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苒苒 煙火年年
彭寧
2023年,距離改變著我眼裡的湘西。
足夠遠時,我看到的——是山河。
8月,湘西邊城機場正式通航,首航飛向北京。乘風而起時,從空中俯瞰,萬物漸小漸遠,唯見山河錦繡、天地遼闊。
足夠近時,我看到的——是煙火。
6月,全國文化和旅遊賦能鄉村振興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湘西州召開;11月,「十八洞」減貧與發展論壇在湘西州舉辦。文旅復甦,市場回暖,景區客似雲來、人煙聚攏,我們在現場,寫故事,攬煙火。
這是湘西邁入航空時代的第一年,是疫情結束後回歸正軌的第一年,也是我和《文旅周刊》一起走過的第三年。
山河與煙火,就組成我的2023年湘西文旅記憶——
山河壯美,值得奔赴。我們春追花開漫漫,夏享綠盈燦燦,秋聞稻香綿綿,冬賞雪舞翩翩……
煙火璀璨,用心採擷。聚焦亮點,我們關注「文旅興 鄉村興 湘西興」「減貧與發展」「美麗湘西建設」的生動實踐;見證發展,我們持續記錄十八洞、矮寨作為「紅色地標」的時代風景與精彩故事;致敬傳奇,我們重走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之路,回望黃永玉的湘西瞬間……
2023年,距離也改變著我眼裡的世界。
遠觀,ChatGPT領銜的人工智慧大模型火爆全年;近看,湘西網成立十周年之際,首位AI數字人主播「曉閔」上線路演。
你看,不論遠與近,我們都被時代推裹著,不斷向前。
當2024年撲面而來,不禁問,如何走,如何變?
也許,答案就在走過的路里——
山河秀麗,我們就傾力奔赴、盡力呈現;煙火暖心,我們就奮力採擷、認真記錄。
如此這般,山河苒苒,煙火年年,一年又一年。
《團結報》2023年8月20日文旅周刊
湘西邊城機場通航特刊1版
舉杯敬此年
石健
這一年來,我們仍然在大地上行走,幸會山一程、水一程。
我們不畏辛勞,長途跋涉,去尋找一個村莊、親近一方山水與人文,似可作浮世營擾的逃避、生離死別的遺忘,但更為重要的在於驅逐蒙昧,清醒責任,獲得前行的力量。因此,面對大自然以其匠心創造的美好、以其偉力製造的困境,沈從文先生說,人類的「悲憫心與責任心必同時油然而生,轉覺隱遁之可羞,振作之必要」。
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跋涉在大地之上,用文字呈現、鏡頭定格自然與人文之美。
「目睹山川美秀如此,『愛』與『不忍』會使人不敢墮落,不能墮落」——多年前,在書中遇見沈從文先生的這句話,頓悟走近自然山水、體驗歷史人文之行旅在人類個體層面之外的重大意義。
就此而言,旅行這一個體行為不僅幫助人類實現了豐富的生活樣式和生命形式,而且可以促進人類發展與社會進步,因此有了更深層的內涵、更重要的意義。
就此而言,文旅媒體的重大功用和重大意義、文旅媒體人的責任與使命不言而喻。
道路即是生活。回眸半生行旅,每一幀風景都猶如夢幻,而這些碎憶一經拼合,便形成了道路。這條道路的行走路線和風景、感悟和記憶專屬於個體,絕不雷同。這宣示著我們每個人生命的唯一和獨特,生命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複製性又意味著活著珍貴,各有使命,各具光華。
這條道路自往昔而來,可幫助我們循路而歸,又將延伸至未來,指引我們循路前行。
繼往開來,舉杯敬此年。
《團結報》2023年8月20日文旅周刊
湘西邊城機場通航特刊4版
心嚮往之,行則將至
符曉鳴
每周一上午例會時,一位小夥伴會為《文旅周刊》的同事們精心準備一壺普洱茶。這茶,色澤醇厚,口感溫軟,不僅提神醒腦,更是營造出溫馨的氛圍,令大家在輕鬆的環境中暢所欲言。
這樣的相聚,雖不及品茶論道高雅,但來得熱烈真誠。無論資深「大師」還是新手「小白」,都可發表意見與建議,將上周的採訪、寫作、編輯和組版過程進行復盤,點贊優點,反思不足,以期把未來一周的工作做得更好。
在茶多酚的激發下,這樣的集體討論時常演變為頭腦風暴,以致從某個標點符號的用法可以談論到文學、美學和哲學,甚至從苗族土家族服飾的差異性延展到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這種思維的活躍與腦力的激盪,正是我們文字工作者與新聞工作者的樂趣所在。
每一次討論都是思想的碰撞,每一次交流都是心靈的滋養。在這樣的氛圍中,大家更為注重細節、追求卓越,一起攜手,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當然,最深沉的力量來自辦報人的真實、細膩、溫度,這份真情不得不讓我對《文旅周刊》的未來滿懷期待,心嚮往之。
來影視中心工作三個月,與同事們一起度過很多忙碌且充實的日子,於是,有了那些熬夜編稿、那些奔赴現場、那些談笑風生,以及為了一件作品反覆推敲的日夜……這些都將成為2023年難以忘懷的寶貴記憶。
新的一年,無論風雨兼程還是陽光明媚,我們都將帶著愛和理想,用文字記錄旅途的美好,用鏡頭描繪湘西的色彩,用《文旅周刊》與世界對話。
《團結報》2023年8月6日文旅周刊4版
像一棵樹,紮根,生長
田華
乾州古城九福堂門口的烏桕樹紅了,尤其是向陽的一側,尤為艷麗。有路人短暫停留,有人專門趕來,只為看一眼樹,然後在樹下坐一坐。
日子平淡,歲月瘋長。在人海中,在獨行里,走過2023。
這終究是不可改變的充滿遺憾的一年。我帶著遺憾,幸運地回歸了我最愛的工作崗位。
這一年,有老夥伴去了新部門、新單位,部門又來了新夥伴,有老師開闢了新欄目,有老師完成了又一個策劃……一切都在變,一切都沒變。
在最近這周的例會上,老師們說:要回到事物的原點,要感受語言的節奏。
在平淡的瑣碎時間裡,我觀察四季與植物,去隘口看茶,去西門口看挖土豆、收水稻,去公園裡看金絲桃和合歡花,去馬路邊看紫薇和欒樹,去河邊看茅草,看它們用枝幹花葉勇敢地迎接風霜雨雪,看它們經歷坎坷後依然在晨昏晝夜綻放耀眼的光芒。
四時有序,草木不語,卻自有它們的原點和節奏。它們永不急躁,在不確定的生命里,把獲得的每一絲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然後努力生長,慢慢豐盈。
我想,我們應該長成一棵樹,向下紮根,向上生長,勇敢、獨立,在永恆的不確定性中努力尋找生存的支點、未來的方向,讓自己在漫漫旅途中不致迷失與走散。
《團結報》2023年11月26日文旅周刊4版
寫在2023歲末
朱開朗
我也曾去過一些地方,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當我駐足大明湖畔,眼前布滿碧綠的荷葉,便想:胡家塘的荷花也盛開了嗎?
當我行走斷橋之側,面上有柳絲拂過,便念道:灣塘社區的柳枝也垂到酉水河面了嗎?
當我登上黃山之巔,在呼吸吐納間感受天地之清靈,腦海卻浮現了八面山的雲起雲落;
當我漫步在鼓浪嶼,穿行於歷史氣息厚重的街巷之間,思緒卻飄到了美麗的鳳凰古城。
於是,我回到湘西——
聆聽酉水河的浪語,
坐觀八面山的風雷,
沉浸於鳳凰古城的人間煙火,
再細品一杯保靖黃金茶的滋味意韻。
……
於是,我來到團結報社《文旅周刊》,走近湘西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遍尋湘西的一村一寨、一人一物。
我讀沈從文的書,從他的字裡行間觸碰人與社會的哲思。
我賞黃永玉的畫,從他的色彩光影里體悟湘西的不羈與浪漫。
我傾聽撼山的苗鼓,耳膜和牛皮產生共振,於心底深處響起驚雷。
我嘯唱著酉水船工號子,踏著被汗水浸透的鵝卵石,一腳深、一腳淺,緩步向前。
在我身旁的,是13個親密的戰友,他們有著堅定的眼神、執著的步伐。
船上揚著一張巨帆,上書三個毛體大字「團結報」,遒勁有力。
於是,我又提起筆來,記下沿途的風景。
於是,我們就這麼走過2023年……
前方有個灣,我隱隱聽見灣後湍急的流水;邁步走過去,看見橘紅色的曙光灑下,如金子般落在河面。
《團結報》2023年2月26日文旅周刊2-3連版
以三為始,願心更明
胡承鼎
歲末,回望2023,無數精彩浮現——
湘西邊城機場首航飛機引擎的轟鳴聲猶在耳畔;
貴州村超賽場山呼海嘯般的場面仍歷歷在目;
「十八洞」減貧與發展論壇的舉辦振奮人心;
此外,還有邊城茶峒清水江的淺底翔魚、鳳凰德榜村銀匠手中滄桑的木槌、古丈杜家坡深秋的一樹樹斑斕、八面山上被霞光點燃的雲海……也都如鐫刻般,印在我的腦海。
當我嘗試著用鏡頭捕捉其光影,並以文字記之,卻發現我所呈現的與我所看到的湘西之美相去甚遠,懊悔於學藝不精時,我聽到——
在鳳凰中華大熊貓苑,一位來自懷化的媽媽說:「女兒心心念念要看大熊貓,剛好看到了旅發大會的報道,知道這麼近就有熊貓苑,不然就準備去成都了。」
在鳳凰菖蒲塘村,擺攤售賣自家種植水果的村民說:「宣傳報道得好,遊客才多,我們的東西才好賣。」
……
樸實無華的話語,落進了我的心裡。原來,我在賞湘西景、品湘西味的時候,肩上是有責任的。
湘西不大,一年之內,八個縣市我都到過多次;湘西很大,大到太多美景美食,連湘西人都不知道,我工作的意義就是讓這藏在深閨的美好,飄向遠方。
2023年末明白這份責任,還不算太晚吧……即將到來的2024年,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更有擔當的記者、更有心的人。
在前行的路上前進
龍俊玉
在我的認知里,我在《文旅周刊》的工作是視頻製作,只要專心把我最在行的視頻做好就行了,從來沒有想過我也可以用文字去描述工作、記錄生活。因為,寫作對我來說,就像嬰孩學語,咿咿呀呀,不成章法。
但是,就在今年,當我嘗試以文字進行表達時,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開拓了新的天地,前方的道路又寬闊了許多。今年,在完成視頻工作的前提下,我懷著忐忑的心開始學習新聞寫作,雖然每次交稿時都害怕過不了關,但每次稿件刊發出來後,又都覺得成就滿滿。原來,視頻有視頻的快樂,文字有文字的幸福。我有些明白為什麼有些人熱愛文字的原因了。
在新的一年裡,希望自己有新的突破,與《文旅周刊》的小夥伴們一起努力,除創作出更好的視頻作品外,還要多寫稿子,提高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爭取在新的嘗試中得到不斷成長與提升。
《團結報》2023年10月15日文旅周刊1版
吹盡狂沙始到金
吳正凱
光陰荏苒,歲月如歌,時間的針腳於不經意間已抵達下一個起點。
回首過往,諸多感慨,一路跋涉的足跡依然那麼清晰。汗水、雨水、泥濘,更多的是陽光和喜悅,更多的是這一路艱辛終將化為澆灌未來的甘露。
歲月沖淡了許多東西,唯有沖淡不了的是一群在字裡行間奔跑的人。他們執著堅定,相互攜手,緊密團結,腳踏實地,堅守著湘西文旅宣傳報道這塊陣地,書寫著「文旅興、鄉村興、湘西興」的宏偉篇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這既是內心的夢想,也是奔跑的姿態,還是一次次付諸行動的求索。
這一年,我們目睹了八面山星空露營周暨「兩賽一節」系列活動成功舉辦;這一年,我們聚焦湘西機場正式通航,記錄下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的點點滴滴和湘西人民的笑臉;這一年,我們參與了各縣市旅遊發展大會,讓世界人民知曉湘西這塊風水寶地;這一年,我們走村串寨,見證了50多個美麗鄉村的蛻變歷程……
腳下沾著泥土,心中沉澱真情。為湘西山水代言,我們引以為豪!
這一年,與《文旅周刊》的同仁們,相約行走,激盪思想,澎湃的思潮時常點亮內心的燈盞。
一顆顆跳躍的字符,將路上的所見所感所思一一記錄於紙上,將愛與美呈現給讀者。
行走並思考於湘西山水間,生活更有意思,品格得到完善。
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迎著新年曙光,我們將繼續行走在湘西大地上——邊走邊唱。
《團結報》2023年1月1日文旅周刊3版
一歲一禮一成長
施雨潤苗
我還沒做好準備,2023年的日曆就要翻篇了。抓住2023的尾巴,說點話,把過去留下,然後再出發。
當寫稿署名「本報全媒體記者」時,我有點忐忑不安。這是一個高大上且神聖莊嚴的詞組與身份,我覺得自己還不夠格。因為這個「全」字實在是太重要了。在我看來,一個真正的全媒體記者不光是要會寫文字稿,還需具備新媒體素養,也就是說,在同一主題的情況下要進行多種表達,包括傳統紙媒的表達、新聞網站的表達、視頻文案的表達、影像的表達,這都是一個全媒體記者需要考慮到的。網絡時代,記者應該是全才,做到這一點不容易。
慶幸的是,《文旅周刊》讓我得到了將多種能力進行「無縫銜接」鍛鍊的機會。
每一篇重大的或有趣的文旅報道,我們都盡力以文字、圖片、視頻進行全方位展示。讀者既可以享受圖文並茂的靜態美,還可以感受身臨其境的動態美,全面了解文旅信息或是景點景觀。正因如此,我們的每一次報道都成為文字組、視頻組、圖片組的分工合作,每一篇稿子都能從報紙上跳躍出來,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感受。因此,我們也得到了全方位鍛鍊,不再是單打獨鬥的傳統記者。
當然,在「全媒體」的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歲一禮,一歲一成長。
2023年,我們和《文旅周刊》一起成長;2024年,更是值得期待,要相信,最好的禮物在路上。
《團結報》2023年6月18日文旅周刊1版
帶著好奇去旅行
石琳
帶著對職業的諸多疑惑,懷抱對湘西的諸多好奇,我加入了團結報社《文旅周刊》這個大家庭。四個月來,跟著同事和老師們學習採訪、拍視頻、寫稿子,還參與了記者培訓班。
此外,絕大部分時間,我都是在各個村寨與活動現場中度過的。我們報道鳳凰旅拍產業親身體驗旅拍樂趣;拍攝、製作、發布雅溪小學運動會短視頻,獲得了網友們的好評;跟進鳳凰雙年展銀飾節盛況;體驗土王寨熱鬧的土家年現場;參加國茶村武術鼓文化藝術節;採訪陳家坡發展經營現狀;見證菖蒲塘「紅旅農旅」相結合發展;參與慶祝記者節活動演出……
行走在田間地頭,見證了農民的辛勤勞作和豐收的喜悅;穿梭於村寨之間,感受了傳統與現代的相互交融。每次活動現場,都是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從民俗節慶到農業生產,從文化交流到鄉村振興,每個現場都充滿了故事與生機。
這四個月的職業經歷,讓我感受到湘西的魅力,心中諸多關於職業和家鄉的問題與疑惑得到解答;在《文旅周刊》當記者,既是帶著好奇與熱情去旅行,又能夠在行旅路上獲得答案、獲得成長。
湘西這片土地,成就與希望相互交織,繪製著光華璀璨的畫卷。未來,我將沐浴光澤,繼續行走,為她而歌。
《團結報》2023年6月18日文旅周刊2-3連版
穿越寒冬的火與光
向培東
抵禦冬天的寒冷,是地球上的生物無法繞開的困難。動物選擇冬眠,植物選擇落葉,人類選擇藉助能源驅動的暖氣與火。物競天擇,有智慧的物種,通過減少能量消耗,找到度過冬天的密碼。無法度過冬天的物種,最終的命運,是被淘汰。
2023年,無疑是經濟的寒冬。經歷了春夏秋三個季節,身處湘西,我們迎接宿命,在冬天相遇。
政府,企業,家庭,不同的組織,面臨的是不同形式的困境,但困境本質都一樣——生存與發展。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即使悲觀的聲音瀰漫四周,仍然有一股積極的力量,在引領大家前行。在家庭,面臨失業減薪,父母親在孤獨的寒夜裡奔波,為家庭重新尋找新的謀生方式;在企業,面臨減產滯銷,企業團隊夜以繼日,不斷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在政府,殫精竭慮尋找經濟破局重振之道。
我們逐漸意識到,當下面臨的種種困境,需要用一種新理念和新實踐去改變,這種改變首先需要的是積極的力量來引領,他們用智慧和意志、責任與愛,來衝破桎梏,我們要保護這種力量,支持這種力量,他們是帶領組織穿越寒冬的火與光。
極寒的時刻如果即將到來,也意味著離春天不遠了。
嗨,你好!
黃新媛
嗨,你好,我的湘西!
嗨,你好,《文旅周刊》!
在幸運之神的眷顧下,我在2023年最後一個月來到團結報社、加入《文旅周刊》團隊,認識了個性十足又可愛有趣的老師們,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禮物和生日禮物。
外出求學,已經離家六年。這次,以記者這一新身份回到我的家鄉湘西,驚覺好像從未深入了解過她。
她是沈從文筆下的世外桃源,是黃永玉畫中的奇絕山水,是費孝通書中的質樸鄉情……如今,她有了新面貌,她是精準扶貧的首倡之地,是鄉村振興的廣闊舞台,是文旅融合的嚮往之境。
四年前,在踏上紐約街頭的那一瞬間,我對中國人的身份認知變得無比清晰;如今,在高鐵抵達吉首東站的那一刻,我心中那張名為「湘西」的畫幅,方才補上了第二片拼圖——作為《文旅周刊》的記者,我要帶著新的視角去了解她,感受她,書寫她,記錄她。
2024,加油!
來源|團結報
責任編輯|楊世芳
二審編輯|吳宜芝
終審編輯|陳昊
監製|岳躍強
精彩內容速覽一分鐘
新年獻詞|你要好好的!
湘西年度記憶|再見,我們的2023!
我的2023|張謹:向上,每一步都是新高度
我的2023|張衡:把握當下 向美而行