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脈,是指起伏的山脈。因山脈在形態上多方面與龍相似,故中國風水學將山脈比喻做龍。在中國古代傳統堪輿學中,將「龍脈」視作一種特殊的地理形態。
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就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龍就是地理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髮。尋龍首先應該先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別生氣,分陰陽。必須了解來龍去脈,才能判斷因果吉凶。
風水業內公認:崑崙山是「萬山之祖、龍脈之源」,是龍中的祖龍(根龍)。龍脈從崑崙開始發源延伸到世界各地。龍脈的布局結構和分級,類似一棵大樹有根龍、干龍、支龍、葉龍。一般龍脈靈氣聚集之地(開花結果)被認為是風水寶地(龍穴)。
龍分三落
龍分三落:龍之落局,融結不一。
而其大要有三:有初落,有中落,有未落。
李淳風云:"龍有旺於初者,有盛於中者,有歸於盡者。"
初落龍者,自祖山發下,離祖不遠而即結頂,降勢過脈,起星結穴開局。中落者,自祖山發下,去祖已遠,迢迢而來,大頓小伏,中間忽起高山以為少祖。自少祖下,或六七節,或十數節,再起星辰結項,降勢過脈,落局束咽融結。未落者,自祖山發下,迢迢行度,一起一伏,奔東走西,離祖極遠。山勢將盡,前去或臨大江大河,或臨大溪大潮,或臨田坂小澗,山脈已盡,再無去處。而於將盡未盡之際,頓起高山以為少祖,自少祖而下,或數節即結頂,降勢束氣,結咽成穴。
龍分五格入首
龍之首,其格有五:曰橫、曰直、曰回、曰飛、曰潛是也。
廖氏云:"直龍原是撞背來,中出貴徘徊;橫龍原是從側落,逆轉須磅礴;回龍原是曲翻身,顧祖要逡巡;飛龍原是結上聚,昂首真奇異;潛龍原是落平洋,蔽脈自悠揚。"
龍結三局
龍結局分三聚:曰大聚、中聚、小聚。廖氏云:帝都山水必大聚,中聚為城市。墳宅宜居小聚中,消息奪神功。"
大聚局:大聚為都會,數千萬里山水大會。次者為省城,亦不下二三千里大會,其局以寬廣愈大愈美。
中聚局為大郡,千里山水大會。其次為州邑,五七百里,或二三百里大會。又其次者,或百里,或七八十里大會。其局以寬廣適中為美。
小聚局為鄉村陽宅,及富貴陰地。大者百里,或六七十里山水會集。次者三四十里,或一二十里。又次者十數里,或五七里山水團聚。其局以緊固為佳。陰地愈固愈好。
流星定穴法
一、
貪狼作穴是乳頭,巨門作穴窩中求。
武曲作穴釵鉗覽,祿存梳齒犁鐴頭。
文曲穴來坪里作,高處亦是掌心落。
破軍作穴似戈矛,兩傍左右手皆收,
定有兩山皆護衛,不然一水過橫流。
輔星正穴燕巢仰,若在高山掛燈樣,
落在低平是雞巢,縱有圓頭亦凹象。
此是搏換尋星穴,尋穴隨龍細辨別。
龍若真兮穴亦真,龍不真兮少真穴。
二、
我觀星辰在龍上,預定前頭穴形象。
為鉗為乳或為坡,或險或夷或如掌。
歷觀龍穴無不然,大小隨形無兩樣。
此是流星定穴法,不肯向人謾空誑。
剝換貪巨到穴場,乳頭仍是貪,窩仍巨門也。貪狼作穴是乳頭,巨門作穴窩中求…。大凡識星方識龍,龍神落穴有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