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淄博在燒烤,山東濰坊在發瘋

2023-05-01     視覺志

原標題:山東淄博在燒烤,山東濰坊在發瘋

以下文章來源於Vista 看天下,作者林麻醬

魯迅說,有人看海,有人被愛,有人打工到現在。

最近,網際網路上有一句魔咒,足以讓全國各地的社畜破防——

「雲南有潑水節,貴州有村BA,洛陽有神仙,淄博有燒烤,你們那兒有什麼?」

北京人:我們有滴滴滴滴滴道!

堪比打工人必殺技,此靈魂拷問一出,所到之處,片甲不留。

誰也沒想到,獨獨一個地方的人民,在狂風中牢牢堅挺,不僅沒有拉仇恨,還貼心地替全網打工人發出了心聲—— 濰坊

上周末,我的朋友圈就像捅了齊魯大地的窩,一撥人在淄博吃燒烤,一撥人在濰坊看風箏。

剩下一撥,在吃完燒烤去看風箏

哦,放錯圖了,是這個

作為「世界風箏之都」,AKA鳶都。

幾乎每年4月,濰坊都會因為舉辦全球最大的風箏節,上一次熱搜。

然而,縱使是濰坊人也沒料到,今年這個最早被國際承認的大型地方節會——

竟搖身一變,成了社畜的發瘋新戰場。

濰坊大舞台,發癲你就來。

最近,一個去濰坊參加了風箏節的打工人,朋友圈很可能是這樣的:

伴隨著vlog里的無實物轉場表演,「唰」地就到了風箏訓練基地的現場——

@北海侖

來自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風箏愛好者,齊聚在這裡,跟鬥法似的開始了世界錦標賽級別的內卷。

場面之壯觀,看得你腦子裡都已經忍不住為它配上了蕾哈娜的那首BGM:We Found Love(濰坊的愛)。

@新華每日電訊

然而下一秒,一位打卡過現場的朋友就告訴我,一旦你把鏡頭推近,就會發現它其實是這樣的——

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都市新聞觀察

敢情人家在這放風箏,你們在這發彈幕。

受夠了當上班機器,社畜們發展出了一種發瘋文學的新分支——風箏彈幕文學。

在世界濰坊的地盤上,你看到的每一隻風箏,都是一個人的人生態度。

像前文這種罵罵咧咧罵上了天的風箏,也許主人是周五剛請完年假、溜出來的打工人。

有網友都開始建議了,能不能順便承接一些生日慶祝業務:

「我這裡有一些想送給某位特殊同事的小小問候與祝福」。

而一隻以決絕的姿態、頭也不回地飛出天際的風箏背後——

很可能是剛剛提交完辭職申請、已經開啟了快樂待業的年輕人。

「脫離苦海,離職大吉!」

你看像不像那隻拒絕破班的貓頭鷹,「再見了您!」

V字仇殺隊,就是他們的精神信仰。

然而,正所謂哪裡有職場,哪裡就有卷王。

一些網友激動地在評論區表示,下面這隻風箏就生動演繹了 《在悠閒的環境中突然出現的卷王同事》——

那是比卷更痛苦的事情,做一枚被卷王同事鲶魚效應下的雜魚。

怎麼講,在山東,放眼望去,托起風箏的那都不是風,而是打工人的怨氣沖沖。

而一個氣不夠足的社畜,最終還是會掉下來,連老祖宗也不例外。

睡落枕了的,不是什麼閻羅王,而是秦始皇。

@愛濟南

沒有了兵馬俑大軍的昔日帝王,就像一陣沙,濰坊的風一吹就歪了。

撲騰了沒幾秒就栽了下來。

不僅沒人扶,還被打工人「絆」了一腳、按在地上狠狠摩擦,接下來請欣賞:

《濰坊風箏宇宙之秦始皇摔過最狠的跟頭》。

在朋友圈刷到這一盛況的濰坊人都眼紅瘋了,恨外地朋友都爽完了。

而自己占據地理優勢這麼多年,從上學到上班,居然都沒去看過一次風箏節。

一位風箏愛好者的基本修養,就是不止要看,還要躬身入局,風箏躋身為了打工人的網際網路嘴替。

「攤牌了,天上飄的都不是風箏,那是我顱內的彈幕。」

一個伊藤潤二在天上暗黑飄揚的,主人絕對是一個亞逼。

帶著沒到場的人的心愿, 「所有打工人,替你們把風箏放上天了。」

打工人:大可不必。

而一直黑色像波浪線一樣watching you的是發癲版仙人板板,飄揚的都是我對周日上班的怨氣。

恩,中式恐怖,怎麼不算呢?

只有外國大爺放的大褲衩子,依然鮮艷奪目,閃耀著妖嬈的火龍果色。

現如今,打工界已經開始流傳一個傳說,一旦你去濰坊參加過一次風箏節,就會知道老闆為什麼拚命要讓你產生一種隱秘的「請假羞恥」感。

很簡單,因為 人一旦體會過不上班,就會再也不想上班。

那是一到濰坊,班不加了,微信群不看了,老闆消息也不回復了。

經過了濰坊自由春風的洗禮,這時候如果你還挑釁地問她,這樣放飛你不怕被辭退?

她只會詫異地回答你:哈?世上竟還有這等好事?

所有人都在快樂,只有廣告主卷麻了。

天貓和B站在線battle爭奪空中廣告位,旁邊是漂浮的加多寶和康師傅綠茶。

吳京都被拉出來放飛了,只是這個肖像位置印刷得,怎麼講,京得不錯。

然而,山東不愧是考編大省,仔細一看,風箏圈竟然突然出現了一位「監管」。

「服務先鋒,市場秩序。」

好傢夥,這是市場監督管理局,連風箏都是帶編制的,意思是天上也不是法外之地。

只有雪王在一旁不管不顧地躺著,麻木地看著在座各位同行在天上卷。

我願稱之為「廣告界擺爛之光」。

要不說濰坊人放的不是風箏,而是人類的想像力。

作為傳說中的風箏發源地的城市,這裡產出了全世界70%的風箏,還是國際風箏聯合會的總部所在地。

如果仔細追溯,濰坊風箏節始於1983年,按歲數比我都大。

不知道還有沒有老粉記得,其實早在2019年,我們就曾寫過一篇《中華魔幻大賽,濰坊風箏贏了》。

風箏展都開到了瑞典@新華社

當時我們還以為,魔幻兩個字就是濰坊風箏的最好代名詞。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太過天真。

事實上,試圖用一個詞語概括濰坊風箏只是徒勞,在濰坊,風箏這門傳統手藝的邊界比你想像的還要廣闊——

因為它每一年都在突破。

風箏放飛要看風,誰也不知它會吹向南北西東。

去年,第39屆風箏會由線下集中舉辦,改為了線上「雲放飛」,用網絡平台展現。

如今,終於回歸線下,炸裂年年都有,今年主打一個全方位大升級。

如果說淄博是萬物皆可烤,那麼濰坊就是萬物皆可飛。

曾經,濰坊風箏有四大頂流。

動物界,是沙漠駱駝隨著風兒飄過,前腿蹬不直的的樣子如此妖嬈婀娜。

@楊嬋yu玄女

隔壁的小馬駒不僅伸不直前腿,也伸不直脖子,他奮力上天的身影,可愛但還缺乏一絲帥氣。

那麼如今,在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當歪果朋友還在沉迷軟體風箏——噴火龍。

一條吞雲吐霧的大龍閃現在上空,那是久違的國產傳統骨架風箏,竹做的骨頭紙做的背,總共180米。

這是廣東陽江特產,龍頭蜈蚣風箏。

在濰坊,龍是要用拖拉機做牽引的。

@濰坊白浪

不光地上跑的,水裡游的也爭相加入了濰坊的上天之旅。

迷你版鯨魚因為減肥成功,順利地把自己偽裝成了一隻海豚,流線型的身軀方便他飛得更高。

@晨香菜

比起鯨魚,現如今的金魚就顯得沒那麼謙虛了。

鏡頭緩緩掃過他巨大的身軀,塞滿螢幕的身軀帶來了極強的壓迫感,某個瞬間還以為看到了不知其幾千里的鯤。

@阿肉家的小綠余

天空是倒過來的海,風箏是會飛的魚。

這裡就是巨物愛好者的天堂,靈魂的故鄉。

毗鄰網紅兄弟淄博,連風吹來,都是一股子燒烤味。

而在神仙界,曾經,它還只是《西遊記》里的菩薩,嚇得路人在高速跪了半天。

現在,是各路神仙開大會。

少兒頻道停播了,但至少還可以親手在風箏宇宙里,找回失去的童年。

葫蘆娃兄弟加爺爺,一串就上天。

哪吒踩著風火輪滿天飛,連上美廠看了都得說好。

嫉妒使我面目全非,所以你如果問我好不好玩。

當然不好玩兒!因為我不能玩兒!

至於交通界,前兩年這邊還在踩動感單車。

現在已經快進到航空母艦,擱科幻片里就是世界人民一致對抗外星入侵大團結。

至於巨星圓環,簡直讓人懷疑是諾蘭靈感的來源。

航母茅台葫蘆娃,鯨魚神仙大蜈蚣。

在濰坊,就沒有「正常」的風箏,最好是能發明載人風箏:「幫我也綁上去,給大家助助興。」

如果你要問一個濰坊人,你們是怎麼做到這麼大隻還不纏線打架的呀?

濰坊人會讓你放心,「濱海平原的大風極其穩定,風箏一撒手就上天,風往一個方向吹,風箏線自然也處於平行。」

「就像你和你隔壁部門的白月光女孩,看似隔得很近,但永遠不會有交集。」

一位現場打卡過的朋友告訴我,她以前一直認為,工作是為了更好的休息,快點完成工作就能快點休息。

經過了職場多年的錘打和洗禮,世事的莫測和難料,如今已經想明白一個道理:快點完成工作,只會換回更多工作。

科技沒有解放雙手,只解放了老闆的雙手,這才是馬克思早早寫在資本論里的真理。

而她以後,回想起來都不記得2023這一年都乾了哪些活。

但一定會記得,在這一天,濰坊風箏節彩煙炸開的瞬間,美到窒息,「說一句春日魔法也不為過。」

@山東電視綜藝

不苛求正確,只好好說話。

1 / May / 2023

來源:Vista看天下

策劃:林麻醬

微博:視覺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d9f0f81c24398aae3cc36b035db16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