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九迪著、任增強譯:《異史氏:蒲松齡與中國文言小說》

2023-05-11     古代小說網

原標題:蔡九迪著、任增強譯:《異史氏:蒲松齡與中國文言小說》

內容簡介

「異」在中國思想史上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重要話題。本書正是通過對「異」這一話語的揭櫫,將《聊齋志異》這部兩百多年來廣受歡迎的經典作品所蘊含的獨特價值和深層意義呈現在讀者面前。

該書梳理了17—19世紀基於文學點評傳統的《聊齋志異》闡釋史,揭示了蒲松齡關於構建「異史氏」這一敘事者形象的多重策略,並獨具眼光地探討了三種故事主題:癖好、性別錯位、夢境。

在對故事文本的探索中,蔡九迪表現出非凡的博識和敏銳,以其清晰縝密的文本細讀、洞察中西的比較分析,闡明了《聊齋志異》中大量幽微的互文細節和不斷越界的意義空間,展現了在虛構與真實之間游移的明清文人精神世界。

目 錄

中譯本序 用一盞燈點亮另一盞燈

致謝

引 言

第一編 話語

第一章 關於《聊齋志異》「異」之話語

第一階段 「異」的合法化

第二階段 自我表達與寓言

第三階段 風格及與通俗小說的類比

第二章 異史氏自介

論《聊齋·自志》

視自我為他者

幽靈作家

第二編 故事

第三章 癖好

中國關於「癖」的概念

癖之簡史

晚明「癖」潮

論《石清虛》

嗜好與諷刺

第四章 性別錯位

論《人妖》

女化男

男扮女裝的桑沖

女中丈夫

另類女性

悍婦

第五章 夢境

蒲松齡之夢

晚明夢趣

釋夢

夢與經歷

夢與情

夢與虛構

論《狐夢》

結語 論《畫壁》

越界

幻非幻

「異」的清晰化

附錄一 《聊齋·自志》英譯文

附錄二 《石清虛》《顏氏》《狐夢》《畫壁》英譯文

參考文獻

譯後記

譯後記

今日收到本書著者、芝加哥大學蔡九迪教授發來的中譯本新序言,至此,為期五年的《異史氏:蒲松齡與中國文言小說》的中譯工作畫上了一個完整的句號。

《莎士比亞全集》

記得梁實秋先生以三十年之功移譯《莎士比亞全集》,笑談翻譯莎翁作品須具備三個條件,其一便是必須沒有學問。因為如果有學問,就去做研究了。梁先生顯然是自謙和幽默,其畢生致力於莎士比亞研究,是莎翁研究方面的權威。

但這裡引出了一個問題,對於一部學術專著而言,如果譯者沒有對該專著所涉及領域的相關研究,他(她)能做好翻譯嗎?

讀書的時候,導師指定中外的必讀書目,其中有黑格爾的《美學》,是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翻譯的。那時雖然是初次接觸抽象的美學理論,但是讀來如沐春風,倍感親切;後來,又讀一些20世紀西方文學理論著作的中譯本,反覆幾遍,卻尋不到門徑。跑去問導師:這是怎麼回事?導師微微一笑:都是翻譯的問題。你外語好,不如直接讀原文。

如此一前一後兩相對比,我更意識到對於不懂外語的讀者而言,翻譯是多麼重要。而譯者肩上的責任又是多麼重大。對譯者而言,一方面,要將原著的內容準確地理解與把握;另一方面,不但要以母語準確而流暢地加以再現,以求可讀性,還要儘可能使用相關領域的話語,以求學術性與專業性。這必然要求一部學術專著的合格譯者,一定要是這一領域有學養的專家。

《Historian of the Strange:Pu Songling and the Chinese Classi

以上一直是譯者本人的理想與追求。譯者不才,承蒙蔡九迪教授和巫鴻教授這一對學術神仙眷侶的信任,劉東教授和江蘇人民出版社的不棄,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將蔡教授這部代表作轉譯為漢語。在此期間,得到本書原責任編輯卞清波老師的關懷與指導。

初稿譯成後,蔡教授又請巫鴻教授過目,並委託其門下博士生陳嘉藝、鄭怡人二君大力協助。陳博士,通讀全譯稿,進行了認真而細緻的校對,並補充了書中除引言與結語部分外其他注釋內容的中譯、插圖及說明文字;鄭博士,承擔了中文與日文參考文獻以及新版序言的翻譯工作;蔡教授則提供了大量稀見古籍的引文,附錄中《聊齋·自志》和四則《聊齋》故事的英譯文,以及西文參考文獻。譯者最後又進行了通稿、校對與潤飾。

這部譯作,是中外學者通力合作的結晶。譯者在從事「英美聊齋學研究」這一課題的過程中,得袁世碩先生指點,得悉蔡九迪教授該書在海外聊齋學界重要的學術地位。

而後拜讀此書,發現蔡教授的研究不同於一般的海外漢學著作,並未簡單套用西方理論解讀《聊齋志異》這部偉大的中國作品。其既以文本細讀法,對《聊齋》做深度的文本介入;又能跳出文本,以高度語境化的處理方式,結合中國的志怪傳統以及明清時期的文化語境,化用中外相關理論開展研究。

這一學術運思方式,不但深深吸引著我,而且影響了後來我本人的《英美聊齋學研究》一書。熱情之下,與蔡教授聯繫,得其支持,於是在教學科研之餘,細心翻閱,開始動筆翻譯。

《英美聊齋學研究》,任增強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6月版。

2018年下半年,譯者辭別了工作和生活了八年之久的中國石油大學,從青島海邊來到泉城濟南,正式調入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下轄的國際漢學研究中心,參與國家重點文化工程「全球漢籍合璧工程」的實施工作。在中心的工作,對於我長期以來所從事的海外漢學研究,是強有力的補充與支援,因中心素以中國古典文獻研究見長。

有近水樓台之便,遂得以有機會向中心王承略、劉心明等各位教授和同事請教中國古典文獻學知識,彌補早先翻譯儲備上的知識不足。特別是中心的宋恩來博士,作為「老山大」,對整個校園環境十分熟悉,多次熱心地帶我到學校的各古籍館藏地查閱文獻,有力地促進了本書翻譯工作的開展。

在本書出版過程中,卞清波、胡海弘、湯丹磊等編輯給予了大量指導。陳嘉藝博士,還有王瀟萱、姚靜、朱倩、司逸飛等研究生同學閱讀了部分譯稿,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黃卓越教授百忙中審閱了譯稿,並撰寫了推薦語。在此,一併致謝!

這裡特別要感謝我所在的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學院領導和同事們對我的科研工作給予了莫大支持與熱情幫助。沒有學院一直以來的關懷鼓勵,本書的翻譯與出版會是無法想像的。

《The Phantom Heroine:Ghosts and Gender in Seventeenth-Centur

《異史氏:蒲松齡與中國文言小說》是我完成的第一部譯著,不誇張地說,其中所傾注的時間與心血不亞於獨立撰寫一本專著。即便如此,其中也難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知我罪我,其惟春秋。作品一旦完成,著者、譯者皆可沉默。功過得失,還是留由讀者細加評說吧。

譯者

2020年8月9日

於泉城桂花園

著譯者簡介

作者與譯者合影

蔡九迪(Judith T. Zeitlin),198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現任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講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文學、戲劇和視覺文化。著有《異史氏:蒲松齡與中國文言小說》《芳魂:明末清初中國文學中的女鬼與性別》《蔡九迪自選集》等。目前,正與中國作曲家合作創作《聊齋》題材歌劇,並計劃開展《聊齋志異》全書的英譯工作。

任增強,文學博士,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國家重點文化工程「全球漢籍合璧工程」研究編編輯室主任,兼任文化與旅遊部–北京語言大學共建「中國文化對外翻譯與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高校海外漢學研究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海外漢學與漢籍。出版著作有《英美聊齋學研究》和《中國文化概要》(英文版)。圍繞漢學與漢籍發表論文多篇,部分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以及人大複印資料等摘編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d1fb0124f198b3e52091330539a6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