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鄉村種菜"裏手"李昌文,重振耒陽蔬菜種植雄風

2019-10-14   耒陽生活圈

耒陽話「裏手」,乃普通話能手是也。「扯裏手」,雖則為中性詞,亦有些誇張讚美之意也。城郊農人李昌文,實種菜「裏手」,當地無出其右者。仲夏,余於菜地見他,炎日烈烈,汗流滿臉,其仍笑曰:「尚未三伏,日頭不毒,正作菜旺季也」。余環顧周端,皆菜地也,綠油油,或條狀絲瓜;或嫩嫩青椒;或青青茄子;或長長豆角;大都生機勃勃,青翠欲滴。李邊鋤草邊聊曰:「每晨擔一些,去五里牌藍天市場兜售,換銀兩三五,快哉!」

李昌文者,年七十,和共和國同齡,餘慶辦事處西園村人也,世代為農,灣中有著名紅軍軍長李天柱烈士,乃李昌文長輩也。李極健談,面余採訪,滔滔不絕,侃侃而談,極盡心中話語。時正清晨,田野蔥綠,荷葉吐艷,一橋飛架,高鐵馳騁。李於菜地扯一籃豆角,面對鐵路對余曰:「好時代也,交通便捷,即去賣菜,亦乘摩托,來去短暫,又省腳力」。又嘆曰:「舊社會方圓盡荒蕪山野,百姓出行只有腳力,真好苦也;新中國成立,老百姓翻身做主人也,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最是如今,變化讓人眼花繚亂也」。即便他此等年歲老農,亦可作菜上市,生活綽綽有餘矣。

余觀李昌文,中等身材,滿臉黝黑,手腳利索,初窺之不似古稀之人。李曰:「現鄉間長壽者多,類似他之齡者多如牛毛,八九旬老人仍生活自理者亦多,於他閒不住便種些菜地,一則自給,二則換些鈔票,增加生活質量也。余問他,年銷菜可達多少人民幣?答曰:「五六千之間也,可供平素砍肉買生活用品也」。又曰:「足矣」!余又問其家人狀況,李曰:「妻在桂省幫女兒做事,偶爾亦要接濟下晚輩」。然總體上他自立,生活還是充裕也。

再聊種菜方面,李昌文曰:「以前只種糧食,菜只是自留地種點,後責任制田土到戶,他見離城極近,便伺弄蔬菜去賣,久之便變為作菜裏手。李笑曰:他之種菜「裏手」只能在五里牌一邊,若講灶市零洲等地,甘拜下風,人家才是種菜「裏手」也。

細問李昌文種菜,李一一作答。大至為,冬種大蒜白菜蘿蔔等,夏栽南瓜辣椒茄子等,皆一些時鮮菜矣。李昌文曰,他種菜僅用老土辦法,豬糞牛糞之類澆灌,殺蟲亦用火灰噴洒,純綠色無污染之菜也,挑至藍天市場,皆成搶手貨。李昌文曰,「做人實在些好,如今城裡人養生,想呷鄉下土菜,不喜菜販子之菜,但真正土菜亦少,類似我一樣賣菜老農,不多也」。

雖七十,李昌文頗有思路曰:「當下耒陽種菜已非從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灶市乃郴州蔬菜中轉站,耒陽蔬菜名氣遠揚,金南、聶州、零洲皆為蔬菜基地,斗轉星移,如今金南、聶州皆高樓林立,只剩零洲仍為蔬菜基地,但明顯不能滿足市場」。李昌文曰:「其實如今餘慶、哲橋、南京一帶,完成可建大型蔬菜基地,只要有恆心,盡能重振耒陽蔬菜種植雄風」。

老農李昌文,種菜「裏手」李昌文,乃耒陽鄉間普普通通一員也,然從他們身上,可看出耒陽人樸實面目也,亦可領略到耒陽人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之欣喜心情,更感受到耒陽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也!

圖/文:歐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