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國際貿易
保障經濟運行
《你好,瀋陽》
對話遼中區相關領導
為落實好遼寧省委常委、瀋陽市委書記王新偉在考察天之傳媒集團時提出的用溫暖聲音打造「有溫度、有尊嚴、有事業、有希望」的瀋陽的指示要求,深入挖掘瀋陽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工業文化、民族文化,讓流淌在這座城市中的英雄血脈成為全體市民共同崇尚的精神價值,推動新時代瀋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凝心聚力,天之傳媒集團聯合中國交通廣播 FM99.3在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指導下,策劃出品全媒體、全場景、全平台打造的東北領先、全國一流的音視頻大型政務訪談節目《你好,瀋陽》現已全網上線。
7月7日節目播出第二十四期,特邀請遼中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程廷霜,瀋陽近海經濟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馬群,遼中區發改局局長劉夢霄做客節目,三位領導就瀋陽綜合保稅區近海園區發展及運行情況進行詳細介紹。
從左至右:
瀋陽市反詐防騙宣傳大使、節目主持人阿松
遼中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程廷霜
瀋陽近海經濟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馬群
遼中區發改局局長劉夢霄
程廷霜副區長在訪談中介紹,瀋陽綜合保稅區近海園區位於瀋陽近海經濟區,於2011年9月7日獲得國務院批准設立,2013年3月正式封關運行。區內設置口岸作業區、出口加工區、倉儲物流區、跨境電商產業園區、研發檢測維修中心和商品展覽展示區等配套功能區。2022年6月,瀋陽近海經濟區管理委員會內設的「綜保事務處」更名為「瀋陽綜合保稅區近海園區管理委員會」,並調整其管理運行方式 ,新調整的瀋陽綜合保稅區近海園區管理委員會相對獨立運行,主要負責綜保區近海園區經濟運營、招商服務、口岸協調、安全生產等工作。
在完善優化綜保區的招商服務能力方面,遼中區完善招商服務工作機制,優化補貼政策。繼續完善招商服務工作流程,促進招商服務工作程序規範化、制度化,提高招商服務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與企業建立好良好、穩定的關係,為園區企業做好服務,讓企業滿意。同時,針對園區企業類型和特點,對原有政策補貼標準進行修改完善,出台新的《關於完善支持瀋陽綜合保稅區近海園區發展的意見》,並協助區內企業積極爭取補貼及時兌現,確保今年園區進出口額增長不低於10%;新增註冊企業不低於50家;新簽約項目不低於20個;落地項目不低於10個的任務目標。
據馬群常務副主任介紹,2023年1-5月份園區新增註冊企業39家,其中俄羅斯企業15家,海關備案24家。截至目前,園區共有海關備案企業139家,業務涵蓋一般進出口貿易、保稅加工、倉儲物流、報關服務、跨境電商等。2022年4月引進遼寧鴻信經貿有限公司,實現「9710」出口業務零突破,至此,瀋陽綜保區近海園區實現了進口「1210」,出口「9610」、「9710」三種業務模式。
近海園區不斷探索「空、海、鐵、陸」多式聯運業務模式。4月30日,首批俄羅斯進口商品通過「中俄卡航」順利抵達綜保區近海園區,至此綜保區近海園區「空、海、鐵、陸」多式聯運模式已經全部實現。自2月24日遼中區成功舉辦瀋陽中俄經貿產業園推介會後,已有14家俄羅斯企業在綜保區完成註冊手續。目前,已有部分企業在區內開展俄羅斯進口商品保稅倉儲、分撥、展銷業務。
劉夢霄局長在訪談中介紹,經多方積極協調努力,使停產多年的瀋陽明和歐億艾姆科技有限公司鉛酸蓄電池保稅生產加工項目獲得上級生態環境部門的環評批覆,企業可以進入園區從事加工生產,該項目投產後預計外貿進出口額將實現10億元人民幣。
2023年,綜保區近海園區將圍繞綜保區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服務等十二大功能,對標「五個中心」的要求,堅持四個「同步」發展思路,持續加速園區建設,實現土地利用率持續提高;進出口額增長不低於10%,突破11億元,力爭達到20億元;新增註冊企業不低於50家,海關備案企業不低於30家;全年新簽約項目不低於20個;落地項目不低於10個;創新業態不斷完善,在全國綜合保稅區績效考核排名不斷晉位升級,全面促進瀋陽綜保區近海園區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上實現新突破。
在節目中,程廷霜副區長、馬群常務副主任、劉夢霄局長重點介紹並解答了如下問題:
綜合保稅區的歷史沿革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保稅區是怎麼為遼中區經濟服務的?
保稅區是如何規劃的?
綜保區的企業進駐情況怎麼樣?
保稅區為老企業做了哪些事?
遼中區針對保稅區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如何在經濟、項目上擴大綜保區影響力?
全媒體政務訪談節目《你好,瀋陽》收聽、收看方式如下:
音頻節目:中國交通廣播FM99.3 每周三、周五早07:30-08:00同名欄目《你好,瀋陽》播出。
視頻節目:愛音斯坦APP「你好,瀋陽」頻道、中國交通廣播「993路上好夥伴」視頻號、「愛音斯坦FM」視頻號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