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教師節是怎麼過的?想知道真相嗎?我們一起往下讀

2023-12-16     劉明寶

原標題:古代的教師節是怎麼過的?想知道真相嗎?我們一起往下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自古以來,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讓我們開啟「時空穿越」之旅,感受古人尊師的禮儀和故事。

「舉手提問」「教師節」古時已有拜師,是古代新生入學禮的必要環節。據《禮記》記載,新生進入學堂,首先要雙膝跪地叩先師孔子的神位,然後向老師叩拜,並贈送帶有寓意的芹菜、桂圓等束脩六禮。到了唐代,拜師禮被歸入國家官方禮儀典制。在清代,國子監學生初見老師要「自東階升堂」。因為在古禮中,東階為下為卑、西階為上為尊,並且還需行「三揖禮」。

除了拜師禮,古人在日常學習中也十分講究敬師的禮數。春秋戰國時期的「學生守則」——《弟子職》規定:在課堂上,「若有所疑,奉手問之」;若在路上相遇,學生也需立於道旁,待老師通過後再前行。實際上,古代也有「教師節」,主要是為了紀念孔子。黃宗羲《與陳干初論學書》記載:在漢代,每年孔子誕辰日,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祭拜孔廟,還邀請國子學、太學的經師入宮,統一宴請,「為飲食之客,席間詞賦其娛」。

唐宋時期,不僅沿襲了祭祀孔子的禮俗,各地還會從學校的教師中選拔成績突出者,報送朝廷。獲「優秀」稱號的教師,會得到獎賞和激勵。

到了清代,在孔子誕辰日這天,朝廷會給各個書院、學府教師「加薪」,成績卓著者還能「升職」,最高被授予八品職銜。據《帝京歲時紀勝》載,北京民間在當天「禁止屠宰,祭文廟,各書室設供,師生瞻拜」,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參考文獻:《中國歷史集錦》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d21f13069cdcbd53a390c9496c411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