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特別的劇場,贏得全網點贊

2023-06-10     視覺志

原標題:這座特別的劇場,贏得全網點贊

戲曲,是華夏璀璨文化中耀眼的一朵,歷經數千年的時間幾經變化依然迸發著蓬勃的生命力。但不可否認,隨著社會的發展更多娛樂方式興起之後,戲曲的傳承、戲曲演員的生存,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中國梆子大會」第二小組比賽中,晉劇老生演員張軍波表演出色,贏得了滿堂彩。

可是現實生活里,他在劇團里五年都沒轉正,一個月只有1500塊錢的工資,為了養活一家人,他只能在閒暇時間跑滴滴、送外賣。

何賽飛為他的待遇打抱不平:「這樣的藝術家不保護,不給予基本生存,給誰?!」說到激動處,何賽飛幾乎聲淚俱下。

這種困境,並不是張軍波一位戲曲演員的個例。

視覺志獨家專訪多位戲曲演員和從業者,他們也曾在不同程度上遇到過生活和事業的困境,他們沮喪過、迷茫過,但是憑著對戲曲事業的一腔熱愛,從來沒有放棄過。

而今他們找到了戲曲的全新賽道——直播,並用自己的精彩演繹走出了一條前人沒走過的路:在雲上開闢更寬闊的舞台。

在這裡,不僅是秦腔、二胡等大眾較為熟知的藝術門類被更廣泛傳播,漢調桄桄、西安鼓樂等瀕危非遺演出也在直播間收穫千萬點贊。戲曲、曲藝、民族樂器等傳統演出在直播間打開新市場。而主播們也通過直播打賞得到了激勵和尊重。

張晶琪說,他聽了何賽飛老師的一番陳詞,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太理解張軍波的處境了。

張晶琪6歲開始學習秦腔,8歲登台演出。之後他小小年紀就獲得無數秦腔大獎。

青春期時,他趕上變聲期來得早,說話都是啞的。可秦腔的特點是,高亢嘹亮,男聲和女聲是一樣高的音調。張晶琪吃了常人吃不了的苦,堅持練功練嗓。17歲那年,他終於進入了秦腔的殿堂級單位。

可現實問題也擺在眼前,每月2000元的薪水,讓婚後張晶琪的生活無以為繼。

2019年末新冠疫情大爆發,使得秦腔線下演出大大減少,張晶琪的生活愈發困難。

很多人勸張晶琪轉行,但是他捨不得。他愛秦腔,秦腔里不僅有激烈的嘶吼,背後也有著委婉動情。

2020 年張晶琪發現,有些同行在抖音平台發表秦腔唱段,圍觀粉絲不少。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張晶琪也加入了。2022年四月份,他開了自己的第一次秦腔直播。

因為完全沒有直播經驗,張晶琪不好意思和粉絲們互動,只能拿出看家本事拚命地唱。

當晚,張晶琪的直播間裡只有20多個觀眾。可他卻愛上了這種感覺:之前在大劇院的舞台上,不乏專家、領導來欣賞演出,而張晶琪的夢想是,演給老百姓看,演給田間地頭熱愛秦腔的人看。

而直播間裡觀眾們真誠的評論、質樸的支持,讓張晶琪看到了一個實打實的百姓大舞台。

而隨著直播場次越來越多,張晶琪也逐漸熟練,他不僅和粉絲們無障礙互動, 還玩起了直播的新花樣,比如去戶外唱,去熱愛秦腔的群眾中唱。張晶琪曾帶著妻子孩子,從西安一路唱到甘肅寧夏一帶,這也讓他找到了很多散落的秦腔老戲迷。

更值得一提的是,張晶琪自創了秦腔的「老調新唱」,用通過符合現代生活的詞句套用古老秦腔的曲調,從而讓更多的年輕人產生共鳴,成了秦腔的新戲迷。

在張晶琪的努力下,直播間的同時在線觀眾飆升到了2000多人。比一座大劇場能容納的觀眾還多。

這期間,張晶琪也收到了很多粉絲的打賞支持。張晶琪說,他對錢沒有太多概念。但是真金白銀的打賞,確實代表了粉絲對他、對秦腔的肯定。

有粉絲也和張晶琪推心置腹地聊:他們就想支持秦腔,想讓張晶琪把秦腔直播的路走得更遠。

觀眾打賞的金額有多有少,但是張晶琪並不在意。直播間的觀眾打賞就像劇院喝彩叫好聲一樣。對演員是一種莫大的鼓勵。

而張晶琪最大的願望是,再邀請一些秦腔的台柱子,帶著抖音上的粉絲們,唱遍西北五省,把秦腔公益演出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秦腔一定會越來越輝煌。

如果你對秦腔並不熟悉,那麼漢調桄桄想必是更加陌生的劇種 。

多年前,漢調桄桄還是一票難求,而近十年來,它已經變成瀕危劇種。

2013年,漢調桄桄傳承發展中心招收了60名學員,成立了專門進行漢調桄桄傳承的培訓班。

而上一次漢調桄桄的招生還是在1986年,這近30年的斷層,差點讓漢調桄桄進了博物館。

如今,支撐著漢調桄桄的,正是當年招生的這批學員,他們最大98年,最小00年。

而青梔子正是這批年輕繼承者中的一員。 作為00後,青梔子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和瀕危劇種產生聯繫。

被漢調桄桄培訓班選中時,青梔子還是小學生,心裡還有點不情願。在她的印象里戲曲都是咿咿呀呀的唱腔,節奏很慢。

但現在回想起來,漢調桄桄確實改變了她的人生。 青梔子說:「我以前是一個內向靦腆的女生,不太自信,但是在學了漢調桄桄的手眼神身法步後,我覺得整個人都有了精氣神,對自信提升非常大。」

青梔子本名李雅芝。青梔子是她的抖音名。和很多年輕人一樣,閒暇時間她喜歡刷抖音。

青梔子的抖音可不是白刷的。她用自己年輕開放的心態,把小眾的漢調桄桄帶到了抖音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青梔子的抖音直播做得很有策略,一開始直播,她擔心大家對桄桄不熟悉,就主打武行:翻跟頭,秀特技,穿上鮮艷的戲服,這一番操作下來,還真的吸引了一大波粉絲。而慢慢地,觀眾們了解了漢調桄桄,不僅喜歡上它的動作,也愛上它的唱腔。

青梔子說,她要特別感謝中心的領導和同事。他們對自己的直播百分百地支持。知道青梔子帶著桄桄上抖音後,領導專門在大會上強調:各部門全力支持,有什麼需要就說話!青梔子還得到了單位的戲服和道具支援。

為了讓粉絲看到更有現場感的漢調桄桄,青梔子在線下演出時也開啟直播。讓青梔子感動的是,現場的觀眾會對著鏡頭,給抖音粉絲們講解漢調桄桄。線上線下的粉絲竟然聯動了起來。老粉絲帶動新粉絲,一起愛上了桄桄。

而對於直播間打賞,一開始,青梔子很不好意思收大家的錢。她說,自己開漢調桄桄的抖音直播,就是為了把瀕危劇種展現給大家,讓更多人知道。根本沒有想著怎麼樣去掙錢。

後來粉絲們說,打賞不僅僅是支持主播,更是支持瀕危劇種,是這些努力傳承傳統戲曲的從業者應得的。「就當我們花錢來買桄桄的門票。」聽了這些話,青梔子不僅打消了顧慮,還有了要用好平台,讓更多人知曉桄桄、愛上漢調桄桄的使命感。

現在青梔子用粉絲的打賞,擴充自己的直播間,買設備,買裝飾,給粉絲更好的體驗。

青梔子一直相信,老祖宗傳下來文化,一定會有它的價值意義所在,而她心甘情願地為此努力著。

直播間裡不僅有戲曲,還有百年鼓樂社——東倉鼓樂。

頭頂峨髻的女子身著淡橘色衫裙懷抱琵琶……身著圓領紅色襴袍的男樂師手持笛笙鑼……

這幅絢麗的盛唐宮樂場景,其實是大唐芙蓉園東倉鼓樂社在抖音直播間的日常。

從2022年4月開始,幾乎每一天,東倉鼓樂社的樂手們都會花兩個小時在直播間演出。讓粉絲瞬間夢回盛唐。

東倉鼓樂社所表演的西安鼓樂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有「唐朝的交響樂」之稱。

可是,曾經輝煌的鼓樂,在現代社會幾度命懸一線。 在2006年進駐大唐芙蓉園之前,東倉鼓樂社甚至沒有固定的演出場所,樂社演出減少,多次面臨危機。

東倉鼓樂社的齊興峰,思維活躍,困境之下,他覺得可以試試短視頻。

其實他很早就發現了西安鼓樂在大眾視野里的缺位。「西安鼓樂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有一片天地。」

最初,他計劃用一個月的時間,讓直播間同時在線超過1000人。但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同時在線人數就達到了3800人,一個月後,帳號粉絲數漲到30萬。

更讓樂社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西安鼓樂有所認知。「以前大家只知道陝西有秦腔、華陰老腔,但現在起碼有6000多萬人知道了西安鼓樂。」齊興峰說,還有老師專門錄屏,在課堂上放給學生們看。

如今,通過直播,樂社不僅讓更多人聽到了西安鼓樂這項非遺藝術,直播打賞也讓老樂社獲得了一份新收入。在東倉鼓樂社的抖音短視頻中,西安鼓樂重回世人視野。現在大家都知道鼓樂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提升了從業者的職業尊嚴感和榮譽感。

像這樣的非遺和直播、短視頻共創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拉板胡的駱欣穎,去年3月來到抖音,同年8月底,她開始直播,《秦腔牌子曲》、秦腔戲曲《砍門檻》都很受歡迎。

回想起,第一次直播,駱欣穎是新鮮而興奮又很手足無措的。她很擔心自己的表現不好,害怕出錯。

但她的粉絲是一群很溫暖且很喜歡板胡的「大朋友」,基本都是叔叔輩的,他們都是板胡老粉絲,對駱欣穎寬容而溫暖。他們很感謝駱欣穎用板胡把大家聚集在抖音平台,也用打賞支持她繼續在傳承路上走下去。

拉二胡的妞妞——王欣怡,則是在爺爺的支持下,開始了自己在直播間的二胡之旅。雖然今年爺爺不幸離開了,可他的遺願就是讓孫女把二胡發揚光大。

在爺爺的葬禮上,妞妞拉了《渭水秋歌》《江河水》,都是抒發內心情緒的曲子。

妞妞說,她是一個不太會表達的人,在直播間話很少,只會埋頭拉曲子。沒想到粉絲髮現了她的內向,就加倍鼓勵她,打賞、誇她拉得好,還有的粉絲真心請教她二胡的專業演奏技法,粉絲越聽越喜歡,自己也想比劃比劃了。

妞妞說,她還會繼續在抖音開展二胡直播,繼續學習並弘揚秦派二胡。在抖音這個第二舞台,把二胡事業繼續下去。

彈古琴的蔡偉藝今年39歲,是古琴斷紋髹[xiū]漆技藝非遺傳承人。

多年來他努力推廣古琴,卻因斫[zhuó]琴周期長、價格偏貴,了解的人越來越少。經過思考和調研,他選擇堅持在抖音發作品、每晚直播,很少缺席。通過日復一日的堅持,他積攢了一定的粉絲量。直播帶來的收益,他會投入到古琴傳播工作和斫琴工藝研發上,也會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與資金去做這件事。

蔡偉藝通過線上演奏,讓6000萬人了解古琴、了解斫琴和髹漆……「在能力範圍內,我一定要把它發揚光大」。

秦腔、老腔、眉戶、線戲、漢調桄桄……越來越多的專業戲曲工作者走上了直播這個雲上舞台,古老非遺展現了全新的面貌。

有人分享自己精彩的演出視頻;有人現場演唱;有人收徒教唱;有人配音;有人連麥;有人請嘉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們在抖音搭起了一座又一座戲曲、民樂的大舞台,還通過打賞獲得了演出收入,以及觀眾滿滿的讚譽。6月6日發布的《陝西非遺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抖音上64%陝西非遺主播獲打賞支持,獲得的金額與獲贊數同比增長100%和215%。

滑動欣賞我們的「非遺推廣官」

2022年4月,抖音直播發起「DOU有好戲」計劃,希望在未來一年幫助10個院團、1000名專業戲曲演員打造線上第二劇場。目前,已有1219名專業戲曲演員、124家院團機構加入計劃。

這一方面幫助地方戲劇找回老粉絲,一方面也吸引了新朋友——直播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非遺欣賞的主力,傳統文化正在煥發別樣的生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c98225cebe3705be34450ab64ae62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