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多關節腫痛將近30年
老風濕病患者
每到天氣轉冷,手指就會出現「變色」
遇冷後發白髮紫
難道是凍著了?
68歲的王阿姨(化名),曾被明確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但一直沒有進行規律診治。
近日,病情加重的王阿姨慕名到西安市紅會醫院風濕免疫內分泌科就診,楊西超主任查看情況後明確告訴她,這是類風濕血管炎的表現。
王阿姨一直認為類風濕關節炎是慢性病,近30年長期患病,用藥時間久就堅持不住了,沒想到這次這麼嚴重:雙手、雙足跖趾的關節被破壞、畸形,甚至手出現遇冷後變白變紫,手食指遠端顏色發黑,自行用碘伏浸泡後指間腫脹、疼痛明顯並出現了流膿。
1、什麼是類風濕血管炎?
類風濕血管炎是集中在血管壁本身的一種破壞性炎症,好發於病情嚴重且病程較長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尤其是病程>10年且病情控制不佳、仍在活動期的患者。類風濕血管炎是類風濕關節炎最嚴重的關節外表現。
2、會出現哪些症狀
類風濕血管炎可累及多個器官,皮膚是最常見受累的組織,可出現甲襞病變、紫癜、下肢腿部潰瘍、指端缺血、網狀青斑、類風濕結節等表現;此外可累及外周神經系統、眼睛、心臟、肺部、腎臟、中樞神經系統、胃腸道系統等,出現相應症狀。
楊西超主任提醒:慢性病的管理是需要醫生和患者共同努力和堅持的事情,管理不善就可能出現病情的惡化,身體痛苦,經濟負擔也會進一步加重。
3、慢病患者要注意:定期監測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關節滑膜、軟骨和骨質,長期慢性炎症會導致骨質破壞和關節畸形,甚至殘疾,也會引起多臟器損害。早期診斷、早期實現「達標」治療至關重要。
達標治療是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核心策略,定期監測和隨訪是實現達標治療的必要條件。患者應了解自身病情,樹立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在醫生針對病情制定的個體化治療方案中,積極參與疾病治療和管理過程;此外戒煙、體育鍛鍊、減重和心理支持等其他非藥物干預措施也可提高對藥物治療的反應,改善病情。
病情發生變化時
醫生和患者需積極溝通交流,
定期監測、評估病情
可以採取線下+網際網路諮詢等多種方式交流,
制定新的治療方案
早診斷、早治療,預後就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