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騰了2次轉學,我拿到了密西根大學的錄取!

原標題:折騰了2次轉學,我拿到了密西根大學的錄取!

恭喜Me留學全程無憂Z學員收穫

轉學錄取大豐收!

學員背景

中外合作辦學

計算機專業

GPA 3.7+

雅思7.5

Me留學量化訓練營

兩段實習經歷

校園活動豐富

已錄取院校

密西根大學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俄亥俄州立大學

部分Offer展示

Z同學在拿到轉學錄取offer之前,考慮過各種升學路徑,2020年秋季,他入學某中外合作院校就讀大一,在大二的時候轉入南方某港本院校。而在入學後,他依舊選擇了申請美本轉學,他對於第一學歷和本科求學體驗有更多自己的思考。

我對未來的規劃有很多,考慮過在體制內發展,也想過出國留學、工作。我對第一學歷的期待也是和這些目標掛鉤的。如果能在國內上一個理想的大學(比如985),可以有利於考公。但高考的失利堅定了我走留學的這條路。

入讀英本體系大學,體驗不如預期

從高中畢業後,我去考察了一些其他中外合辦項目,在高考後在中外合辦項目讀了英本的預科。第二年,我申請了英國本科,成果也不差。但那年海外疫情猖獗,父母不放心讓我出國。於是,我接下了某中外合辦大學的錄取。算下來,在這所學校念完本科的開銷比出國留學低了很多。而且如果我讀了一陣子後想要追求更難的本科課程,還有本科轉學這個選項。在這裡也比較容易拿高GPA。我聽說很多同學也都拿著較高的GPA選擇了轉學。於是我放心地入學了。

入學體驗還是讓我有一些失望的。首先,學校錄取線持續下跌,生源受到了影響。其次是因為學校給學生安排的課程難度比較低,有含金量的學分也比較少。轉學時能轉的學分數量很少。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學不到我感興趣的數學、電腦科學課程,而且課程深度不夠——當然,這些是我自己的體驗,不代表其他同學,也沒有Diss學校的意思

第一次決定轉學,瞄準港本體系

待了一年,我決定尋求新的出路,這次我拿到了另一所合作辦學的offer,這裡是港本體系。學校不論是宣傳還是當地的就業口碑都很不錯。而且所在城市地理位置好,學生畢業後去當地的科技大廠工作的也不少。就連畢業後出國的比例也達到了70%。這讓我很心動。在這裡,我確實也感受到了課程的難度、深度、活動的豐富性。但我還是漸漸發現這裡不是我的最終歸屬。

同樣,說說僅代表我個人的就學體驗:我發現學校課程不夠完善,比如電腦科學這類別下面的一些基礎課程是沒有開設的。並且,本科課程不注重實踐。我上的C++都沒有上機考試,雖然平常作業要寫代碼,但是整理課程代碼量特別少。其他高階課程也有這個問題。這就導致學生必須要在暑期自學或者去校外補習一些實操課程。

此外,學校給學生的支持也比較一般。比如本學期課程較難,Workload比較大的情況下,我給Advisor寫郵件,他們回復也不積極,針對一些比較難的課也沒有Tutor協助。

最後比較大的問題還是在於頂層的學生太卷了每個人都在卷GPA。在剛去學校的那一段空白期,我嘗試努力說服自己在這裡度過四年。可是整體氛圍還是太壓抑了。需要努力很多才可以得到一點成果。這也是我下定決心轉學的根本。

第二次轉學,心儀美本大學

在我決定要申請的時候,我已經有了轉學中介的人選了。因為我很久之前就Follow了知乎的美本轉學貼,也經常在本科學校的論壇看大家的討論,也常常留意各位發帖人分享的背景,標化,還有申請結果。這讓我對轉學的情況大概有了掌握,挑選中介和交流時也非常有主動性,我和Me留學的轉學老師洪老師溝通了很久很久,她在我每次改變主意的時候,都給了非常客觀的意見。

在我第一所大學求學時,我們就討論過轉學當時的結論是威斯康辛麥迪遜保底,洪老師覺得很有把握,特別是在我的成績基本上可以滿績的情況下。雖然我很心動,但我這時候也已經萌生了轉學國內港本的想法,加上,我觀察到我周圍的很多人並沒有那麼安全得上岸威斯康星——說實話,我內心沒底。現在回想起來,當年的申請難度確實沒有現在這麼高,如果當時當機立斷,說不定也已經成功轉學,不用中間再折騰一遭。

但現在故事的走向不同了。我到第二所學府一年,GPA已經不如之前。雖然學的課程難了,學分質量上去了,但從成績單的數據看弱勢了一些。而且我有預科等三所學校的成績單,本科經歷看起來會比較複雜。經過我和洪老師商量,正式簽約合作時,我們的申請還是加上俄亥俄州立保底。我是同意這一操作的,原先我多轉了一個學校,反而我自己心裡更加沒底,對於很多美國學校來說,我上了2次大一。

準備好選校後,我開始了雅思考試。我的雅思分數一開始是7,後來刷了一下就成功到了7.5。申請其他材料的準備也非常順利。

Me留學讓我全程無憂

從文書講,我的服務是全程無憂,所以文書基本是交給老師的。除了一對一的深入交流和文本材料的補充之外,需要我做的事情並不多。文書我是比較滿意的,沒有任何套模板的痕跡,是根據我的課外活動、科研等定製的,敘述流暢合理。並且收尾都有一定升華。針對允許解釋特殊情況的學校,老師還幫我定製了有關我本科複雜經歷的特別說明

網申提交和材料遞送,Me留學也是一直在提供全部的支持。我的材料多且雜,麻煩,但也沒有出現漏交、錯交的問題。特別是在提交成績單的時候,因為疫情我的快遞一直都沒有辦法成功發出、簽收。我周圍一些同學都有被卡到。一度我覺得UMich的申請只能止步成績單。但還好在快遞給力和老師們持續的跟進之下,學校在DDL最後一天把我的預科成績單更新了

最終申請結果我是滿意的。第一個來錄取的是俄亥俄州立,而後就拿下了全美前30的密西根大學,接下來,UIUC也下了offer,威斯康星的錄取也很順利,目前UT和紐約大學還沒消息,我覺得像是德州奧斯汀和伊利諾伊香檳是性價比不錯的選擇,但密西根的排名在任何一個榜單上不可挑剔,學科也很全,我還沒做好最終的決定。

多次轉學後,我的心得

最後,我想說,除了找到靠譜的機構幫我之外,我對這個曲折的轉學過程還是有一些深刻體會的。對於自己的發展還是要長遠地考慮。如果自己看的不夠遠,儘可能尋求親友、師長、甚至專業人士的幫助。我也深切感覺到猶豫就會敗北,決定轉學、做準備、走流程都要儘量做的乾脆利落。不需要走我這樣的彎路。不過還好,在我現在的大學我還是有修得更多有價值的學分,會比在英制中外合作大學裡讀能轉的學分更多。有得有失,雖然把前期準備的過程弄得比較曲折,但結果是滿意的。

其次,我覺得自己做的最對的事情是近期的GPA保持得好。雖然我說我現在轉出去的學校的GPA卡得死,競爭大,但通過努力還是能夠維繫的。而且我的活動對比其他同學還是很豐富的。除了一些科研之外我還做了一個校園初創機構的實習生,做編程相關的工作。能在這個前提下Balance自己的GPA是非常重要的。Me留學的量化訓練營對我也有幫助。

最後,我也想說說這些對我幫助比較大的課外活動。我通常都是通過學校的公共平台去找關鍵信息的。看哪個辦公室需要學生助理,看什麼團隊需要人手等等,每天只需要花很少的時間就可以跟進這些信息,而只要成功申請一個就可以在簡歷上添幾個月的經歷,這個投入回報其實是非常好的。當然,也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會轉學,所以非常努力去經營。我也很高興自己的努力最終有了好的結果。希望這些經驗也能幫助大家成功規劃自己的申請。也再次感謝Me留學,幫助我順利走完轉學這一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f65b64a3600d5439420447c8c5218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