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教育部曾公布過這樣一項數據,67%的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不達標,38%的中小學生就寢時間晚於規定要求。
新聞一出,不少家長都非常擔憂,表示自家娃就處在不達標的67%範圍內。
然而擔心歸擔心,真要說睡眠不足到底對孩子有什麼危害,如何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睡眠,其實很多家長都說不出個所以然。
事實上,孩子的睡眠還真不是件小事。
來自路易斯維爾大學醫學院的威爾遜博士,曾專門做過一項研究,他找來數百對雙胞胎,記錄他們的睡眠狀態,以及10年後的發育情況。
結果顯示,即便是雙胞胎,如果一個睡得多、一個睡得少,長大後在學習、生活等諸多方面,也會出現極大差距,睡得多的一方,智力、學習能力、認知能力明顯更強。
那麼睡眠到底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又該怎樣幫娃睡得更香呢?我們先從第一個問題說起。
首先,睡眠可以增強孩子的記憶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小時候睡覺前背誦課文,本來背得磕磕絆絆,可等到第二天早上睡醒後,腦海里記憶卻變得異常清晰。
其實這正是睡眠增強了我們的記憶力。
科學研究發現,我們白天時在接收各種信息後,會暫時儲存到「海馬體」當中,以「短期記憶」的形式存在。
等晚上進入深度睡眠後,大腦會開始辛勤的工作,將海馬體的這些「短期記憶」進行分類,將比較重要的信息存儲為「長期記憶」,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被捨棄,使海馬體被「清空」,繼續存儲新的「短期記憶」。
所以說,如果孩子睡眠不足,海馬體中的短期記憶就得不到清理,無法有效的接收、保存信息,記憶能力自然會有所下降。
其次,睡眠還可以增強孩子的判斷能力。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表明,人類在缺乏睡眠時,除記憶力外,判斷能力、決策能力也會受到顯著影響。
就像我們平時如果加班到很晚,會發現工作效率顯著降低,孩子們熬夜寫作業時,不僅作業質量很差,而且速度也會慢上不少。
這正是因為缺少睡眠,降低了我們思維的「靈活性」,削弱了判斷能力,在進行一些基本的信息處理,問題思考時,效率降低了不少。
最後,睡眠對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也至關重要。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會過度激活「杏仁核」,使大腦負責情緒控制的功能出現下降。
而且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也明確表示,如果長期睡眠時間不足,會導致內分泌紊亂,精神萎靡不振,患抑鬱症的機率大大提高。
換句話說,如果孩子睡眠不足,可能會變得情緒暴躁、焦慮、敏感、抑鬱,影響顯著。
1.幫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
就像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生物鐘」,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能幫孩子更容易入睡。
我們平時可以與孩子約定,固定的時間入睡和起床,幫其形成睡眠上的生物鐘,做到規律作息。
2.有一定的睡前儀式
如今很多孩子在睡覺前,都有玩手機、平板電腦的習慣。
然而有研究數據表明,睡前觀看電腦、手機等電子螢幕2小時,會使促進人體睡眠的褪黑素分泌量減少22%,使人體更不容易入睡。
所以我們在入睡前,應該幫孩子建立一定的睡前儀式,比如洗個熱水澡,聽一些輕音樂,關閉燈光等等,尤其避免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對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很有幫助。
3.避免讓孩子熬夜學習
有些家長發自心底認為「睡眠不夠事小,學習成績事大」,所以一味地讓孩子犧牲睡眠時間,來換學習時間。
事實上,熬夜學習1小時,很可能就會毀掉第二天學習的高效率,反而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睡眠更重要,要想讓娃學習好,更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才對。
老苗結語:
現代社會中,不僅成年人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差,孩子們也飽受睡眠問題的困擾。
我們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著想,一定要對其睡眠重視起來,只有睡得香,才能學得好,長得健康。
今日話題:你家娃每天的睡眠時間是多少?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