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火了,如今的東京汴梁卻讓人「回首悵然」

2022-06-21     每經影視

原標題:《夢華錄》火了,如今的東京汴梁卻讓人「回首悵然」

東京真是,富貴迷人眼。」

最近的熱播劇《夢華錄》,又被戲稱為北宋版《東京女子圖鑑》,其中生動展現了當時的市井風貌、社會生活、文化習俗等方方面面,讓人瞬間夢回那個經濟發達、文化繁盛的時代。

史學家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而作為北宋都城的東京汴梁——也就是如今的河南開封,也曾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城市。

不過,因為種種原因,這座繁華的國際大都會早已長埋地下,開封也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失去姓名。

如今,我們只能從前人的記述中「開卷得睹當時之盛」。千年以前,流落南方的北宋遺老孟元老追憶故都往事,寫下流傳後世的《東京夢華錄》,重現了一幅「節物風流,人情和美」的東京風情畫,堪稱文字版「清明上河圖」。

城市在望,城門打開,夢中繁華的追憶,就從這裡開始。

從一條汴河說起

電視劇《夢華錄》中,東京街巷密布、河網交錯,主角們日常出行,也常常選擇船作為交通工具。實際上,當時的開封,正是一座因水而興的運河城市。

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其時有四條河流穿城而過,分別是繚繞於南城的蔡河、自西北向東南貫通京城的汴河、城市北部的五丈河以及自西北流入皇宮大內的金水河。

北宋東京城平面圖 圖片來源:文博中國

其中,除金水河主要滿足城市生活用水外,其餘三條河流都是漕運各地物資進京的黃金水道,被譽為「東都三帶」。

尤其是與黃河連通的汴河,「凡東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給焉」,被視作東京的「生命線」。《宋史·河渠志》指其「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賦,並山澤之百貨,悉由此路而進」。

歷史上,汴河開鑿於隋代,繁榮於唐宋。公元605年,隋煬帝遷都洛陽後,組織全國人力、物力開鑿通濟渠,其由汴河故道改造而成,最終形成一條以洛陽為中心、北經永濟渠抵達琢郡(今北京)、南達杭州的「人」字形大運河。

在古代,水路交通是影響城市興衰的重要因素。

受地理因素影響,自東南沿海至開封,一馬平川,江南物資通過運河到開封相對方便,而自開封以西至洛陽、西安等地,則由於漸趨丘陵和山區,運輸難度大大增加。扼守漕運要衝的開封,憑藉獨一無二的交通優勢,逐步成為物資匯聚之地,並由此奠定城市崛起的基礎。

隋唐大運河示意圖 圖片來源:洛陽網

北宋時期,開封迎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由區域重鎮一躍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東京夢華錄》中稱,當時的開封「八荒爭湊,萬國咸通」。四面八方的財貨集中於此,又通過水路疏散到全國各地,甚至海外。

經濟發展也令開封人口迅速增長,「太平日久,人物繁阜」。鼎盛時期,開封人口達到150萬之多,人口密度堪比今天的北上廣深,妥妥的國際大都市。

千年之前的「不夜城」

在許多研究者眼中,北宋時期的開封,已開始顯露出一個「現代城市」的特質。

「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花光滿路,何限春遊;簫鼓喧空,幾家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 對於過慣了現代生活的人來說,進入《東京夢華錄》的世界,總能找到幾分熟悉的味道。

圖片來源:開封市文旅局

在東京最大的「商貿中心」——大相國寺,每個月都會定期舉辦市民交易活動,首開後世城市大型廟會先河。集市「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從時令鮮果到飛禽走獸,從珠翠頭飾到馬鞍弓箭……各類商品應有盡有,甚至許多珍貴文物也能買到。前來購物的上至士族官員、下到平民百姓,據說黃庭堅、李清照、米芾等文人墨客都曾到這裡「淘寶」。

作為一座商業高度發達的城市,東京不但取消了坊市分離制度,還取消宵禁,商鋪臨街而設,夜生活豐富多彩。

飲食業堪稱東京最發達的行業。根據《東京夢華錄》所述,全城有72家高檔酒店,也就是「正店」,「大抵諸酒肆瓦市,不以風雨寒暑,白晝通夜,駢闐如此」。此外,各類食店、茶坊不可盡數,還有不少經營川蜀及南方飲食的「川飯店」和「南食店」,顯示當時有不少外來人口。

東京還是眾所周知的「不夜城」,《東京夢華錄》專門介紹了當時城中最著名的「美食街」——州橋夜市:

出朱雀門,直至龍津橋。自州橋南去,當街水飯、熝肉、干脯。王樓前獾兒、野狐肉、脯雞。梅家、鹿家鵝、鴨、雞、兔、肚肺、鱔魚、包子、雞皮、腰腎、雞碎,每個不過十五文。曹家從食。

出朱雀門,直至龍津橋。自州橋南去,當街水飯、熝肉、干脯。王樓前獾兒、野狐肉、脯雞。梅家、鹿家鵝、鴨、雞、兔、肚肺、鱔魚、包子、雞皮、腰腎、雞碎,每個不過十五文。曹家從食。

夜市營業時間 「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甚至「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即便是寒冷的冬天,「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

圖片來源:開封市文旅局

新興的市民階層也催生對文化娛樂的消費需求,「瓦子」應運而生。「瓦子「又稱」瓦舍」」瓦肆」,裡面不僅有歌舞、雜劇、相撲、傀儡戲等表演,還有商業市集,售賣衣服、吃食,跟現代人的生活頗有相似之處。

《東京夢華錄》還著重介紹了城內最大的演出場所「桑家瓦子」,一個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綜合性「商貿市場」,勾欄眾多、看棚寬大、名角雲集,以至讓人「終日居此,不覺抵暮」。

華胥夢覺,回首悵然

千年繁華夢影中。開封因水而興,亦因水而衰。繞城而過的黃河,不僅造就了開封的繁華,也數次將這座城市傾沒。

開封清明上河園景區 圖片來源:新華社

北宋之前,黃河流經河南北部,距離開封尚有一段距離。此後,黃河經過多次改道,逐漸南移,在開封境內頻繁決溢。據史料記載,自金明昌五年(1194年)到1949年以前的700多年間,黃河決口300多次,其中大水進城就有7次。

一次次黃河泥沙之上的「推倒重來」,也造就了開封「城摞城」的獨特歷史。開封人的腳下,層層疊疊摞著六個王朝的遺存:戰國大梁城,唐代汴州城,北宋東京城,金代汴京城,明代開封城和清代開封城。

開封的「生命線」汴河也在此過程中淤塞斷流,最終徹底消失。運河毀廢,交通中斷,昔日憑藉水運之利繁榮起來的城市,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進入近代,開封再次因為黃河錯失鐵路發展「快車」,將交通優勢拱手讓給隔壁默默無聞的小縣城鄭州。

隨著京廣鐵路與隴海鐵路在鄭州交匯,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順理成章地在1954年取代開封,成為河南省會。1984年,開封下轄經濟勢頭良好的新密、登封、新鄭、中牟、鞏義5 縣,又劃歸鄭州。

如今的開封,已淪落為一座默默無聞的城市。2021年,開封GDP為2557.03億元,僅相當於鄭州經濟體量的1/5,在河南17個地級市中位列第11位。

但沒有人能夠否認,那段輝煌的歷史,仍是這座城市最重要的「無形資產」。近年來,開封也沒少在「宋都」的頭銜上做文章,先後打造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園等旅遊景點,今年初又提出重點打造宋都古城。

不過,去年4月,中央環保督察組曾通報,當地引黃灌區人工湖,竟然變成了「開封西湖」旅遊景區。遙想當年南宋詩人林升「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詩句,似乎也如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所言:華胥夢覺,回首悵然。

記者|劉艷美 編輯 |楊歡 董興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f751b653445fa749ac6fa5271b688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