德國技術人員的支持下發展無控火箭之類的,主要用於技術探索,等到相關技術掌握了才研發技術難度更大的飛彈以及考慮量產。
1972年年底,被命名為「Bongbong-1」的火箭彈開始測試,這是一種射程12千米的火箭,口徑180毫米;在1975年時又發射了名為「Bongbong」的火箭。菲律賓在這些火箭身上試驗了很多設計,包括固定三角翼長彈體或短彈體,摺疊翼長彈體或短彈體,在有德國技術人員的支持下還搞這麼多實驗,應該是考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菲律賓本國的技術人員。
對於菲律賓大張旗鼓的發展火箭/飛彈,菲律賓總統對外界的解釋是菲律賓國防不結盟,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建立必要的防禦力量。不過各界對此事批評很多,它不僅超出菲律賓的技術實力,也容易引起周邊國家的反感。
不管如何菲律賓確實在有條不紊的發展火箭與飛彈,或許是技術實力實在太差,到1980年時都沒有取得實用化的進展,就連一款實用化的火箭炮都沒能搞出來,然而這時候總統離去,項目失去了支持。
各界很快團結起來將聖塔 芭芭拉項目終結了,只是他們的藉口實在是奇葩,他們說總統發展火箭/飛彈是為了發展核武器,而菲律賓此前曾宣布過禁止在菲律賓使用或擁有核武器。
如果是考慮到避免其他國家在菲律賓存放核武器進而被利用,這倒也說得過去,如果說是菲律賓自己發展核武器,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其實作為一個小國,適當發展一些國防科技,仿造或者研製一些基礎性的武器裝備並不為過,也在國家實力承受範圍內,聖塔 芭芭拉計劃將目標定得太高遠了,不僅實施起來困難,計劃本身也會讓各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