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魅友,敗也魅友,都是粉絲經濟,為什麼小米成功,魅族失敗?

2022-06-16     ZAKER科技

原標題:成也魅友,敗也魅友,都是粉絲經濟,為什么小米成功,魅族失敗?

近日,吉利子公司收購魅族 79.09% 股權的消息塵埃落定,從 MP3 起家,創立已 20 年的 " 珠海小廠 ",在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二十年後,落下了被收購的命運。

被網友戲稱為 " 投票沒輸過,銷量沒贏過 " 的魅族,過去依靠著創始人黃章親民的形象,以及強烈的個人風格,積累下了一批始終追隨的粉絲。

然而,魅族 " 成也魅友,敗也魅友 "。

" 粉絲經濟 " 的頭號玩家

說起手機行業的 " 粉絲經濟 ",現在也許更多人想到的是小米。但小米的粉絲經濟,其實是從魅族 " 偷師 " 而來。

早在 MP3 時代的魅族社區里,化名為 J.Wong 的黃章(彼時的魅族 CEO)每天花上好幾個小時與魅友交流。報道稱,那時他平均每天在論壇發 3 個帖子,時常在論壇回帖直到凌晨。靠著時刻關注論壇的動向,黃章總是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到粉絲的反饋並據此疊代產品。

靠著親民的風格打下的口碑,魅族源源不斷地收穫大批粉絲,全國各地也逐漸形成同城會形式的 " 魅友家俱樂部 "。

而雷軍接觸到魅族第一款智慧型手機 M8 後,便通過人脈找到了黃章。雖然兩人並未達成任何合作,但魅族啟發了雷軍去創造屬於自己的 " 米粉 "。

然而,魅友一面把魅族捧上了神壇,一面卻構造了隔絕普通消費者的同溫層,讓魅族走上了另一條不歸路。

市場不需要 " 小而美 "

在魅族最鼎盛的 2015-2017 年,魅族年均銷售超過 2000 萬台手機。其中 2015 年的銷量中 70% 來自魅藍,2017 年時魅藍更貢獻了 80% 的銷量。

在這期間,魅族推出的旗艦手機銷量都不盡如人意,更有如 Pro7 一樣在市場和口碑上都相當失敗的產品。

從本質來看,儘管魅族在那幾年的銷量傲人,但低端魅藍的利潤空間狹窄,高端機型銷量崩塌,一定程度上透支了魅族的未來。

出於市場競爭,供應鏈管理等問題,亦或是黃章的執念,魅族最終回到了那個 " 小而美 " 的魅族,砍掉了銷量大頭魅藍。

儘管如今我們都能顯而易見地發現,砍掉魅藍是魅族最大的錯誤之一,但對魅族來說,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黃章依然樂此不疲地為魅友們打磨著魅族旗艦,然而魅族的品牌卻離大眾市場越來越遠。

根據第三方數據,2019 年魅族手機銷量僅剩 500 萬台,而 2020 年進一步下跌至 150 萬台。

魅友沒變,黃章變了

過去魅族多次表示 " 無魅友不魅族 ",如今 " 煤油 " 還在,先消失的卻是魅族。

魅族不斷強調要為魅友打造一款獨具一格的好產品,在產品設計中融入了太多自己的堅持。無論是為 MX3 打磨了 31 塊原型手板得出的完美手感,還是全面屏時代的魅族 15 上仍然堅守的 16:9 比例,以及堅持推出白色前面板的旗艦手機 ……

這些在魅友眼中,都是魅族在手機市場得以與眾不同的亮點,但獨樹一幟所換來的是更高昂的成本,不符合市場的定價以及無法破圈的尷尬。

而雷軍顯然學到了粉絲經濟的精髓:依靠粉絲,但不依賴粉絲。從小米手機一代開始就是一款大眾產品,不存在破圈問題。

2020 年後,黃章就不再出現在論壇,但魅友依然在反饋 bug,提出意見。魅族的跌落,恐怕從這時起就已經有了明顯徵兆。

被收購後的魅族,黃章的股權從將近一半縮水到僅剩 9%,不知道黃章還會不會 " 打磨 " 自己的人生呢?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實習生 陳澤鈞

編輯 / 劉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ea50b2726f3d6ca11c2808b29912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