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做家庭教育時間越長,越意識到,孩子真的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什麼樣,看父母就知道了。
如果,父母有素質、有涵養,不斤斤計較,不小肚雞腸,接人待物有禮有節的,那麼,孩子也必定開朗、陽光、積極向上,與人相處隨和禮讓;相反,如果父母凡事都從自己出發,總考慮自己吃虧還是占便宜,那麼,這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也自私自利、霸道任性。
以下這三種父母很招人煩,自私自利,不受人歡迎,孩子也不討人喜歡!
理所當然型
網報,一媽媽把女兒送到幼兒園,保健老師發現孩子手足口症狀,讓她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媽媽告訴老師:她已經知道女兒得手足口了,但是,兒子手足口住院還沒好,她沒空照顧女兒。既然已經幼兒園交了學費,幼兒園必須接受孩子。然後,就把孩子丟下,去醫院照顧兒子了......
還有一個類似的媽媽,弟弟水痘,姐姐被傳染,媽媽帶著弟弟去上海,把姐姐送來幼兒園。打過疫苗後發作的水痘初始的症狀一般都很輕,等老師發現時已經一天多了,最後,班上三個孩子被傳染,整個班停課一個多月。
孩子患傳染性疾病,卻隱瞞病史,非要上學,傳染其它的孩子的家長不在少數。有的雖然沒去上學,卻去了公共場所,淘氣堡或飯店等,也會導致其它孩子被傳染。
這樣的家長,遇到後,讓人氣憤又無奈。雖然被傳染不是百分之百的,但是,只要有可能,就不應該讓得了傳染性疾病的孩子隔離,不要出門。
所謂道德,就是心中有他人。只想自己不顧他人,別說公德心,連「德」都沒有。這樣的自私自利,與故意傷害本質上沒什麼區別!
「總有理」型
學校老師有償補課,是非常讓人頭疼的問題。可是,有些家長一邊謾罵舉報,一邊卻找教師為孩子補課。
對這樣的家長來說,在校老師有償補課實在無法忍受,憤怒之餘,就會舉報,讓相關部門來抓、來制止,而這,常常針對的是自己孩子的老師。也就是說,自己孩子老師在外有償補課,家長就受不了。
但是,家長又擔心孩子不補課成績落下,不補不行,於是,又千方百計找老師給孩子補課,尤其畢業班的孩子,家長覺得文化校的老師不行,沒有一線實戰經驗、信不過,於是,花重金找一線的在職教師,要知道,稍微有些名氣的老師就開價不菲。
拿我所在地區為例,今年,一線初中畢業班有名氣的公辦校老師,一對一補課,一小時2000塊!要知道,孩子哪有補一次兩次就ok的?起碼得十節課,還要看孩子自己的領悟程度,可想而知,家長要為此花多少錢?
《人民日報》曾發表文章,補課費成了普通家庭的主要收支!的確如此。
「總有理」型家長,一方面不接受老師的有償補課,另一方面又花大價錢請老師補課,這樣矛盾擰巴,出於怕吃虧的心理:
既然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不讓老師有償補課,老師要是還執迷不悟,給孩子有償補課的話,就吃虧上當了;
為孩子找老師補課,也有「怕自己吃虧」的心理有作祟,別人都補,自己孩子不補,怕落下。
因此,不惜花高價找老師補課。
怎麼做,都有理,怎麼做,自己都對,是這個類型家長最突出的心理特徵。
強詞奪理型
網報,北京豐臺的一家餐廳,一個媽媽把藍色的碗用來接孩子的尿,然後,直接倒進裝食物的碗中,被發現後說,「反正碗也是要洗的」!
看完報道,瞬間明白,熊孩子為什麼越來越多,只因,熊家長層出不窮,必然養出熊孩子。行為不當,被人指出,不反思,不糾偏,只狡辯:
反正也要洗,為啥不用家裡的碗接尿?
反正也要洗馬桶,為啥不用來洗菜做飯?
反正也當媽,為啥不做個好榜樣?
心理學上說,每個人都走不出自己的童年。孩子童年時,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影響將是終生的。
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乃至將來,講究的都是合作共贏。
自私自利的媽媽,絕對教不出大氣有愛的孩子。自私狹隘,誰願意走近,談什麼合作,哪會共贏?
這個時代,真是「拼爹」、「拼娘」的時代,拼的不是金錢,不是地位,而是父母的格局、修養。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決定了孩子走多遠,飛多高!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更多育兒乾貨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