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山磷礦「凈身」出山

2024-09-20     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金凌雲 通訊員 鄒遠景 喬長姣

在全國三大磷礦基地之一的湖北興山,延續42年的磷礦出山之路一朝改變。

從1982年集中開採以來,這裡的礦石都是一車一車運往山外。今年7月,55公里的磷礦運輸管道開始試運營,重型卡車淡出歷史舞台。

9月7日,沿G347國道,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直奔興山縣榛子鄉後坪磷礦。這是興山最大的磷礦,每年出產200萬噸磷礦石。

山路十八彎,曾經每天200多輛載重30噸的重卡,來來往往;這次,通往磷礦的山路格外寧靜,看不到重卡呼嘯的身影,地面也不再泥濘。

廢石不出井 礦石不落地

到達礦區,映入眼帘的是茫茫青山,工廠依山而建,清澈的孔子河流水潺潺。

磷礦總面積28平方公里,相當於3900多個標準足球場,地面卻不見一顆礦石。

「採用管道運輸後,減少了裝車、外運等環節,礦石出山全封閉,真正實現了採礦不見礦、廢石不出井、礦石不落地。」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亞利介紹,開採的礦石會被球磨機磨成粉末,與水混合,以礦漿的形態流進管道。

上千平方米的建築物里,兩台巨大的球磨機不停旋轉,轟隆作響,塊狀的磷礦石在這裡變成礦粉,再經過選礦實現精礦與廢礦分離。

從後坪磷礦到峽口港全程下坡,有800米的高差,礦漿以平均9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流向碼頭。

6小時後,到達峽口港的礦漿,經過壓濾機擠壓將水分離,礦粉上船運走,水則重新打回到礦山循環。

管道一共55公里,直徑約24.5厘米,採用鋼管套高密度PE管的雙層處理,全封閉埋在地下。選礦產生的尾礦則全部作為充填材料從另一條管道回填採空區。

據了解,後坪磷礦200萬噸/年選礦及管道運輸項目,總投資9億元,於2022年年底開始施工,歷經16個月,於今年2月完工。

「管道運輸既能減少公路沿線的環境污染,又可以降低運輸成本。」興發集團建築工程高級工程師李茂斌算了一筆帳,相比汽車運輸,精選後管道運輸每噸成本節省25元,一年可節省運輸成本5000萬元,減少碳排放1200噸。

高品位磷礦產量翻番

讓礦石「流」向目的地,背後還隱藏著一項重要的技術革新:在源頭對磷礦提質。

管道運煤礦、運鐵礦早有先例,在磷礦中的運用卻少之又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磷礦雜質多,管道運輸並不划算。

在與項目負責人劉鑫博士的深入交談中了解到,這些深埋在地下的「寶藏」,並非出山後就能變成可用資源。

磷礦按照磷有效含量,分為低、中、高三個品位,低品位礦又被稱為貧礦。

興山磷礦呈現上貧礦、中富礦、下貧礦式礦層結構,70%以上是低品位礦。

因雜質無法有效脫除會顯著增加下游加工難度和生產成本,2018年,興山礦區大量中低品位磷礦無人購買。

同一時間,磷化工產業向高端發展又面臨高品位磷礦緊缺。「高品位的磷礦,甚至已經成為『卡脖子』的資源。」劉鑫說。

後坪每年開採200萬噸礦石,高品位磷礦不足60萬噸,企業采「富」棄「貧」,大量低品位磷礦被浪費。

隨著高品位富礦被消耗,被棄的貧礦不得不再次出山。

2016年開始,興發集團先後投入超過2億元,研發出中低品位磷礦「重選分流—分質浮選」雙選技術,能穩定脫除氧化鎂、氧化鋁等雜質。

不被看好的貧礦重煥生機,「搖身」變為市場難求的高品位礦。

「現在通過對中低品位磷礦精選,可產出高品位磷礦121萬噸,產量翻番。」劉鑫說,目前市場上高低品位磷礦的價格相差近一倍,對低品位磷礦「吃干榨盡」,放大了礦山價值。

青山綠水摘掉「灰帽子」

家在梅坪村一組的許智雄就住在馬路邊,這裡是磷礦運輸車輛的必經之地。

「聽說運礦改成了管道,這是件好事。」許智雄說,每次礦車經過的時候,感覺房子都在震動,現在動靜小多了,也沒有礦車散落的灰塵飄揚。

因採礦不及時回填造成的山體裂縫漸漸消失,曾經裸露的礦山用地,一片綠意盎然。礦區住戶肖家兵說,是礦山升級讓綠水青山摘掉了「灰帽子」。

沿礦山流淌的孔子河水質得到根本性改變。今年,朝天吼漂流景區在孔子河下游新開設了4.7公里洞漂,已接待遊客30.6萬人次,收入4300多萬元;沿線近百家民宿、農家樂扎堆崛起,80%的村民都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流域中游的梅坪村「無中生有」發展盆景,帶動70戶村民發展金彈子產業,農戶平均增收5000元,村集體經濟增收12萬元。

眼下,隨著興山瓦屋100萬噸/年光電分選項目建成投產,興山已經建設選礦廠4座,全縣年選礦規模達560萬噸。

源源不斷的高品位礦,從碼頭進入工廠,讓興山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吃下定心丸。

興山縣委書記曹宏偉說,全縣已有6座礦山入選國家綠色礦山名錄庫,通過綠色礦山建設,促進了礦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c8fe6098c5ebb7e1f970060d700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