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吳 靜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師 超
1997年,蘋果這家公司已經走到了失敗和消亡的邊緣。曾經,一位美國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問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為了從黑暗邊緣走出來,你首先做了什麼?是什麼帶來了希望?」
喬布斯給了一個讓柯林斯始料未及的答案——人。喬布斯說,「公司里有很多『合適的人』,雖然他們暫時深藏不露,但是最終和他一起力挽狂瀾、完成驚天逆轉的必定是這些人。
人們總是把喬布斯的絕地反擊與他開創的偉大產品聯繫在一起,但是喬布斯深知,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因為人。喬布斯認為,如果蘋果想成為一家歷久彌堅的偉大企業,創造偉大的產品,唯一的方法就是擁有合適的人,並為他們創造適宜的文化。
越優秀的企業,就越能認識到,企業的競爭本質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發展戰略不僅是企業經營的根本,它更是企業戰略能否落地的關鍵。有人才,企業才有未來,才會有一切。
作為自主車企的領頭羊,當下,長安汽車正值轉型的攀升期,銷量猛,增速快,新產品密集發布,出海動作頻繁,對人才的需求達到全新的高度。
在國內,長安汽車廣納英才學子,9月20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帶隊前往清華大學,10月10日,長安汽車總裁王俊帶隊來到同濟大學,高管團隊出動廣攬全國各高校青年才俊,加大優秀畢業生吸納力度。
在全球,長安汽車吸納頂尖大咖,原華為公司全球技術服務首席技術官韓三楚、原L4級自動駕駛千掛科技CEO陶吉、前大眾集團全球設計負責人克勞斯·齊喬拉(Mr.Klaus Zyciora)相繼加盟長安汽車。
這樣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也將助力長安汽車實現邁向世界級中國汽車品牌的宏偉藍圖。
不同時期的戰略選擇
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遇見各階段對應的問題和挑戰,這就決定了一家企業的用人戰略上絕不是一成不變的。
回溯長安汽車的發展史,這家地處重慶的車企歷史上一共經歷了三次重要創業轉型。
第一次創新創業始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長安正處在「軍轉民」的轉型陣痛。1984年11月,長安第一批小型汽車剪彩出廠,此後,長安汽車產銷量曾連續6年位居全國第一。
彼時,長安汽車大規模選拔能有效應對市場經濟變化的綜合型管理人才,在他們的帶領下,長安汽車主動打破「舒適區」,準確把握了當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潮流,並成功實現企業轉型。
長安汽車的第二次創新創業始於2006年,伴隨著私家車需求的爆發,長安汽車選擇主動出擊,從一家以商用車為主的企業開始進軍乘用車領域。
當企業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後,長安汽車在技術和研發領域的人才缺口越來越大。在這一階段,長安汽車的人才理念發生了第二次轉變。彼時,長安汽車開始聚焦關於汽車研發的每個環節,比如底盤,NVH、碰撞安全等,大規模招募在汽車自主研發產業鏈上可以促進工程落地的開發型人才。
在一批又一批卓越的工程師的努力下,長安汽車自主品牌實現飛躍發展。2014年,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產銷累計突破1000萬輛,成為第一家跨入「千萬俱樂部」的中國品牌。也是得益於第二次創業,長安汽車成為自主品牌的佼佼者。
2017年,長安汽車開啟第三次創新創業——堅定不移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當下,長安汽車又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到,汽車的本質已經發生改變,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下,汽車開始從移動的出行工具向汽車機器人蛻變,汽車產業已經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變革期。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汽車製造的核心人才主要是機械和內燃機相關的工程師,而「軟體定義汽車」時代,軟體工程師、數據工程師、人工智慧工程師、電氣工程師等越來越成為一家車企的中堅力量。
為了加速公司轉型的進程,近年來,長安汽車積極引入具備軟體、算法、車聯網、自動駕駛、AI工程、電子工程等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加快調整人才隊伍結構。此外,為了加碼國際化,長安汽車更是不惜重金引進世界級的汽車設計巨匠。
大咖齊聚長安
今年10月7日,長安汽車官宣,前大眾集團全球設計負責人克勞斯·齊喬拉正式加盟長安汽車,出任長安汽車副總裁,分管長安汽車全球設計。
自此,長安汽車又迎來一位重量級的設計大咖。
克勞斯擁有30餘年汽車設計與管理經驗,3年大眾集團設計負責人工作經歷,主管大眾旗下12個品牌,包括大眾、奧迪、保時捷等的設計工作,曾參與、負責多款大眾全球熱銷車型、明星車型的設計工作,親自設計「四代大眾家族化設計產品系列」,是世界知名設計師之一,曾出任德國iF產品設計獎(iF Industrie Forum Design)陪審團,以及2022年CDN人物評委,擁有豐富的汽車設計經驗與全球化設計團隊掌舵人經驗。
在此之前,長安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軟體架構領域也招募了兩位重量級大咖,分別是智能駕駛大咖陶吉和軟體架構大咖韓三楚。
今年9月,前L4級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千掛科技CEO陶吉入職長安汽車,負責長安汽車智能駕駛技術。陶吉曾是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曾負責組建百度最早的自動駕駛團隊,2021年離開百度,擔任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千掛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兼CEO。
長安始終強調智能科技,布局了長安啟源、深藍汽車、阿維塔三大智能電動品牌,其SDA架構上的整車軟體系統以及智駕方案,都是由長安自研完成。隨著陶吉的加入,長安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將持續進階,始終保持強大的疊代能力。
2021年,原華為公司全球技術服務首席技術官韓三楚加入長安汽車,任職長安汽車首席軟體架構師、重慶長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技術官CTO。在他帶領下,長安汽車SDA架構實現了「智腦」、「智體」和「智服」三大能力,具備場景可編排、硬體可插拔、生態可隨需、系統自進化四大特點。
基於SDA打造的新汽車,通過穹頂玻璃、座椅、隔斷、分段式尾門、懸掛等可自由變換形態,實現從SUV到皮卡模式、露營模式的形態切換。還能實現自主接駕、智能充電、自然交互等多種前沿功能,打造一個開放的用車生態,自由定義、自我進化的新物種。
長安汽車大咖雲集,在大咖的帶領下,長安汽車在設計領域、智能駕駛領域、軟體架構領域不斷開拓創新,行業地位不斷提升。
為什麼選擇長安汽車
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2023年1-9月,長安汽車銷量186.96萬輛,同比增11.24%;自主品牌銷量154.92萬輛,同比增17.10%;自主乘用車銷量117.86萬輛,同比增23.87%;自主品牌海外銷量17.38萬輛,同比增24.70%。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9月銷量50990輛,同比增69.71%;1-9月累計銷量30.67萬輛,同比增96.15%。
長安汽車今年整體銷量穩中有進,取得如此成績,是長安汽車堅定不移推進「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落地的結果。
在新能源領域,2017年發布「香格里拉」計劃,在新能源領域相繼布局了長安啟源、深藍汽車、阿維塔三大智能電動品牌,目前已掌握新能源「大三電」等核心技術。在智能化領域,2018年發布「北斗天樞」計劃,目前已掌握視覺感知,多模融合等核心技術。在海外領域,2023年發布「海納百川」計劃,按下出海「快進鍵」。
在此期間,長安汽車不僅構建了雄厚的科技實力,更形成了培養汽車人才的沃土。
這主要得益於長安汽車擁有完善豐富的人才培養體系、公平公正的選拔機制和有口皆碑的人才引進計劃。
第一,豐富的人才培養體系。長安汽車內部打造了近4000門課程的學習平台,「礪劍行動」 、「業財融合」計劃 、「影子教練」計劃,內部講師1500人,專業課程近4000門,實戰項目200個。
第二,公平公正的選拔機制。2001年,長安汽車開啟經理級繼任者選拔保證人才梯隊建設,2002年開啟經理級公開招聘年輕幹部的選拔與培養,2011年開啟公司副總裁公開選拔全面提升企業經營。
此外,長安汽車還具備7類22級的暢通成長通道,享受副總裁待遇的特聘專家、科技帶頭人、技能大師共50人;公司層面,80後副總經理級有113人,90後經理級有69人。
比如2005年清華畢業的王孝飛,入職長安汽車後3年成為主管、5年成為經理,現為長安汽車副總裁、深藍汽車董事長。
還比如,2011年碩士畢業於清華大學車輛工程系的鄧承浩,現任深藍汽車總經理、黨委書記。
第三,有口皆碑的人才引進計劃。到2030年,長安汽車計劃累計投入2000億元,新增1萬餘人的科技創新團隊,成為「數智新汽車」時代的引領者。
長安汽車正在通過人才優勢助推長安汽車三大戰略落地,夯實長安汽車在行業領先地位。對於未來人才規劃,長安汽車將主要側重三個方面:
第一,堅定人才引進方向。
放眼全球,加大新能源、智能化、軟體、造型、國際化等領域科技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力度,預計到2025年長安汽車新增引進科技人才3000人以上,並加強內部人才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新平台等領域轉型培養,打造一個強大且充滿生命力的科技創新型人才團隊。
第二,堅定不移推進內部轉型,對人才結構進行全面調整。
吸引國內外最優秀的人才加入,共同推動長安汽車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加快組織及員工從傳統領域向新領域轉型(數字化、智能化、新營銷等),公司內部營造起全員轉型的氛圍,建立健全轉型培養機制,加快新能力賦能,快速滿足關鍵核心領域人才需求。
第三,持續補充大量的軟體、智能化、新能源等領域的優秀人才。
堅持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比如高端人才就要充分發揮「頭雁」效應,構建「實職、實權、實績」三實保障機制,明確人才的職位職級、彙報關係、團隊配置等,賦予人才技術決策權和資源分配權,讓人才帶領一個團隊,攻克一個項目,突破一個領域,構建一套能力。
寫在最後:
走過160年的長安汽車,如今正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這主要歸功於一代又一代長安人,一路用堅韌、智慧和膽識不斷披荊斬棘,他們一直懷揣著一個夢想——將這家偏安一隅的車企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這是一個偉大的夢想。幸運的是,一代代長安人正在用實際行動將它逐步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