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研究《塔木德》的猶太學者,剛剛結束他的學習生涯,到艾黎扎拉比那裡,請求給他寫封推薦信。
「我的孩子,」拉比對他說:「你必須面對嚴酷的現實。如果你想寫作充滿知識的書,你就必須像小販那樣,帶著罈罈罐罐,挨門挨戶地兜售,忍飢挨餓直到40歲。」
「那我到40歲以後會怎麼樣?」年輕的學者滿懷希望地問。
艾黎拉扎比鼓勵地笑了:「到了40歲以後,你就會很習慣這一切了。」
這一則小故事流行於猶太人之間,他們用這樣的故事教育後代苦難是不可避免的。苦難教育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深遠,很多人總是逃避苦難,不願意去品嘗,但要知道,只有經歷苦難,才能從苦難中汲取動力和能量,只有真正懂得苦難的含義,才能品出苦難賦予它的甜。
對於苦難,任何人都會有一種不由自主想要逃避的心理,殊不知,經歷了苦難之後的生活才能更甜。所以,交給孩子品的本領,他才能夠明白究竟什麼才是真的甜。
父母要讓孩子自小接受艱難困苦的磨鍊,教會他們敢於面對挫折,不怕失敗,以培養他們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經過在逆境中千錘百鍊成長起來的孩子才能更具生存競爭力,這也是父母應為孩子盡到的義務和責任。
讓孩子的心理上經得起挫敗,關鍵就是要他能「縮小」自己,不要有唯我獨尊的意識,在看問題的時候能夠從別人的角度來看,那麼他就不會輕易被一件小事情打敗了。
然而,現在的很多家庭,家長不捨得孩子吃苦,他們動輒「寶貝寶貝」的叫著,恨不得為孩子做一切。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好吃懶做、嬌氣任性,還缺乏責任心、感恩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很多事情沒有經歷,不知道生活還有不如意的一面,很多東西從來都是像天上掉下來的一樣容易,不需要費一點心力,這個時候,他怎麼有機會、有能力去承擔生活給他的各種考驗呢?
現在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家境優越的孩子,他們從來沒有認真努力過,總認為一切都不用愁,自有父母安排。這樣的孩子就是缺乏了危機的意識,相信當真正的困難來臨的時候,他們會被徹底打敗。在任何情況之下都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運。
給孩子進行苦難教育,孩子才能真正強大。
如何培養孩子的危機意識呢?可以有以下的幾種方法:
1家長不用擔心給孩子的物質條件不夠或者覺得自己孩子穿的吃的比不上別的孩子,應當明確告訴孩子,家裡條件沒他想像的好,父母掙錢不容易。如果希望得到更好的東西,那麼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
2在培養孩子危機意識的過程中,不應該一味地批評和限制,當孩子有一些進步時,比如懂得節儉了。父母也應當不失時機地加以表彰和鼓勵。
3要使孩子的危機意識成為一種思考習慣。在孩子小時候,就告訴他:不努力馬上就會有危機:你立刻就會得不到你想要的好東西。先讓他在腦子裡形成這種條件反射和好的習慣。當他慢慢長大時,再不斷地向他灌輸奮鬥、進取的意義。
給父母的建議:培養孩子的成就欲
同是幾個孩子的母親,一天,母親拿出了幾個蘋果,要給孩子分蘋果。可是蘋果有紅有綠,有大有小,各不一樣。
一個母親告訴孩子:「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
另一個母親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比賽一下,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幾塊,你們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乾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大蘋果。」
結果,前一個母親教育的孩子為了討母親的歡心,學會了撒謊,最後進了監獄。而後一個母親的兒子從中明白了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最後成了白宮的主人。
第二個母親,她做法的高明之處在於激發了孩子的成就感。經常有成就感的孩子能夠在將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將來能夠出人頭地,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成就感呢?可以從下面的幾個方面開始:
1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提升孩子成就動機的大前提。孩子敬重和認同父母,這樣能夠充分發揮家長的影響力,家長正確價值觀的建立對孩子的成就欲也有著間接的鼓勵。
2豐富孩子健全的情緒體驗。腦生理學家指出,支配創造慾望的區域與支配情感的區域,同在大腦「新皮質」的額葉。這正是與動物本質不同之所在。人有兩片額葉,動物沒有。只有人才會產生動物遠不能比擬的複雜慾望和感情。因此,要發展孩子的成就欲,必須豐富孩子童的情緒體驗,使他們成為情感豐富、健全的人。
3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孩子在獨立做事情的時候會體驗到各種情感,這種體驗會反過來激發他們做事情的慾望和興趣。在他們的努力下,事情成功時,心情與在別人幫助或強迫下成功是大不一樣的,巨大的喜悅會激起爭取取得更大成功的慾望,相反,失敗了也會使他們產生出不屈不撓的精神。
4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儘早取得成功。成功是在一次次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無論孩子學什麼、做什麼,都要為之創造條件,耐心引導。切忌冷嘲熱諷,傷害孩子。
5適時地給予正向回饋。適時的鼓勵和支持能成為激發孩子成功的動力。回饋可以用具體明確的言語表達,也可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方式。
6鼓勵孩子涉足新的領域,敢於嘗試沒有做過的事情。家長習慣於責怪孩子的冒險行為:「太危險了!」「那可不能去!」禁令和責備對孩子十分有害。興趣的萌芽、新奇的體驗受到摧殘。額葉因得不到足夠的刺激而發展不起來,孩子會變成一個缺乏慾望的人。
7要幫助孩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事後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想想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如果重新做時應怎樣改進會做得更好,使孩子的聰明才智和成就欲得到更好的發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vixo28BUQOea5OwWns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