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 | 中央電視台
作者|山野
最近,《新聞聯播》變了。
7月25日,康輝在「飯點兒」講了件荒唐事,網友在「噴飯」的同時紛紛表示:「厲害了我的《新聞聯播》」。
妙語連珠的用詞讓《新聞聯播》成了大家的「下飯神劇」。每一句都那麼鏗鏘有力、振奮人心。
講真,哪怕是循環看了很多遍,依舊覺得很爽。
《新聞聯播》變了背後,我今天想聊聊這個播報新聞的男人——康輝。
01
「別人家的孩子」
提起康輝,你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靠譜、正經、嚴謹。
比如求學時期,他就是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中考全市前五,高中名列前茅,高考成績能上北大......
康輝考試成績單
圖片來源:@達人鈞鈞
可實際上,他骨子裡也曾藏著一絲「反叛」的精神。
高中時期,有一年正逢漢城奧運會。他向老師請假看開幕式,當然是遭到拒絕。
耐不住性子的康輝決定逃課,結果回來就被劈頭蓋臉教訓了一頓。
於是,他也寫了人生中唯一一份檢查,並自嘲說:「深挖思想根源,把自己罵得狗血噴頭。」
其實康輝的高考成績高出重本線很多,甚至可以上TOP3的名牌大學。可他卻因個人愛好選擇了中國傳媒大學的播音主持專業。
這個舉動在當時確實挺「離經叛道」的。因為在大人心中,學播音似乎並不是一份安穩的營生。
家長不理解、老師紛紛阻撓、連同學也覺得不可思議。他還是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如果不是當初的「一意孤行」,或許我們現在還不認識他。
也正是這種「反叛」,讓康輝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並願意為此付出代價。
而他的主持人生,就這樣開始了。
02
「自命不凡」
大學一年級時,康輝18歲。
一方面他天賦秉異,成績優秀。另一方面,少年時貪玩、不安分的習性依舊未改。
更何況在大學,他也自由了許多。曾經組織過同學出省旅遊,膽大心細地康輝從計劃路線到買票,都給安排地明明白白的。
可他同時也質疑過自己當初的選擇。
播音是他最初的愛好,可一旦把愛好變成工作,就無趣至極。
他覺得播音課枯燥且乏味。每天要從最基礎的普通話學起,還要練習別人幼兒園就會的元音字母發音。
機械式的練習日復一日,久而久之便失去了新鮮感。
「不然......乾脆轉專業算了。」
可是,每當出現這種想法,他都會告訴自己: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
直到一份成績單擺在他面前。那時在一次考試中,他拿了全班唯一的滿分。之前的努力訓練終究沒白費。
這給了他一絲信心,讓他開始覺得自己每天學的東西,是有意義的。
18歲的康輝和我們一樣。有著一顆躁動不安的心,急切地期待一個結果,尚不懂得好事多磨。
可後來我們才知道,每當想要放棄的時候,就告訴自己「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畢竟,命運終究會給你一個答案: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會有答案。」
03
「無法複製,不能超越」
由於成績優異,康輝後來去了央視工作。
在電視台,他的形象好氣質佳,說話字正腔圓,工作也是順風順水。
外人眼中的康輝或許是光鮮亮麗的,可對於年輕時的自己來說:每天都在播報新聞,難免心生無趣。
這種不安於現狀的心很快反映在工作上,被一個細心的朋友發現並提醒他:
「我看到你播出了,但我覺得你不是很認真。」
「如果第一次看到你的人,就覺得原來這個主持人態度不認真,那麼他下次選台看到你的時候,人家完全有理由換台。」
仿佛醍醐灌頂,康輝開始反思之前的自己。
的確,我們都曾年輕過、眼高手低過,卻不知職場如登山,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也需要十幾年如一日的耐心。
在越過山丘前,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康輝開始端正自己的態度。
在央視主持人的辦公室里,每個人都有一個柜子。
一般大家播節目很著急,衣服難免亂放在那裡。「只有康輝的柜子,20多年來永遠整整齊齊。領帶是領帶,西裝是西裝。書稿排列分類的非常整齊。」
只要有時間,他就會提升自己。
在電視台圖書館,借閱量最大的同事就是康輝。對他來說,自己必須在日新月異的時代精進日上,每日學習已成為深入骨髓的習慣。
正是天分+努力的態度,讓康輝的職場生涯穩中有進。
他開始主持《新聞聯播》。
我們常以為《新聞聯播》的主持稿件都是會提前準備好的,主持人會有大把的時間了解熟悉它。
可實際上,由於新聞的時效性,主持人們經常是在開播前半個小時,才能看到當天新聞的完整的稿件。所以開播前的準備過程都是驚心動魄、分秒必爭的。
晚上6:20,瀏覽即將直播的新聞,通讀一遍熟悉稿件。
6:30和搭檔進入直播間,稍作練習和排練。
開播5分鐘前,進行最後的內容確認,避免一絲疏漏。
可以看出,全國人民都在看的《新聞聯播》對於康輝來說,通常只有半小時的準備時間。
而他的能力和水平也證明了:
「無論再臨時再緊急的稿子,無論多大排場的晚會,到了康輝這裡,都會被他完成得「無法複製,不能超越」。」
04
「不懂浪漫,安於平凡」
在電視螢屏中,我們看到過太多秀恩愛的夫妻情侶。
他們恨不得把最幸福甜蜜的時刻,像顯微鏡般分割成一個個片段供觀眾食用。
口感賣相雖好,卻經不起風雨,耐不住考驗。
以至於近些年,我們看到了太多曾經海誓山盟的「神仙眷侶」紛紛人設崩塌,鬧得一地雞毛。
直到看了康輝夫婦的故事,才覺得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人的「婚姻」最為合適——
靜水流深。
康輝和妻子劉雅潔其實是校友。
康輝和妻子劉雅潔
他是學長,妻子是學妹。雖在一個學校,但兩人從未見過面,彼此也沒什麼印象。畢業後妻子去康輝所在的央視實習。
有一天下班回家,路過一條漫長的樓道。她走在這頭,他從另一邊走來。
你以為即將會發生一場浪漫的相逢嗎?
太天真了。
從妻子的視角來看,「他不是走著過來的,而是飄著過來的。」
原來當時康輝在忙工作。步伐飛快,根本沒注意到眼前的、未來的妻子。於是兩個人的第一次「相逢」,就這樣擦肩而過了。
實不相瞞,他們第一次正式見面,源於老套的「相親」。
正是這次吃飯,讓劉雅潔見識到了康輝和大多數中國直男一樣,有著「耿直蠢萌」的一面。
吃完飯,劉雅潔大熱天地陪康輝給朋友選禮物。作為感謝,康輝給劉雅潔買了一根冰棍。
康輝是個實用主義者,覺得吃冰棍能讓對方涼快一些。
逛完街,康輝送劉雅潔坐車回家。劉雅潔當時腦補了一下小說里的情節:初次相見的兩個人,在分別時可以揮手再見。
想想還挺浪漫的。
正當劉雅潔鋪墊好心情,上車後準備回頭向康輝作別的時候。揮手的那一瞬間,康輝一溜煙就沒影了。
沒錯.......他......就這麼走了。
種種跡象表明,康輝是個十足的傳統直男。傻傻的,呆呆的,根本不懂什麼是浪漫。
不過康輝也不是自暴自棄型選手,他也會像同事那樣給妻子送花。
第一次送花,是劉雅潔過生日。
康輝送給她一束玫瑰,劉雅潔喜極而泣。回到家才發現,玫瑰花花苞上有一隻肉蟲子。
要知道,她最怕蟲子了。
而康輝只能在一旁委屈地說:「那麼多花,我也沒辦法一朵朵掰開檢查啊。」
第二次送花,劉雅潔滿懷甜蜜地把它放在床頭。
可她剛打算睡覺,就發現又有一隻肉蟲子,正朝著床的方向爬過來。
那一刻,劉雅潔釋然了,她決定「放棄治療」,同時也得出了一個結論:康輝不送花這件事是對的。
從此以後,妻子再也不要求康輝玩浪漫了:
「你以後不要再送給我花了,你的愛意我領了。」
這麼看來,康輝就像中國大多數家庭的丈夫一樣。
不會玩浪漫,不好意思直白地表示愛意,更不會在人前秀恩愛。
可背地裡,他們卻懂得愛護妻子,遇到什麼事也敢於承擔。他們只是內斂,卻知道作為男人,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就像劉雅潔有一次腰摔傷了。
當時工作很忙的康輝決定調班,堅持每天送妻子做康復理療。平時不懂浪漫的他,卻在這個時候對妻子關懷備至,細心呵護地照顧她。
當然,結婚22年,他們也有吵架的時候。
可反思之後也覺有趣,「到底為什麼吵,其實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有人問,兩個播音系的人吵架,到底是什麼體驗呢?
「我大聲嚷嚷就像催眠曲,他特別快就睡著了。」
很詼諧的情景,卻像最真實的夫妻。有矛盾時,妻子傾訴的會比較多,丈夫大部分時間是聽。可不知為什麼,聽著聽著就睡著了。
康輝解釋說,「不是故意去睡,而是很認真聽她說,但還是睡著了。」
或許這也是避免矛盾升級的方式吧。
雖然在很多人眼中,吵架也要吵出個結果出來。可實際上雙方多半會受情緒左右,一時衝動說了傷害彼此、覆水難收的話。
這種恰到好處的止損,讓康輝和妻子一起走過了22個年頭。這對於他們來說:平淡,卻值得回味。
就像他們共同的老師這樣形容這段婚姻:
「文文靜靜,乾乾淨淨,安安靜靜」。
這三個詞不正是我們大多數人心中,最嚮往的婚姻嗎?
那些山盟海誓和刻骨銘心確實值得羨慕,可它們也像煙花一樣轉瞬即逝。
而婚姻真正的暗面,其實就是由平淡生活的每一天構成的日子。雖然平淡似水,但能讓你在其中嘗到一絲回甘。
就像22年前,康輝在寫給別人的信中,這樣描述自己的妻子:
原來我一直堅定認為,到三十歲也不晚。
可這幾天,突然有種想成家的想法。
主要是想穩定下來,
每天工作後可以回到一個溫暖的,
有人陪伴的地方。
那種感覺想像的出來,
真是好極了。
她,怎麼說呢?
很漂亮(至少我這麼認為),
很純也很倔(有點像小龍女)。
也許不太像時下的女孩子那麼活躍,
但她適合我。
我現在想離開她,
我真的會受不了。
我不怕你笑話我,真的,
也許戀愛的人都有點昏頭吧。
1996年11月11號
如今,康輝和妻子的生活一如既往地平淡,可他們視彼此為最重要的存在。無論再忙,只要想想對方,便心生暖意、會心一笑。
就像倉央嘉措的一句詩:驀然回首,寂靜歡喜。
夫妻結婚22年
共同養的貓最愛看康輝主持的新聞
從天賦秉異的「別人家的孩子」,到骨子裡藏著「叛逆」的愛玩青年。
從不懂浪漫的蠢萌直男,到學會承擔、安於平凡的好丈夫。
康輝的經歷雖然沒有流量明星那般引人注目,卻值得每一個人細細品位。他的婚姻雖不是真人秀那樣甜倒眾生,卻讓我們看到了真實和坦誠。
人生不盲目、不湊活。
婚姻不虛偽、不做作。
這就是康輝。
比起那些表里不一、道貌岸然的人。
他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