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人民幣匯率震盪走低,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23關口,刷新去年11月以來新低。在岸人民幣亦失守7.22關口。
財通證券指出,貨幣寬鬆程度才是貶值主因。將人民幣匯率的「超調」簡單歸結為經濟增長態勢的疲弱,似乎顯得過於淺嘗輒止。本輪全球匯率變化,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各個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寬鬆程度。匯率貶值幅度較高的經濟體均保持了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取向,如日本、俄羅斯和馬來西亞在全球仍在普遍加息的背景下,今年年內政策利率均未跟隨調整,而我國更是剛剛宣布降息10BP。套利資金對人民幣匯率貶值幅度擴大,或許發揮了作用,但難產生決定影響。
匯率變化是政策取向的結果,至少在當前不應該成為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約束。雖然當前名義利率水平看似很低,但實際利率所反映的真實借貸成本處於高位,實際利率加速攀升或者高位築頂時期,往往也是央行選擇降息的時間窗口,而且通常是連續降息並非單次降息。財通證券指出,年內或仍會看到降息的再次落地。
匯率轉向升值,需要什麼條件?財通證券指出,如果美元走勢逆轉或央行政策出手,或是觸發人民幣匯率轉入升值的拐點。
此外,東吳證券陶川認為,10bp降息的效果可能有限,而政策出台越緩,很可能意味著後續降准、降息的壓力和幅度會越大,匯率潛在調整的壓力也會越大,除此之外,恐慌情緒的釋放往往也是匯率見底的重要標誌。因此我們認為人民幣匯率的拐點可能在第三季度出現(穩經濟政策+美聯儲加息臨近結束),低點在7.25至7.3之間,大機率不會跌破去年的低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d69d9ce644c4eb31f575725259f08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