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相由心生,吉人自有天相。」
一個人有沒有福相,從臉上一窺便知。
在傳統的命相學中,有著「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的說法,這種面相說法雖有一定道理,但略有些浮於表面。
一個人一輩子有沒有福氣,不是天定,而是自己修來的。
心地善良,心相豐滿
世間的一切功德福報,都離不開我們的內心。
想要有豐滿的福相,首先一定要將自己的內心充實起來。
歷史上,范仲淹年少時曾碰到一個智者,范仲淹請求他為自己算前程命運。
智者還未開口,范仲淹便急忙問道:「我將來可以當宰相嗎?」
智者心想,小小年紀口氣竟然這麼大,范仲淹又接著說:「當不了宰相可以當大夫嗎?」
高人不解道:「為何兩個志向相差這麼多?「
范仲淹說:「良醫和良相才可救人!」
智者聽完頗為感動,對范仲淹說:「你有如此般的善心,將來一定可以成為宰相。」
果不其然,多年後的范仲淹成為了一代赫赫有名的宰相,不僅建立義田,更是救濟學子,減少徭役。
他的無數善行,惠澤天下,其家族更是因此長盛不衰,綿延八百年之久。
言語溫暖,言相豐滿
《增廣賢文》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一句溫暖的話能讓人如沐春風,一句惡語讓人心如刀割。
你說話的態度怎樣,就決定了你的運氣是怎樣。
想要為自己積攢福氣,首先要學會積口德。
從前,有對白人母子乘坐了一位黑人司機的車。
路途中,小孩問母親:「為什么叔叔跟我們的膚色不一樣呢?」
白人母親溫柔的說道:「上天想要讓世界變得繽紛和美好,所以創造了不同膚色的人呀。」
黑人司機聽完,深受感動。
善言,不僅是高情商的表現,更是一種刻在骨子裡的善良與教養。
行事體貼,行相豐滿
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拾荒老人站在米粉店外,時不時望著店內,喉結上下蠕動,顯然十分飢餓。
此時一位年輕人看見老人的樣子,讓服務員拿出一隻空碗,勻出大半碗米粉。
年輕人吃完後結帳離開,剩下的半碗米粉也沒人來收。
拾荒老人見狀,走進店裡大口呼嚕呼嚕的吃完剩下的米粉,開心的離去。
店裡有個新來的夥計心生憐憫,拿起幾根油條就準備往外送。
此時,老闆卻出面制止了他,語重心長的說道:「你今日要是這樣做,會傷及他的尊嚴,明日他便不會來了。
你明天可以坐到那個位置,我給你煮雙倍的米粉。
《道德經》中講:「善行無轍跡。」
真正的善行,是給人最體貼,最舒適的關照和溫暖。
它即不張揚,更不喧譁,不會有任何施捨和憐憫的痕跡。
即使是面對身份最卑微的弱者,也給予足夠的尊重和關懷。
行善,不需要驚天動地的舉動,而是隱藏在生活中的細水長流之中。
堅持去做一點一滴善事,終有一天,好運與福氣會降臨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