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自媒體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爆料稱,著名歌唱家李雙江點名狠批了刀郎,稱其新歌《羅剎海市》是文化垃圾,猶如瘟疫腐蝕人心,在全網引起了非常大的熱議。
眾所周知,刀郎新歌《羅剎海市》一經問世便是爆品,截止發文時間,全球播放量累計突破了300億,而且這個數字還在蹭蹭地往上漲,足以可見這首新歌的傳播速度極其之快,傳唱度也還是相當之高。
正因為如此,人紅是非多,歌火必遭疑,而《羅剎海市》幾乎可以說是在毀譽參半中走向巔峰,而作為歌曲創作者的刀郎,無疑避不開外界的紛紛擾擾,各種批判聲是層出不窮。
可有趣的是,關於李雙江痛批刀郎及其新歌《羅剎海市》是文化垃圾一事,根本就找不到與之相關的信息,要出處沒出處,要採訪內容沒採訪內容,就連一個正兒八經的媒體報道都沒有。
在沒有任何證據佐證李雙江痛批過刀郎的情況之下,大多數人卻信以為真,被騙了還再幫人數錢,在評論區瘋狂怒懟李雙江,說他多管閒事,為老不尊,以為自己唱過幾首歌就目中無人,甚至連他兒子也都無辜被罵。
不過有少部分網友一眼就看出是假消息,因為現在的李雙江幾乎處於隱退的狀態,再加上也有八十多歲高齡了,不可能會去摻和年輕人的事,而且還是這種嚼舌根的事,根本就不符合他的行事風格。
後來有人指出是自媒體在帶故意節奏,但又不是完全在造謠編假故事騙流量,而李雙江曾經評價過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而刀郎的新歌《羅剎海市》就是引用的《聊齋志異》裡頭的故事。
那麼帶節奏的自媒體無疑就找到了一個流量爆點,認為李雙江批評過《聊齋志異》,那麼約等於就是在批評刀郎以及新歌《羅剎海市》,想法倒是挺出奇的,但是做法卻很出格。
至於這起假新聞為何會引起如此大的轟動,一方面是刀郎的新歌《羅剎海市》非常受歡迎和追捧,另一方是李雙江被無良自媒體塑造出了一個強勢逼人的形象,再加上他的兒子是有過案底的,所以兩個方面一旦對沖,自然會產生劇烈的化學效應,乃至瞬間爆炸。
說了這麼多,念寒始終認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無論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還是刀郎的《羅剎海市》,歸根結底都屬於文化產物,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那麼一千個觀眾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想法和認知是不同的,那麼在看一本書,或是聽一首歌,肯定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意見。
但是像這件事情,很明顯是在搞對立,與文化交流沒有任何關係,所以吃瓜還是要謹慎小心,要不然被人當槍使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